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誰主東航更利中國航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6日 02:16 第一財經日報
顧蔚 連年虧損的東方航空(0670.HK,600115.SH),近來成為境內外航空巨頭活搶活奪的一塊肥肉。東航希望“白衣騎士”新加坡航空能夠成功入股,幫助它重振雄風。而“兄弟單位”中國國際航空則想橫刀奪愛,最終一統中國航空。 東航究竟給誰,更有利于新興的中國航空業的發展?筆者認為,如果國航和其交叉持股的國泰航空能夠成功阻撓新航“入侵”,東航憑借自身的實力難以持續經營,中國民航可能會變成二分天下。這有助于降低目前市場里的惡性競爭,提高中國航空業的整體競爭力。 新航進入東航后,未來中國航空業三足鼎立的局面有望持續,市場競爭有望進一步加劇。如果三大航空集團各自引進一家外航作為股東,國內航空企業的戰略協同將變得更加困難。 中國民航需要通過行業整合,捏緊拳頭和外航競爭。中國民航現在有40多家公司,激烈的競爭使得國內出現飛機票便宜過火車票的情況,機票折扣可以低至一折,而國際航線全面虧損或者不賺錢。 一般來說,競爭有利于消費者,也有利于企業的發展。但過度競爭則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從世界范圍來看,外國航空公司已經經過了整合期,或者整合正在進行。德國航空公司最多的時候超過70家,現在只有一個漢莎航空。美國“9·11”襲擊后,好幾家大公司申請破產,之后掀起了美國航空業的新一輪整合,航空公司也走出了困境。 不要高估策略投資者作用 整合雖然對行業有利,但誰都想做整合者。東航寄希望于新航,期望它不僅注入資金,還會提供先進的管理經驗,幫助東航提高競爭力。 對新航來說,最看重的是東航在上海樞紐的資源,而非東航投資的升值,這就使得它的利益和東航并不在一條線上。就像一個人的左腿和另一人的右腿綁在一起,一個想要向左走,另一個想要向右走,最終可能哪里也去不了。 近年來,中國的銀行、保險公司、證券行和通訊公司紛紛引入了海外策略投資者。外方希望的是通過中方打開國內的市場,而中方希望的是從外方那里拿到技術和管理的經驗,最終沒有能夠走到一起去。 外方選擇中方合作伙伴的時候,最看重的其實只是一張執照,一個市場的準入證。2006年11月,經過一年多的“馬拉松”競購戰,花旗集團牽頭組織投資者團隊入主廣東發展銀行。但蜜月期過后,雙方的裂痕已經公開化。中方認為,廣發已經淪為花旗的一個分行,花旗雖然只有廣發20%的股權,但它將“要害部門”的話語權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廣發行也已經在公開場合表達對花旗的不滿,多次否決花旗提出的戰略發展計劃。這使得廣發行雖然有國際一流的投資者撐腰,但最近卻因為內部扯皮,發展速度落在了同行后面。 收購戰還沒有完 風波還沒有完。新航入主東航還需要得到東航股東大會的批準。國航的母公司中航集團已經成為東航流通股最大股東,完全有可能繼續攪盤。國泰君安香港的分析師王鼐指出,截至9月4日,中航已經持有東航11%的股份,而且最近可能繼續增持了東航股權,如果它能夠聯合其他小股東,比如國有商業銀行的基金,完全有可能獲得三分之二的小股東的選票,否決這個交易。 新航收購東航,在新航自身投資者陣營也不乏爭議。新航投資者擔心它背上一個虧損包袱。這筆交易對新航而言,只是踏進了一個新的市場,不會為了它傷筋動骨。但對國航和國泰來說,中國市場是它們最重要的陣地,不會善罷甘休。(作者為路透社專欄撰稿人,聯系信箱: Wei.Gu@reuters.com) 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訂閱電話: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 郵發代號:3-21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