|
|
爭搭牛市快車 民企扎堆上演暴富神話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8日 10:37 南方周末
在持續兩年的大牛市中,中國民營企業不僅急急忙忙地趕著上市,還開始對投資資本市場發生濃厚興趣。這是一次暴富良機,還是對民企浮躁心態的考驗? 本周二,總部位于杭州的阿里巴巴(1688.HK)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開盤價30港元,較發行價13.5港元漲122%,融資15億美元,創下中國互聯網公司融資規模之最,市值超過200億美元。同時,阿里巴巴還打破了新鑫(3833.HK)首日勁升1.2倍的紀錄,問鼎今年港股新股王。 這樣的暴富 步入牛市的中國內地股市也吸引了大批中小民營企業。今年第三季度,深圳中小企業板就吸引了35家企業上市,幾乎相當于今年上半年深圳中小企業板上市企業數量的總和。在中小企業板上市的企業中,70%以上都是民營企業。更有數以百計的企業在門外排隊等候。 深圳中小企業板創設于兩年前。在最初半年里,在此上市的很多民營企業并不受投資者歡迎,蘇泊爾等5家上市公司的股價甚至跌破了發行價。 那時,一些積極準備上市的民營企業公司也選擇了中途退場。溫州著名的鞋業企業奧康集團進入上市輔導一年以后,卻出人意料地選擇了退出;寧波宏潤、杭州富通昭和又相繼撤出上市程序;2004年7月13日,早已“過會”的杭州著名房地產企業——“南都置業”宣布主動放棄IPO。 但這些不愉快的經歷很快就煙消云散。自去年以來,上市民企越來越受到海內外投資者的追捧。這種罕見的景象催促著更多民企涌向資本市場。 股市熱浪襲人 自去年以來,無論在境外市場還是在本土的資本市場,中國民營企業直接上市都呈加速趨勢。 根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自去年6月19日中國股市IPO重新開閘后,第一家公司中工國際(002051.SZ)開始上市交易,其后一年時間內,已有113家公司完成IPO,而民營企業達到55家。 Wind資訊是國內一家知名的金融統計公司。 上述113家IPO公司中,89家為中小企業板公司,而其中的55家民營企業公司更是全部來自中小企業板。 而在所有A股上市公司中,實際控制人為個人的上市公司數量已經達到近450家。不過,其中很多是通過借殼、職工持股等方式來實現的,并不是民營企業直接IPO。 在過去十幾年間,中國內地股市一直是國有企業的天下。長期遭政策歧視的民營企業不得不選擇在海外上市,2001年12月10日,總部設在紹興的浙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并成為內地第一家在香港主板市場發行H股的民營企業。 而此前,內地民企在港上市均以紅籌形式。數字顯示,1999年在港上市的內地民營企業不到5家。但截止到2006年底,有近200家內地民營企業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占在港上市內地企業數量的半壁江山。 中國內地民企受到投資者的狂熱追捧,仍是最近兩年發生的事。今年8月16日在中國內地A股上市的浙江報喜鳥服飾股份有限公司漲幅達280.95%。這家企業從2002年就開始上市輔導,恰逢資本市場進行股權分置改革暫停上市而擱置。而在去年年末上市的網盛科技首日漲幅達345%。 幾乎所有的分析者都認為,中國未來的強勁的宏觀經濟和良好的公司業績是民營企業在資本市場受追捧的原因所在。 在本輪牛市中,民營企業依托在資本市場融得的資金獲得了難得的發展良機。以2004年在中小企業板上市的蘇寧電器((002024))為例,該公司在2006年中旬非公開發行的2500萬股股票被7家基金管理公司以48元的單價認購,再融資金額達12億元。而其后,這家公司的股價最高達到74.5元。 根據蘇寧公司的計劃,本次融資的資金將被用于連鎖店面開設、信息中心的建設以及建立物流基地。這無疑再次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上市三年,蘇寧電器銷售復合增長率突破75%,凈利潤復合增長率近100%,給投資者的回報更是達到近30倍。 除了在資本市場融資之外,一些民營企業也開始從實業轉向資本運作。 杉杉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執行總裁胡海平承認,杉杉將從一個服裝制造企業轉身成為一個跨國投資財團,“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參股商業銀行,這樣可以低成本地建立管理團隊”。