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內外棉價聯動走高 中小紡企憂慮增加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0日 15:40 中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信息網
摘要: 多年來,棉花市場的微小波動,對下游棉紡織企業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并最終影響整個棉花、棉紡產業鏈的健康發展。近期棉紡織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按目前棉價的漲勢發展,一些中小棉紡企業可能承受不了,有“斷糧”停產的危險。 進入9月中旬,按常理新棉收購應該進行的如火如荼,但我們在密切關注全國新棉收購進度時發現,今年的情況有些反常:全國不少主要產棉區籽棉收購市場出現了明顯的緩收現象,部分地區的棉花加工企業甚至以皮棉價格偏低為由停止收購,準備看市場后期價格能否走高再決定收購進度。對于手中庫存已經接近尾聲的中小棉紡織企業而言,可能走高的棉價無疑進一步加劇了原料困境,增加了生產難度。 棉花流通領域希望棉價走高的心態可以理解,但是,當下游產品的價格做不到“水漲船高” 時,過高的棉價將促使更多的棉紡織企業轉向購買進口棉。所以,只有棉紡織行業整體的健康發展,才能帶來棉紡織產業鏈各環節的共同繁榮。 國際環境—— 從國際棉花需求看,美棉減產嚴重。作為中國棉花資源重要補充之一的美棉,今年棉花面臨著大幅減產的可能。據美國農業部最新供需報告顯示,美國2007/08年度棉花產量預估為1,781萬包(折387.8萬噸),較往年減產100萬左右。這將直接影響到紐約棉期價格及對我國棉花資源的供給量。印度棉自給內需增加。近兩年來,中國進口印度棉量逐年增加,成為居美棉之后中國進口的第二大棉花資源。與我國類似,印度既是產棉大國也是棉花消費大國,特別是從2006年開始,印度本土紡織工業的崛起使其棉花需求量開始大增。因此,未來印度棉國際供應量也會呈現偏緊趨勢。 從國際棉花價格看,9月上旬國際市場棉花現貨價格A指數為每磅67.5美分,中旬升至69.1美分,下旬進一步升至71.7美分(約合人民幣每噸11903元,加上關稅、增值稅及港口費用后,折口岸交貨價約每噸14909元,比同期國產棉價格高13.0%)。全月平均為每磅69.4美分,比上月上升1.6美分,升幅為2.3%;比去年同期上升9.9美分,漲幅為16.7%。9月上旬紐約交易所最近交割的棉花期貨價格為每磅58.5美分,中旬升至61.0美分,下旬進一步升至63.1美分(約合人民幣每噸10475元)。全月平均為每磅61美分,比上月上升2.7美分,升幅為4.6%;比去年同期上升10美分,升幅為20.5%。 國內環境—— 從國內棉花政策看,進口棉滑準稅率的實施將進一步調控進口棉價格,目前進口棉價格和國內棉花已形成倒掛,價格上漲空間呈現。 從國內棉花產量看,9月下旬以來,甘肅、陜西、山西、河北和山東五省連陰雨15天左右,嚴重影響棉花收曬,導致局部棉花降質減產。近期多數產棉區天氣晴好,如果霜降推遲,加強棉田后期管理,全國總體看,棉花減產幅度不大。9月國內新棉采摘近半,交售量不足17%,籽棉收購價格先漲后跌,月底啟穩。 從國內棉花成本看,植棉成本增加,棉農預期增強。據調查,隨著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今年植棉成本上漲尤為明顯,加上人工費用的增長,植棉投入較往年平均增加50-60元/畝,按照市場經驗推算,籽棉成本價格每上漲0.1元,皮棉價格就應對應上漲500元。去年,市場認可價位在2.6元/斤,今年價位初步鎖定在2.8元/斤,據此推算,其皮棉價格應較去年上漲1000元/噸。 【銀聯信分析】 金融風險分析 首先,中小棉紡企業難為“無米之炊”,原料安全考驗行業智慧。 棉花是棉紡織行業的主要原料,持續飛漲的棉花價格,使靠棉吃飯的棉紡織企業叫苦連天。業內人士擔心,近期棉紡織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按目前棉價的漲勢發展,一些中小棉紡企業可能承受不了,有“斷糧”停產的危險。 棉花價格的上漲,吞掉的不僅是企業的利潤空間,還有企業加速技術改造的步伐。不少細紗機主機廠已經感到,從5月至今,棉紡織企業購買細紗機的熱情在降溫。即使已經簽訂合同的企業,也因為資金“吃緊”,放慢了提貨的速度。