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2015年將迎來石油峰值 石油儲藏可能枯竭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0日 10:13 21世紀經濟報道
北京報道 本報記者 王娜 10月27日,當國際油價摸高92.22美元/桶的消息傳來之時,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召開第二屆“中國能源戰略國際論壇”,將“石油峰值”(peak oil)理論由學術理論界推至市場前臺。 所謂“石油峰值”,就是認為全球石油消費量增長將趕上并超過新探明的儲量,從而導致石油儲藏的枯竭。這意味著,原油產量將進入峰頂,然后呈現長期下降的趨勢。 也正是這一理論研究成果的不斷展現,為近三年來原油價格上上漲提供了一些理論支持——油價先后突破70、80、90美元的“心理底線”,如今高看100美元。 會上,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副校長龐雄奇教授說:“世界上多國家的油氣工業發展史表明了油氣峰值的客觀存在和必然到來,美國早在1971年就達到產油峰值,目前世界上已跨過石油峰值的國家有63個。” 而對于中國石油峰值的研究從八十年代起步,不同方法的研究所得出的結論也正在逐步一致:石油年產量高峰是1.6億-2.36億噸,主流認識是1.9億噸/年。石油年產量高峰到來期是2005年-2037年,主流認識是2015年。 其中,較為樂觀的分析是,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的預測,他們認為中國石油產量預計2010年左右突破2億噸,可保持30年以上,2.1億噸水平可保持15年。不過峰值也在2020年以后便會出現,約2.2億噸。 盡管學界的討論早已開始,但是論壇上的專家們認為消費者和資本市場對石油頂峰真實性的認知還遠遠不夠。 此前,劍橋能源研究協會和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 Mobil Corp。)仍然認為全球石油供應可以滿足未來20年的需求增長。 但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預測,要在2030年滿足每年115億桶的需求目標,還任重道遠。一些非OPEC產油國2008年就要達到產量頂峰,此后可能會波動幾年,而迎接真正的石油產量下降也就是10年或15年的光景,因此從現在開始籌劃已經很緊迫了。 PFC能源咨詢公司上游領域合伙人Michael R Rodgers說,盡管無法得知一些OPEC關鍵成員國的確切儲量,但分析認為OPEC整體已經開采了大約40%的儲量,且每年開采率以1%的速度遞增,如果估計是正確的,那么OPEC將在下一個十年的后半期達到60%開采率的臨界水平。 他說,這樣下去,可能的現實就是新增可采儲量下降,產量上升,產油國從年儲量凈增長變為凈消耗——在埃及的例子中,連續20年,每年新生產比新發現的原油儲量多2000萬桶。 原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從另一個角度強調了能源緊缺的現實。他透露,預計到今年年底,中國的GDP可能突破23萬億,將與德國的水平相當。這一龐大數字背后隱藏的便是海量的能源需求。 龐雄奇認為,越過石油峰值后,中國將面臨巨大的挑戰:第一,油氣短缺的問題會進一步加劇;其次,石油消費將更加依靠進口,而隨著進口油量的增長和油價的升高,花費的外匯將更多;第三,石油短缺會導致煤炭消費的增加,而由于煤炭的高污染性,環境保護的壓力會更大。 這樣的分析讓論壇的聽眾開始聚焦中國未來的能源戰略,也就是如何迎接“石油峰值”? 國家能源辦副主任徐錠明認為,如果沒有認真體會兩個重要的講話,就沒有辦法真正地理解中國的能源發展戰略布局。 一個是今年9月6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澳大利亞悉尼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商業峰會開幕式上的演講。在這次發言中,以“四碳”為核心的中國能源戰略格局被清晰地勾畫出來:即發展低碳經濟、加強推廣和研發低碳能源技術、增加碳匯和促進碳吸收和各種適應性技術。 第二是,中共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于2007年10月9日-12日在北京召開。會上,胡錦濤首次強調“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 徐錠明說:“我認為后石油時代不是一個點,是一個漫長的時期。石油走上世界舞臺替代煤炭,整整走了50年。我們要早做準備,從容迎接。后石油時代是一個新的主體的接替時期,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快速成長和發展時期。” 今年8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將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標定為,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占比從當下的8%左右,提高到2010年的10%,并在2020年進一步發展到15%,涉及2萬億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