除自己的杉杉股份外,他們控股了中科英華(600110.SH),并參股寧波銀行(002142.SZ)。 同是服裝企業的雅戈爾,也因為投資中信證券、寧波市商業銀行,在資本市場投資收益巨大。 帶著金腳鐐跳舞? 在本輪牛市中,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出現在海內外資本市場上的新面孔大都是以前不愿意拋頭露面的“隱性冠軍”——他們在細分行業中占有巨大的市場份額,卻鮮為人知。 尤其是寧波的上市企業,表現尤為突出。今年1月在中小企業板上市的廣博股份就是國內紙制品文具的龍頭企業,也是2008年奧運會文具類產品特許生產商。 隨后上市的新海電氣則是目前國內產銷規模最大的塑料打火機制造企業,曾三次打贏國際反傾銷官司,突破國際技術壁壘。該公司還是打火機安全與質量國家標準的主要起草單位。 4月上市的寧波天邦股份則在國內水產飼料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在深交所上市的寧波康強電子已成為中國國內最大的塑封引線框架生產基地。 但兩年時間漲幅已超過400%的中國內地股市能否持續下去?投資者已經明顯信心不足,即便是一些民營企業,也對趕不趕這波上市熱潮心存疑慮。 國內低壓電器行業最大產銷企業正泰集團早在1998年便進入上市輔導期,然而在上市具體時間表上,企業方卻一直表現得非常謹慎。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就曾表示要“慎提上市”,他給出的解釋是:一些民企由規模較小的家族企業開始,逐步進入比較高速的發展時期,有許多管理問題需要不斷去完善,要不斷去夯實基礎。如果為了趕時間、套錢上市,很可能使包裝成為偽裝,最終害了股民也害了自己。 而皇明集團董事長黃鳴也認可這個觀點,在今年11月3日召開的中外管理官產學懇談會上,他透露自己的企業雖然也有上市的打算,但認為“必須把管理團隊、人才、企業文化以及企業發展目標完善好”。 此前中國民營企業海外上市的教訓現在仍被屢屢提及。在香港資本市場,民企股曾經接連出事:先有“歐亞農業”,再有“仰融事件”,而后又出了個“上海地產”。此后中國民營企業在資本市場經歷過一段痛苦的恢復過程。 浙江大學資本市場與會計研究中心執行副會長姚錚教授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不少企業家對于上市的是盲目的,但只有上市以后的企業才會知道,上市就好比帶著金腳鐐跳舞。 湘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金巖石認為,民企上市的目的各有不同。一是通過上市套現推出;二是通過上市解決企業內在的危機;三是明晰產權,劃分利益結構;四才是真正想國際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很多企業通過上市實現轉身,比如同為服裝企業的杉杉和雅戈爾都在成功轉型,杉杉除了服裝業,還投資高科技和金融行業,實現其投資財團的轉身。而雅戈爾開始轉向房地產,如今寧波最大的房地產公司和國際貿易公司都屬于雅戈爾,它們的利潤已經占據集團總收入的60%。雅戈爾的資金涉足旅游業、傳媒、投資等多個行業。 但是不是所有的民營企業都能實現這樣的轉身。對于海內外投資者熱捧中國企業的現象,香港中原集團董事局主席施永青警告說,對于中國優秀的民營企業來說,融資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是現在資金太多,容易讓企業做錯事。” 他解釋說,上市后,從一個地方性公司可能變成更大的公司,但人才、應付危機的能力、管理系統都沒有準備好,這等于一個人平時吃兩碗飯,現在一下子吃10碗。“上市融資后,就有業績的壓力,這就容易造成盲目投資,導致很高的失敗率。” 法國巴黎融資(亞太)公司董事總經理朱東也認為,宏觀經濟形勢和企業的現有的良好業績有可能給企業造成一種沖動,通過融資擴大產能,這存在很大的風險。另外,在很多企業報表中,金融性投資收益占了很大一塊,這也容易給企業一種幻覺——投資實業沒有投資資本市場來得快。“在市場好的時候,這些企業要考慮儲備余糧。”朱東說。 (紀亮對本文亦有貢獻)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