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皖滬產業合作再簽協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6日 09:07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 王永群 “外界可能不知道,在今年迎逢度夏期間,安徽電力對上海至少起了60%的作用;2006年上海轉移到安徽的資本有1000億元;到今年9月底,據粗略統計,已經達到1100億元,還有許多沒有到政府備案。滬皖兩地合作空間巨大超出預計。”面對記者,上海市經委主任樂景彭用了兩個“沒想到”,而這也正是他此次率上海市經委代表團來皖考察的原因。 據樂景彭介紹,“十一五”期間,上海市將完成3000家左右企業和零星工業點的調整整合,這批企業的共同特點是:單位土地產出率較低;資源消耗大、污染嚴重;產品附加值低、生產技術含量不高、勞動密集;處于缺少資源優勢的產業鏈條中上游產品。涉及紡織產業、汽車零部件產業、化工產業、醫藥產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及輕工業等。 目前,作為上海市產業轉移與升級的牽頭部門,上海市經委編制的上海市產業結構調整規劃已經上海市委常委會研究通過,目前正在制定實施意見。樂景彭介紹說,實施意見將明確上海未來幾年需要轉移的產業、企業和具體時間安排,為此,上海市將拿出16億元(一期)財政資金用于人員安置、搬遷費用等的補貼。 當然,此次的安徽之行,上海代表團是有備而來。隨團考察的企業除上汽集團公司、上廣電集團公司、華誼集團公司、上海醫藥集團公司、上海建材集團公司等30余家駐滬國內知名企業外,上海市本土一批亟待轉移的企業負責人也隨團來到了安徽,直接與安徽省合肥市等11個市簽署22個重大經濟合作項目,總投資50億元,涉及高新技術、服務貿易、基礎設施、優勢資源開發、裝備制造等產業。 “對于上海而言,騰龍換鳥是為了更好更快地發展,從近期上海市產業轉移及對外投資所選擇的具體區域提供的條件看,稅收優惠政策、土地低價批租等傳統吸引外來投資的主要手段已經不再是投資者考慮的首要因素。”安徽省經委副主任趙炳云表示,能否在兩地形成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產業格局;能否形成區域間既有分工,又有協作,企業集聚效應明顯,上下游產業體系完備的產業鏈條等是企業更看重的。另外,當地是否具有良好的信用環境、完備健康的銀行融資體系,以及基本的社會治安保障環境等企業也很看重。在這方面,安徽的優勢比較明顯。 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上海在安徽省投資300萬元以上項目達726個,總投資600多億元;2006年投資300萬元以上項目近1000個,總投資約1000億元,占安徽利用內資的十分之一以上;承接轉移的重點領域是紡織、輕工、化工、醫藥、機械裝備、汽車及零配件、建材、電子信息、物流商貿、旅游等產業。同時,安徽在上海注冊資本50萬元以上的企業超過1.5萬家,注冊資本達160多億元。 更為重要的是,在此次考察期間,滬皖兩省市正式簽署《安徽省經濟委員會 上海市經濟委員會關于皖滬產業合作框架協議》,雖然是框架協議,但參與考察的業內人士表示,其中部分條款將為兩地企業的重組與深度合作掃清障礙。 協議的內容包括:一是建立皖滬產業合作聯動長效工作機制;二是廣泛開展皖滬產業對接。除搭建皖滬產業合作平臺等一系列合作方式外,上海方面表示,將把安徽列為今后實施產業轉移和產業擴散的重要備選地之一,推動本地企業向安徽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轉移;三是加強皖滬能源產業中長期戰略合作。鑒于兩地合作將更加緊密,在繼續推進雙方合作的淮南、淮北、馬鞍山發電機組項目建設外,簽訂皖滬兩地電力長期直供協議。安徽在能源方面繼續支持上海,優先保證上海工業能源需求;上海積極加強與安徽在煤化工產業、電力工業、煤層氣產業等方面的合作,形成上下游產業配套,推動安徽建立新型能源和配套產業基地;四是圍繞重點產業的發展,支持皖滬兩地企業以市場為導向實施并購與股權投資。五是建立皖滬兩地中小企業的廣泛協作、合作機制。上海支持并定期組織駐滬產權交易機構等社團機構赴皖交流和推介,安徽鼓勵上海風險投資企業對安徽有潛質的中小企業進行投資,鼓勵上海有關中介機構參與安徽中小企業的上市培育。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