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魏建玲
堵車———通惠河邊的收獲
北京8月初的某一天,雨后。采訪回城途經高碑店段,路奇堵,返家心切的我借前車移動的距離,轉頭調到了北京通惠河的一條小路上。
通惠河,過去有名的垃圾河,穢物成堆,行人掩鼻。這兩年,為迎接奧運,治理取得了顯著效果。有人竟然站在水中央結網捕魚,久違了的笑,在碧水藍天間,蕩漾著幸福。
雷暴雨使河水有些漲,一排獵獵的海爾旗從河中映入眼簾。憑著職業的敏感,我第一時間意識到:海爾或許有重大活動。
果然,依稀傳來整齊的宣誓聲音,經過一個大院門前,發現“海爾中央空調奧運服務基地”的字樣。與周圍門面不一樣,這里沒有雜草了,河邊的堤壩被打掃得一塵不染,幾十名身穿海爾工作服的年輕人在宣誓。宣誓結束后,他們有序地提著工具包進入培訓教室,就是這套在外人看來如此簡單的動作,他們連續演練了五六次。
車后有鳴笛,警示我阻路,尋一靜處停下,一探究竟。
自報身份,說明來意,門衛給負責人打電話,說可以特許入內,引導者是這里的總負責人,交換名片中,醒目的海爾奧運贊助商的LOGO分外耀眼———海爾中央空調的顧客服務部長盧國華。
盧國華說:“這里是特別訓練基地,不接受外人參觀。因為今天是第6次為奧運服務演習,后天還有最后1次!”話語間滲著激情,有感染力,是那種傳說中海爾人洋溢著自豪的形象。
“為什么要進行第7次演習呢?”我很好奇。
“是奧組委20次選擇海爾的壓力。”
2008年北京奧運會30多個奧運場館中,要配備中央空調的場館有20幾個,海爾中標了其中的20個。如何能讓20個場館順暢享受海爾帶給的溫馨?這是海爾人最有壓力的地方。
“辦好2008年奧運會,尤其是保證空調系統的正常運轉,對海爾來說是歷史的責任,我們要用實際效果證明:海爾值得托付。”盧國華說。
有人請示他檢測一臺機器性能的時間降到1分30秒,是否可以?
“當然不可以,我們的目標是在1分鐘之內,要繼續演練,看哪些環節還是浪費時間的。”
工作人員應聲而去,對面演練教室傳來一陣掌聲。盧國華說,又有團隊實現突破了,服務時間或精準度上的突破。
可我還是沒有明白,演練究竟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
模擬———滿足個性化需求
盧國華說:1分鐘檢測風速溫度,5分鐘聯機測試,24小時全天候待命,海爾要時刻準備好搶在用戶有個性化需求的前面完成一切調試。
來到設備模擬室,近50名海爾工程師在認真地演練,“海爾奧運服務團隊”的字樣印在工作服上。
盧國華說,在奧運會場館里,每選擇海爾的一個機型,在這里就會有一臺同樣機型的設備,我們對每一個機型都了熟于心,即使有故障,5分鐘聯機測試就會找到問題的癥結,15分鐘之內可以解除非零部件類問題。
當然,我們的演習目的不是維修,而是要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比如,你需要15分鐘之內溫度降低3℃,我們就有好幾套解決方案可以選擇。運動員不會因溫度變化而不適,但溫度同時降了下來。
模擬實驗室林林總總的機型有幾十種,不同的大小零部件幾百種,溫家寶總理對海爾勉勵的話就在一進實驗室的正中央,很鼓勵人,讓人立時肅然起敬,倍增激情。
因為有比武、賽技能的成分在演習中,緊張的工程師們的后背被汗水浸濕了,頭上佩戴的安全帽順臉夾流著汗水,這么熱的天,海爾人的敬業精神,令人敬佩!
一番交流后,我提議:為何不搞一個儀式,在最后一次演練時,讓媒體擴大一下這種時刻認真準備為奧運服務的精神呢?
盧國華并不贊同:他說我們只是內部搞的一個演練而已,有必要這么興師動眾嗎?真是典型的北方人風格,穩重,不愛張揚,話不多,但句句鏗鏘有力,頗有大音希聲的意味。
經過磋商,這個建議還是被采納,在北京奧運測試賽的前兩天,海爾成功舉辦了第7次———也是2007年最后一次模擬服務演習。
啟示———小雨與“蝴蝶效應”
天公作美,演習儀式前下了一陣急驟的雨,而在下午四點舉行的演習儀式前,雨竟然停了,但遠處還傳來隆隆的雷聲。演練人員一絲不茍的完成著每個程序,他們規范的動作,標準程序讓參觀演習的記者們感動。《中國貿易報》的孟燕星說:海爾工程師的認真精神,讓人感動,海爾人專業化的訓練,真誠服務的行動讓我看到了奧運成功的信心,海爾中央空調服務奧運一定會成功!
儀式結束后,盧國華不見了。
有人說,他在模擬試驗室里測試濕度。就在登車之際,滿頭大汗的盧國華跑來一再解釋:不好意思,您注意儀式前的那場小雨了嗎?它會引起室內的濕度變化,所以空調運轉工況都要發生變化的!
有人唏噓:什么道理嗎?“我們寧愿相信蝴蝶效應:這個季節北京的一場小雨會改變所有奧運場館中央空調的運行工況,這一點,我們必須考慮到。”盧國華接著說,“一年之后的今天,離開幕儀式還有兩天,也會有下小雨可能啊……”
原來他們在回憶半個世紀前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提出的蝴蝶效應:亞馬遜河流域的一只蝴蝶偶爾扇動翅膀,可以引起一個月后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場暴雨和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而北京通惠河邊的一場小雨,也許會引起一年后奧運場館的中央空調的運轉工況,所以海爾人要拿出不同的服務方案……
返城的大巴車上,遠處又傳來滾滾雷聲,記者討論的話題是與“蝴蝶效應”有關的事情,比如以《蝴蝶效應》為名字的那場電影……
東三環以內,鱗次櫛比的大廣告牌上面書滿某某品牌如何支持奧運,我突然覺得:是相信那些揮汗如雨實戰的海爾工程師,還是相信這些“誓為奧運添光彩”的空洞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