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2007廣東省成長型中小工業企業發展現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2日 18:13 中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信息網
摘要:9月10日,由廣東省中小企業局、南方日報、省統計局、省中小企業研究咨詢中心聯合發布的《2007廣東省成長型中小工業企業評價研究》報告出爐。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6年底,廣東省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37180家,占全省工業企業的比重超過99%,資產合計達23737億元,占全省工業企業的比重超過70%。2006年廣東省成長型中小工業企業占廣東省全部中小工業企業的比重有所降低,但是質量遠優于2004年,更具發展潛力。 從2000年開始,國務院有關部門聯合開展了成長型中小企業發展課題研究,并每年發布《中國成長型中小企業發展報告》。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了國家要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并納入國務院工作要點,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具體組織實施。開展成長型中小工業企業評價研究是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的重要基礎工作之一。根據此最新報告,廣東省成長型中小工業企業發展現狀如下: 成長性 2006年廣東省中小工業企業成長性良好,成長型中小工業企業占實際有效評估樣本的比重為48.56%。與2004年廣東省成長型中小工業企業評價結果相比,由于本次評價的考察期延長等原因,2006年廣東省成長型中小工業企業占廣東省全部中小工業企業的比重有所降低,但是質量遠優于2004年。2006年成長型企業占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數比重僅是2004年的51.86%,但從銷售總額、利潤總額和資產總額3項指標看,2006年成長型企業占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的比重分別是2004年相應比重的73.83%、59.95%和72.16%。 規模分布 從2002年到2006年,廣東成長型中小工業企業的銷售收入規模呈現增大的趨勢。2006年廣東省成長型中小工業企業銷售收入規模在1000萬—5000萬元這個區間最為集中。銷售收入規模在1000萬—5000萬元之間的成長型中小工業企業占全樣本的45.34%;在1000萬元以下的占12.02%;在5000萬元—1億元之間的企業占18.19%;在1億—2億元之間的企業占13.00%;在2億—5億元之間的企業占7.65%;在5億—10億之間的企業占2.55%;而銷售收入規模在10億以上的中小企業所占比例僅為1.25%。 地區分布 在4707家成長型企業中,珠三角地區(3649家)占77.52%,粵東地區(555家)占11.79%,粵西地區(371家)占7.88%,粵北地區(132家)占2.81%;同時,在最具成長性500家企業中,珠三角地區(384家)占76.8%,粵東地區(57家)占11.40%;粵西地區(45家)占9.00%,粵北地區(14家)占2.80%。最具成長性500家企業中,排在前八位的地區依次是,佛山(97家),廣州(75家),江門(55家),東莞(44家),中山(37家),深圳(35家),珠海(21家),惠州(20家),這8個地市全部位于珠三角地區。 行業分布 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金屬制品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塑料制品業等行業的銷售收入比重較高;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的利潤比重最高;同時,在成長型企業中其他行業的銷售收入比重和利潤比重無顯著差異。 但是,長期以來形成的一些特色制造業,包括食品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飲料制造業和家具制造業等優勢系數較低。 所有制結構 比較2004年和2006年,在最具成長性500家企業中,在縱向(時間)上,內資企業的優勢系數顯著增大,而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優勢系數有所減小。在9694家樣本企業中,內資企業4413家,港、澳、臺商投資企業3882家,外商投資企業1399家,三者比例約為3.15:2.77:1;其二,在4707家成長型企業中,內資企業2262家,港、澳、臺商投資企業1821家,外商投資企業624家,三者比例約為3.63:2.92:1;其三,在最具成長性500家企業中,內資企業283家,港、澳、臺投資企業163家,外商投資企業54家,三者比例約為5.24:3.02:1。 