目前,紡織品產量雖屢創新高,增速高于業內預期,但實際上棉紡廠的開機率卻呈現下降趨勢,棉紡廠的產能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釋放和發揮。 原料對棉紡企業的壓力貫穿于棉紡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任何一家棉紡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首先是要保證原料安全,這樣生產經營才能安全。但是,國內棉花的生產和經營遠遠沒有和工業實行“順掛”,使得棉紡企業的原料安全受到極大挑戰。一方面是原料壓力越來越突出,另一方面是下游價格上不來,棉紡織企業兩頭受壓,所有的成本壓力只能自我消化。 其次,中小紡企承受能力逐漸削弱,棉價長期大漲難以支撐。 基于宏觀經濟形勢的復雜性加深、信貸政策的變更、人民幣升值腳步加快、出口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國家在平衡貿易方面連出“組合拳”,使得棉紡企業不敢接大單、不敢接長單、不敢大量出口、不敢大量采購原料,并最終影響棉花的消費無法確定。在多種因素影響下,棉紡織企業的利潤空間沒有明顯加大,中小企業在用棉上頗為謹慎,普遍采取“即買即用”的策略。 2007年是棉紡織行業深化結構調整的一年,在國內經濟平穩增長、外貿競爭環境更加激烈的情況下,棉紡織行業將難以在規模上繼續形成大的突破,后期將逐漸以淡化總量、注重質量為發展方向,因此不能奢望棉紡織品出口還能出現多大的增長空間。從下游景氣程度看,中小棉紡織企業對棉價的承受能力正在逐步削弱,這決定了國內棉花價格大幅上漲難以得到長期支撐。 銀行策略指引 在國家明確11個行業的產能過剩狀況的定調下,國內各商業信貸部門對包括紡織行業在內的黃牌行業放貸進一步慎而又慎。本來針對紡織行業的國內信貸環境一向差強人意,今年的情況更為突出。據中國工商銀行有關數據表明,2006年至今,針對紡織行業放貸,只占該行全部貸款總額的1.3%。行業信貸環境進入深秋季節。 從銀行經營的角度看,以民營中小企業為主要構成的紡織行業確實存在規模小、變化大、風險高、自我約束能力弱等特點,生產、管理和投資水平不高,在市場規律作用下最易受到沖擊。同時由于企業管理不規范、內部規章制度不健全、隨意性較大、權力過于集中,使傳統行業中的中小規模企業具有很大的不穩定性,這些“先天不足”都使銀行變得“嫌貧愛富”。 針對目前紡織行業處境,信貸部門應進行科學的目標行業分析,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基礎上,通過開展分析活動,實現對目標行業總體情況的把握,分析行業風險,提出風險防范措施及相關信貸政策建議,對目標行業進行跟蹤監測、連續分析和動態預警,逐步建成專業化、制度化和系統化的行業分析工作機制,為辦理各項信貸業務提供及時、全面和準確的行業信息和分析報告,形成動態的可調節的行業信貸政策。 從政策性銀行來看,農發行已確定新年度棉花收購信貸政策。農發行總行下發《關于做好2007棉花收購信貸工作的意見》,對新棉收購貸款的發放與管理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要求按照“保收購、不保企業”的原則,堅持支持多渠道收購,同時繼續執行貸款上限和貸款支持收購價格警戒線政策、大力推行棉花庫存第三方監管、進一步強化企業“三金”管理、把握貸款投放節奏等。各省農發行分別確定了新棉收購貸款“雙限”政策,其中新疆標準級皮棉收購價暫定為500元/擔,企業向農發行貸款時允許每擔最高向上浮動50元,下浮不限,最高不得 突破550元/擔,否則農發行將停貸。內地貸款上限為570元/擔。 從商業銀行來看,應根據不同企業不同特點,綜合運用棉花購銷貸款、棉花調銷貸款、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銀行承兌匯票等多種信貸產品,滿足紡織類企業多方面資金合理需求。同時,積極為企業發行債券出具保函,幫助企業順利融資。繼續加大對優質紡織企業公開授信的比例,簡化企業貸款程序,提高金融服務水平,支持企業做大做強。 [本文由中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信息網提供,未經北京銀聯信信息咨詢中心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