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王 榮 北京報道
編者按
中國加入WTO后,中國企業看到了國際市場的巨大舞臺,紛紛走出國門,海爾、中國移動、華為等企業成為比肩思科等傳統國際巨頭的名詞,而聯想拿下IBM PC更讓國人興奮不已。
2006年是中國加入WTO保護期的最后一年,對中國覬覦已久的外資早在門口等得不耐煩了,不斷大手筆收購中國的鋼鐵、銀行、水泥、啤酒等企業股權。事實上,自2005年以來,我國的并購市場突然活力爆發,各種收購兼并活動風起云涌。
從上市公司到中國傳統產業中的龍頭企業,都成為外資覬覦的對象。一時間,中國的各行各業都彌漫著濃厚的外資并購氣息。
無論“走出去”還是“闖進來”的收購,帶來的到底是鮮花還是陷阱呢?我們沒有答案。
中國樓市引發出的龐大的家居裝飾建材市場已經成為國際巨鱷瞄準的一片熱土。
近日,全球最大的家居裝飾建材零售商家得寶宣布,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無獨有偶,樂華梅蘭市場部經理陳海燕也對《華夏時報》透露:“9月中下旬,樂華梅蘭第二家店將在北京面世。”比這兩家國際建材連鎖超市更早進入中國的百安居活動更頻繁,逐漸向二、三級市場延伸。“百安居預計明年新開11家店。”百安居華北區總經理文東向《華夏時報》透露道。
一時間,中國家居裝修建材市場風雨欲來。
開疆拓土
面對中國1萬億人民幣的裝飾建材市場,國際建材連鎖超市都在加快進入中國的步伐,以盡快形成規模化,提高市場占有率。
家居流通專家汪中玉表示,中國建材超市大多興起于上世紀80年代,發展并不完善,還受到資金限制,所以在外資面前幾乎沒有抵抗力。窺視到其中奧妙的國際建材連鎖巨頭也看中了資本的運作。
“外資超市并購目前中國最大的建材超市東方家園也是遲早的事情。東方家園現在也急于脫手,目前正與百安居、家得寶、樂華梅蘭等談并購條件。”汪中玉表示。
并購無疑是最佳的選擇,即便在中國遲遲按兵不動的樂華梅蘭也從來沒有忽視過并購,陳海燕對《華夏時報》分析說:“我們一直在尋找合適的并購項目。”家世界在被家得寶并購之前,百安居、樂華梅蘭都曾與其有過多次接觸,幾乎成了行業內公開的秘密。
模式求變
“建材商城作為傳統的建材銷售形態長期存在,多數建材品牌和商戶扎根于建材商城,在消費觀念上被消費者根深蒂固地接受,占據著絕對消費份額,外資建材超市在中國將遇到建材商城的強有力的競爭。”業之峰裝飾公司的董事長張鈞解釋道。
據了解,即便在以上海為代表的經濟發達地區,超市發展較早、布點較多、消費層次高且占有一定比率,可是仍然達不到市場份額的10%,而西部及其他地區則不及5%,傳統的建材商城仍代表主流。
“目前外資建材超市大舉進入不會造成中國建材行業洗牌,外資超市在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都有一個本土化的過程。”中國建筑裝飾裝修材料協會秘書長任長青分析道。
建材超市定位于終端消費者,而不是裝飾公司等大型采購商。在國外,因適應消費者“DIY”的需求,建材超市大行其道。在中國,大多數裝修都由裝飾公司或裝修工經手,作為材料直接采購者的裝飾公司(裝飾工),大多繞過建材超市,回歸傳統建材商城。
汪中玉指出,國際建材連鎖超市目前在中國的規模效應還沒有形成,單店的運營成本很高,東、西部較大的區域消費差異也提高了物流成本,這使得國際建材連鎖超市“全球采購”、“倉儲式經營”、“一站式購物”、“發展自有品牌”的優勢在中國有些行不通。
洗牌
面對原有的模式受限的局面,對中國市場至少提前2到3年就進行研究的國際建材連鎖超市開始轉型,迅速變化其在中國的經營方式,在國外并不盛行的家裝如今成為其經營的重要業務。
“即便在成都這樣的二線城市,百安居也盡量做到本土化。”長期從事建材市場研究的馬文瑞介紹說,在成都,百安居通過家裝來帶動建材的銷售。為適應成都建材市場的特點,百安居不僅聘請了熟悉當地建材市場的專業人士,同時還進社區實行“點對點”服務。
即將開業的樂華梅蘭也將家裝作為主營業務,陳海燕說:“我們還準備將這種銷售方式提供給總部,以便在其他地區推廣。”
目前,中國家裝行業還沒有龍頭企業,前三名的企業份額加起來不足4‰。
相比國際建材連鎖超市的轉型,國內的傳統建材商城顯得有些遲緩,雖然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三森美居等建材商城也在逐步提升自己的管理模式與市場競爭力,通過整合資源、借鑒超市與百貨行業經驗,引進家裝、家超市的概念。“但是對于大多數傳統建材商城來說,目前還面臨管理不規范、一味地打價格戰而不是靠服務和質量來取勝。”馬文瑞認為,“如果在博弈中,傳統的建材商城不停止價格戰、革新經營理念、學習其先進的管理經驗,那么5到10年后國際建材連鎖超市或將對整個建材行業進行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