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化工巨頭在華掀并購潮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2日 11:54 財經時報
本報記者 張文強 對于跨國公司來說,收購可以使其更快地接近中國市場,通過產品的輸入與升級,完成其打入中國市場的渠道 “這輛寶馬迷你(MINI)在制造過程中多處使用了巴斯夫的技術,最明顯的便是噴漆部分,與其他汽車專用漆不同,巴斯夫采用了水溶性化學技術,從環保的角度來講,這樣的產品未來更有生命力。”德國巴斯夫大中華區總裁關志華指著一輛迷你對本報如是說。 作為全球最大化工公司,巴斯夫是唯一一家打入世界100強的化工企業,目前其排名第81位。“巴斯夫非常看好中國市場,這里是巴斯夫未來業務的主要增長點。”關志華說。 打入萬億市場 長期以來,化工一直是中國傳媒相對忽視的一個行業。事實上,隨著中國工業指數的不斷飆升,無處不在的化工產業價值巨大,數據顯示,2007年上半年中國的化工產值已經突破1萬億元。 這個數字無論對于巴斯夫還是拜耳們都充滿誘惑。作為全球最大的化工企業,巴斯夫在中國的經歷從一個側面彰顯了化工巨頭們在中國的足跡。 從1885年第一次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巴斯夫與中國的合作斷斷續續,但從未停止。到2007年,巴斯夫在中國的投入已經超過200億元人民幣,而其在整個大中華區的銷售總額也在去年達到了36億歐元。 “中國市場現在占據巴斯夫全球份額的7%,到201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10%。”關志華說。 2006年7月,巴斯夫與中石化共同對外宣布:兩家公司將共同投資5億美元,用以擴建南京揚州巴斯夫(以下簡稱“揚巴”)一體化生產基地,揚巴是巴斯夫140年來單個項目投資最大的工程,項目總投資達29億美元,包括了9套世界級規模的工藝裝置。此工程也是中石化上市以來第一個大型合資石化項目。整個工程均采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和巴斯夫的“聯合體”概念,實現了產業鏈的一體化。自投入運營以來,此基地年產能170萬噸石化產品,與中石化合作后其產銷規模將超出200億元。 巴斯夫此舉的原因在于,中國自2000年前后進入重工化時代以來,整個經濟一直處于高速增長階段;與此同時,中國消費品市場也發生了重要的變化,汽車等高檔耐用消費品開始走進尋常百姓家,市民消費也呈現追求健康、環保的趨勢,這導致市場對于化工原料的需求開始猛增。因此,雖然乙烯、合成橡膠等基礎原料的國內產能不斷擴大,但中國這類產品的對外依存度卻始終沒有下降。 關志華對本報透露,繼南京生產基地擴建后,巴斯夫計劃2012年在中國重慶建立第二條MDA生產線,MDI是聚酯胺的簡稱,這種化工產品廣泛應用于各個產業。 由于化工產品密集性的特質,巴斯夫在整個大中華區的員工已經超過了5500名,這個數字還在保持每年20%的增速。 與巴斯夫一樣,看好中國的世界化工巨頭已經開始了在中國的并購潮,并希望以此迅速占領中國市場。 并購潮啟動 與組建全資子公司相比,對中國化工資產進行收購和重組,是化工業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更為便捷的方式。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化工公司收購的熱門地區。 作為與巴斯夫幾乎其名的公司,德國拜耳在去年11月初以12.64億元人民幣收購了中國東盛科技西安蓋天力制藥公司OTC藥物業務。這是迄今為止國內醫藥保健領域最大的一起跨國并購案。該項收購包括在江蘇啟東的生產裝置和OTC藥物在中國的分銷網絡。 10月,美國Univar公司在中國實現首次收購。被收購的是從事化學品和涂料分銷的上海金星化學公司。盡管上海金星銷售額小于100萬美元/年,但此次并購的戰略意義遠大于規模。中國于2004年頒布法規允許外國公司在中國進行獨資的分銷業務活動,Univar公司是首次獲得許可的海外化學品分銷商,收購上海金星化學公司使Univar公司成為中國分銷市場的重要一員。 德固賽(中國)有限公司全資下屬公司德固賽建材系統(北京)有限公司,2006年2月收購了中國混凝土外加劑的主要生產商——北京匯強外加劑責任有限公司的全部資產。德固賽自1988年起在中國生產外加劑,至今在上海已擁有2家運營生產廠,并在全中國設有11個分支辦事處。 阿曼石油公司去年2月從LG芳烴(新加坡)公司手中收購芳烴生產商青島利東化學公司30%的股份,從而持股60%成為后者最大的股東。紅星化學集團(青島)持有利東化學10%的股份,該合資企業正在建設青島芳烴聯合裝置,包括70萬噸/年的對二甲苯、25萬噸/年的苯和15萬噸/年的甲苯。 此外,庫珀輪胎和橡膠公司、加拿大PCS公司、美國阿希蘭等國際巨頭,也在2006年完成了計劃中的并購。 化工業界專家劉曦認為,化工巨頭們通過收購的方式完成在中國市場的逐步發展,對于跨國公司來說,收購可以使其更快地接近中國市場,通過產品的輸入與升級,完成其打入中國市場的渠道。這已經是國際化工企業打開中國市場所普遍采用的一種方式。“顯然,這一輪的并購熱潮才剛剛開始。”劉曦說。-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