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民營油企銳減 盼望速破石油壟斷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3日 00:33 北京商報
歷經13年坎坷立法征程之后,《反壟斷法》終于在2007年8月30日由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成功通過。9月1日,“2007中國石油流通行業發展高層論壇”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與會專家認為石油行業存在嚴重壟斷,應該盡早打破。 民營油品流通企業銳減 論壇由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商石油委”)承辦。20多個省市從事成品油批發、倉儲、零售的大型民營企業代表和道達爾、BP等外資石油巨頭代表及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部委官員一道參加了論壇。 據中商石油委會會長趙友山介紹,盡管商務部宣布自2007年1月1日起開放中國原油、成品油批發經營權,但由于目前成品油仍需全部通過中石油、中石化兩家企業向所有批發企業批發,加上去年年底推出的《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抬高了民營企業的準入門檻,大部分民營油企因無油可批或準入門檻太高不得不轉產或倒閉。 據統計,全國民營石油批發企業已經由1998年的3340多家銳減到目前的663家。 油商仍需“傍”國企 一個來自吉林的民營油商坐在一個角落里,他沒因專家們的激昂陳詞而變得興奮。“我感覺《反壟斷法》對石油行業目前沒有太大作用。反正我是不敢去起訴中石油、中石化的。”這位油商說,他們仍需要與這兩大集團保持“硬”關系,才能拿到“油源”。 據介紹,目前民營油商們除了向地方小煉油廠買油之外,還有一些與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通過“批條子”買油。就這樣也不是誰都能弄到手,關系硬的才行。 “立案得有人起訴啊,誰敢來起訴這兩大集團呢?” 流通業需進一步打破壟斷 論壇上,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樸民發表講話說,發展石油流通行業需要繼續打破壟斷,放寬市場準入。李樸民建議,要加快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石油流通法律法規,建立公開、平等、規范的行業準入制度,加快對石油市場運行的監管,促進市場的公平競爭。 專家觀點 國務院參事任玉嶺: 壟斷行業效率低下 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國壟斷型的大企業,其盈利情況與勞動效率卻沒有一個進入前50名。此外,中國國有企業耗用2/3的稀缺金融資源,所創下的GDP僅占全國1/3。任玉嶺質疑說,這足以說明壟斷行業的效率低下,對國家的真實貢獻值得反思。 任玉嶺表示,中國不少壟斷企業并非是在市場競爭中憑實力成長起來的,多數是靠占據國家的資本、壟斷特權并通過對資本市場和資源的控制,借助于合并壯大的。 任玉嶺建議,國家采取果斷措施,每年拿出1000萬噸-2000萬噸成品油,并以合理的價格供應給民營石油流通企業。“1000萬噸-2000萬噸成品油在我國成品油總量中占不到10%,切出這么一塊給民營石油流通企業,不會給石油集團的利益帶來大影響。” 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會長保育鈞: 壟斷不能保證國家安全 石油是戰略資源、重要技術領域,為了保證國家經濟安全,必然需要國有企業壟斷。保育鈞明確駁斥,這是一個偽命題,“荒唐透頂”。 “壟斷第一帶來低效率,第二帶來了腐敗。”保育鈞反問道,一個低效率、一個腐敗能保證國家安全嗎? “國有企業的本質應該是完善政策的工具,用來補充市場的不足。”保育均說,國有企業的目標不應該是賺錢。國有企業利潤豐厚對消費者來說未必是好事情。“國有企業壟斷了國家資源,據此掙消費者的錢,利潤越高對消費者越不利。”商報記者 謝秋爭 相關鏈接 民營油企發展軌跡 1992年,石油市場改革開放,政府號召利用民間資本進入石油市場。 1994年,國家放松成品油批發市場準入限制。中國成品油煉制、批發和零售市場處于自由競爭狀態。 1999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經貿委等八部門的“38號文”,規定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集團之外,不允許獨立的成品油批發企業存在。 2001年,國務院辦公廳重申兩大集團的成品油批發專營權,并進一步賦予其零售專營權。 2006年12月,為了履行中國加入WTO的承諾,商務部發布《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和《原油市場管理辦法》,宣布自2007年1月1日起開放中國原油、成品油批發經營權。但沒能阻擋石油批發企業已經由1998年的3340多家銳減到目前的663家。 商報實習記者 牛順生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