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紅沿河成為國產化程度最高的核電站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9日 11:58 中國電力新聞網
本網記者 張磊 8月18日,渤海遼東灣東海岸。藍天白云、海清河晏。 上午10時50分,隨著一號機組核島第一罐混凝土的澆筑,位于此地的東北地區第一個核電站——遼寧紅沿河核電站主體工程正式開工。遼寧紅沿河核電站一期工程是國家“十一五”期間首個批準開工建設的核電項目,是國家首個一次同意四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標準化、規模化自主建設的核電項目,是東北地區第一個核電站,也是東北地區最大的能源建設項目和目前我國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自主化、國產化程度最高的核電站。 據了解,遼寧紅沿河核電站工程項目規劃建設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一期工程4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投資約500億元人民幣。采用我國自主品牌的CPR1000核電技術路線。1號機組主體工程已于2007年8月18日開工,計劃于2012年建成投入商業運營。到2014年,4臺機組按計劃將全部建成投入商業運營。該項目建成后,年發電量預計達到約300億千瓦時。1、2號機組有效建造工期為58個月,3、4號機組有效建造工期為56個月。 正如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國寶評價的那樣:“紅沿河核電站的開工表明經國務院批準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計劃正式啟動實施,我國能源結構調整邁出實質性步伐。” 群策之舉無不勝 歷經近30年的不懈努力,遼寧紅沿河核電站工程終于順利開工建設。憑借數十年蓄積的“后發優勢”,遼寧紅沿河核電站創造了我國核電史上的多項“第一”和“之最”,開創了我國核電事業的新篇章。 遼寧核電項目曾幾經波折。從1978年開始,項目開始廠址篩選等工作。1995年原國家計委批準了項目立項。1996年因國家核電建設規劃調整而暫停。2003年10月,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與遼寧省、大連市市政府簽訂了合作開發建設遼寧核電項目的協議書,恢復啟動該項目的前期工作。2005年12月15日,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公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和大連市建設投資公司簽訂了《遼寧紅沿河核電一期工程投資框架協議》,同意按照45∶45∶10的股比投資組建遼寧紅沿河核電有限公司,負責遼寧紅沿河核電一期工程的建設與運營。2006年1月5日,伴隨著春天的腳步,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公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聯合發文,遼寧紅沿河核電有限公司(籌)成立,該項目正式恢復啟動。 隨后,2006年4月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發文,同意遼寧紅沿河核電工程開展前期工作;6月28日,紅沿河核電站1、2號機組核島負挖工程正式開工。2007年1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出通知,同意調整紅沿河核電項目建設規模,按一次建設四臺百萬千瓦機組開展前期工作,建設規模調整后,項目的股東方、出資比例及管理模式保持不變;4月8日,“遼寧紅沿河核電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電力規劃設計總院主持召開的專家會審查;8月8日,國務院核準了遼寧紅沿河核電站項目;8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發出“關于核準遼寧紅沿河核電一期工程”的通知。至此,經過了近30年的不懈努力,紅沿河核電站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群力之為無不成 紅沿河核電項目位于大連市瓦房店東崗鎮,地處瓦房店市西端渤海遼東灣東海岸;廠址東距瓦房店市火車站約50千米,南距大連港110千米,北距沈陽270公里;廠區三面環海,一面與陸地接壤,視野開闊、地域平坦,使紅沿河核電成為我國已建、在建和待建核電站中地理條件最為優越的廠址之一。 在采訪開工儀式時記者了解到,紅沿河核電站的工程建設由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中電投電力工程公司全面參與。核電站工程全廠總體設計和初步設計由中廣核工程設計有限公司負責。 設備制造由國內企業為主承擔。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目前,紅沿河核電站的總體設計已完成;核島的主設備包括1號機組反應堆壓力容器、1號機組蒸汽發生器、1~4號機組主泵等分別與供貨商簽訂了供貨協議或訂單;汽輪發電機組、數字化儀控系統、環吊等設備的談判或意向協議也已完成。 在現場記者看到,1、2號機組核島負挖工程已經完成。核島澆灌第一罐混凝土前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目前1號機組RX和廊道替代和墊層砼澆注完成,防水層施工完畢,1RX廊道環墻全部澆筑完畢,1RX廊道蓋板提前預制完畢。各項準備工作進展順利,具備正式開工條件。其他工程如土建試驗室和核島攪拌站已按期投用;常規島負挖工程第一階段負挖完成,常規島攪拌站已經完工;砂石加工場安裝完畢,具備調試條件,外購成品沙石料滿足工程要求。施工用水和220千伏施工與輔助電源投用。其他材料采購、施工技術準備等各項工作順利向前推進;進場道路、施工供水、施工供電、通信、場平工程已全部完成,滿足現場開工的需要。“只有紅沿河才有這樣前所未有的建設速度。”遼寧紅沿河核電有限公司工程部的楊經理自豪的說。 國產化進程的加速劑 國家發展改革委在紅沿河核電站主體工程開工前,在大連召開了核電裝備國產化會議,用意很明確,希望通過紅沿河核電站的建設,大力推進核電裝備國產化。 紅沿河項目在投建之初,便確定關鍵設備國產化比例不低于85%;1、2號機組的國產化比例70%,3、4號機組的國產化比例80%,力求“自主設計、自主制造、自主建設和自主運營”。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發布的數據,截至2006年底,全世界正在運行的核電機組共有442臺,其中壓水堆有300多座,并且大部分都是百萬千瓦級機組。紅沿河核電站采用的CPR1000技術方案,是以我國從國外引進的百萬千瓦核電機組成熟技術為基礎,結合多項重大技術改進形成的具有自主品牌的中國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路線。這一技術經過了大亞灣、嶺澳一期,嶺澳二期、紅沿河等項目近30年的持續改進及自主創新,總體性能達到了國際同類型在役核電站先進水平。 以紅沿河核電站主體工程開工為契機,進一步深化設備國產化已成為各方的共識。在這個方針的引領下,新一代核電設備的自主發展必將書寫出濃墨重彩的篇章。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