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產經 > 北京銀聯信信貸管理專題 > 正文
<10月12日,國務院對外宣布取消和調整186項行政審批項目,其中包括取消由國家發改委執行的“國家特殊規定的移動通信系統及終端等生產項目核準”,這意味著自2004年開始實施的手機生產核準制將正式取消。
與手機生產核準同時被取消的還包括由信產部執行的另外9項電信類行政審批項目,具體包括:通信工程施工企業資格認證;通信勘察設計企業資質認證;通信、電子投資項目立項審批;通信、電子計量標準器具審核;中斷通信互聯互通審批;境內電信企業境外上市審核;國際電話結算價備案;研制無線電發射設備核準;通信電子質檢機構設立與授權。
銀聯信分析:
但凡制度的廢除,通常是由于該制度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目前,手機市場上出現了企業過多,手機品牌過多、手機產品過多的現象,造成了很到的資源浪費。而2004年以來手機生產核準制并未能發揮人們所預期的效果,有效的調控市場,因此該制度被取消也就再所難免。但在進一層分析,我們就能看清政府此時取消手機生產核準制度是具有更深層次意義的。
一、借助競爭調節市場供求
2005年以前在由國家信產部主導牌照制度的5年多時間內,信產部一共發出去49張牌照(包括GSM和CDMA),擁有手機牌照的企業38家。然而自2005年2月國家發改委實施核準制以來,核準的新增手機企業便有41家。由此我國就擁有79家手機牌照企業,這就產生了目前企業過多,手機品牌過多、手機產品過多的現象。
另外,信息產業部統計顯示,1至5月中國手機生產量達22598.9萬部,同比增長33.7%。根據預測,今年全球手機出貨量將超過10億部,中國就占40%左右。但國內市場的年需求量僅約為6000萬到1億部左右,因此,國內市場嚴重供大于求。
對外部投資者來說,進入手機市場之前總得判斷市場是否有一定的利潤空間,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內手機市場庫存量較大,產能嚴重過剩,所以存在一定的市場風險。此外,手機雖然已成快速消費品但仍需要廠商具備一定的研發能力,技術落后的廠商即使進入市場之后也將被自然淘汰掉。因此,本次生產核準制度的取消,放開了手機生產企業的準入原則,有利于加助國內手機市場競爭力度。
二、強化手機質量保障體系
盡管目前手機生產企業的市場門檻已被取消,但國內手機質量保障體系已經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公眾對手機質量的憂慮。按照此前的規定,新手機只有通過泰爾實驗室的手機入網質量檢測,才可以獲得入網證。以手機輻射為例,從4月上旬信息產業部召開了手機輻射標準工作會議來看,我國正準備制定世界上最嚴格的手機輻射標準。目前,歐洲標準的SAR值是2w,美國標準是1.6w,而我國即將制定的新標準是1w,比歐美的標準都要嚴格。產品的高標準就意味這生產技術的高要求,也就是意味著那些不具備技術優勢的手機生產企業必然要在質量檢測環節被拒之門外。
三、重新洗牌勢在必然,銀行謹防信貸風險
國務院取消手機牌照核準制,這一決策或許意味著備受爭議的“黑手機”將獲轉正,而這勢必導致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甚至新一輪的產業洗牌。
一段時間以來,黑手機大量存在,已經嚴重沖擊了市場。根據信息產業部的調查,到2006年底黑手機已經蠶食我國內地手機市場份額的近30%,銷售量估計約為3000萬部,銷售金額300億-500億元,已經使國內很多正規手機廠商因黑手機的擠壓而走上絕路。比如,國內著名的手機生產廠家波導,就將“黑手機”對市場的沖擊列為導致其虧損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取消手機牌照核準制,意味著“黑手機”或將由“暗”轉“明”,這無疑將導致中國手機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不久的未來,該市場將通過又一輪的洗牌來重新布局。國內的手機企業面臨新一輪的淘汰風暴。
[本文由北京聯合信息網中國信貸風險信息庫提供,未經北京銀聯信信息咨詢中心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