內部管理能力 被調查企業中制定了戰略規劃的企業比重(43.41%)和正在制定戰略規劃過程中的企業比重(41.14%)之和已達到84.55%,該項指標顯著高于2004年的比重(60.7%)。59.3%的企業的員工主要是初中及高中(含職高、中專、技校)文化水平;24.3%的企業的員工主要是高中(含職高、中專、技校)及大專文化水平。61.37%的企業已通過ISO9000系列質量管理國際認證,比2004年的此項比例(42.2%)有較為明顯的提高。超過半數的企業設立了專門的產品研發機構。61.27%的企業已進行了節能降耗工作,29.48%的企業正準備進行節能降耗工作。 外部支持環境 49.9%的企業曾享受過國家相關優惠政策。在各種優惠政策中,稅收減免與優惠政策、融資扶持政策和土地使用支持政策3項政策是最受企業歡迎的政策。位居第四位和第五位的是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和環保政策。企業遇到籌措資金的主要困難排在前三位的是:缺乏融資渠道(23.5%)、缺乏有效擔保形式(18.5%)和缺乏企業自我積累與發展能力低(18.5%)。18.4%的企業所在地設有幫助民營中小企業融資的擔保機構;77.0%的企業所在地沒有設立;4.6%的企業所在地正在籌建相應融資擔保機構。 銀聯信分析: 從報告可知,目前廣東省成長型中小企業質量更優,潛力更大。在快速發展的軌道上,也應清醒地認識到,“成長型中小企業”這支民營經濟的主力軍,也存在著某些不足。 喜:內源經濟惹眼 憂:轉型升級迫切 報告顯示,作為內源型經濟主體的內資企業,在成長型企業中的優勢系數略高于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在最具成長性的前500家企業中的優勢系數顯著高于港澳臺企業和外企。與2004年評價結果相比,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優勢系數有所減小。 這表明,內源型經濟已經成型,漸為主流,已成為推動廣東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廣東省的一些特色制造業,包括食品制造業、飲料制造業和家具制造業等優勢系數不高,一些新興的行業,如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的利潤比重還偏低,如不盡快轉型升級,對內源型經濟的發展是一大隱患。 喜:整體規模擴大 憂:地區差距拉大 報告表明,2006年廣東省中小工業企業成長性良好,成長型中小工業企業占實際有效評估樣本的比重為48.56%。主要規模集中在1000萬—5000萬元這個區間。與2004年廣東省成長型中小企業的規模分布相比,2006年成長型中小企業整體規模有所擴大。1000萬元以下的小企業在逐漸減少,1億元以上的企業漸漸冒頭。 但優勢企業布局過于集中,則是一項隱憂。在成長型中小工業企業中,排在前八位的地區全部位于珠三角地區。各項指標都遠超粵東、粵西和粵北地區。與2004年相比,地域差異更大了。 喜:管理能力提升 憂:人力資源薄弱 目前,超過五分之四的中小工業企業已意識到戰略規劃管理的重要性,已制定或正在制定明確的戰略規劃,并以此作為引導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必要工具。戰略規劃能夠得到執行的企業比重大幅上升,認為戰略規劃實際作用不大的企業下降三成。在內控上,中小企業的質量認證、企業質量管理機構設置和質量檢驗制度工作穩步發展。 但人力瓶頸依然制約著這些企業的管理能力。雖然超過半數的企業設立了專門的產品研發機構,并具有一定的自主研發能力,但僅有半數的研發人員是中專(高職、技校)以上,大學以上的僅有一成。 喜:政策環境改善 憂:服務平臺尚窄 成長型中小企業難免稚嫩,受外部環境的影響極大。為此,政府逐年出臺政策,為其在融資、法務上掃清障礙!蛾P于加快廣東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的意見》(2004),《關于優化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開展業務的政務環境的若干意見》(2005),《廣東省關于推進民營企業融資工作的指導意見》(2007)等相繼出臺,為中小企業施以援手。 但是我們看到,法律體系建立和完善問題、融資難問題依然突出,信息化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有待加強。政府對中小企業的財政扶持資金應重點投放于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將平臺做寬、做大、做實。 [本文由中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信息網提供,未經北京銀聯信信息咨詢中心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