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天然橡膠供給安全問題依然突出亟待解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5日 13:08 北京聯合信息網中國信貸風險信息庫
受到東盟主產國進口數量所限制,今年以來廣東進口天然橡膠數量減少。據深圳海關統計,一季度廣東進口天然橡膠3.4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8.3%。進口價值則為4854萬美元,增長了3.1%,進口平均價格繼續上揚至每噸1413美元,同比增長12.5%。 一季度廣東口岸天然橡膠進口量減價增的主要原因是主產國進口天然橡膠數量受到限制。天然橡膠的主要產地泰國、馬來西亞及印度尼西亞等國早在幾年前即組成東盟天然橡膠生產國聯盟,設立了專項儲備金,建立聯合收購機構,必要時實施減產保值計劃,旨在控制東南亞地區橡膠出口價格。受此影響,廣東口岸進口天然橡膠供應量因其所限而受到制約,導致今年以來進口量下降。一季度廣東口岸自泰國進口下降17.5%;自越南進口下降34.1%。 銀聯信分析: 中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膠消費國,但不足30%的自給率已經突破安全保障線。2003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輪胎生產國和出口國,世界大輪胎廠商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異等紛紛到中國設廠,這已使中國超過美國、歐盟而一躍成為世界橡膠的最大消費國。此外,機械電子制造業的快速發展,也成為中國躋身橡膠工業大國又一原因。 而1998年以來,中國的橡膠自給率卻在逐年降低。數據顯示,2004年中國天然橡膠的消費量為180萬噸,但全國的產量僅有57萬噸,自給率不足三分之一。2005年的自給率更低于30%,業內人士認為這是最基本的安全保障線。 由于缺乏明晰的國家產業政策導向和扶持,我國企業在開發天然橡膠海外戰略性資源過程中困難重重。與此同時,世界主要的天然橡膠生產國和消費國卻在加緊爭奪對橡膠資源的實際控制權,并試圖利用資源駕馭全球天然橡膠市場。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占世界天然橡膠總產量的69%,近年來這三個國家大力推進橡膠工業化,限制天然橡膠原料的出口。 隨著生產國對自身產銷控制的加大,國際橡膠價格壟斷組織也孕育而生。2002年,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在印尼巴厘島成立了國際橡膠合作集團(ITRCO),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組建旨在控制膠價的三國橡膠有限責任公司(IRCO)。進而,占世界天然橡膠出口總量90%的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越南和印度成立了天然橡膠“五國聯盟”。 不少橡膠消費國也開始著手資源控制,主動出擊,到產膠國投資建廠。日本、馬來西亞、越南、法國、新加坡、澳大利亞和印度等國已紛紛在主要產膠國投資,盡可能地占有海外天然橡膠資源,日本政府甚至為此向企業提供貼息貸款。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全球天然橡膠第一消費大國,我國天然橡膠供給安全問題依然突出。中國經歷了國際鐵礦石暴漲、國際油價攀升之后,應該對包括天然橡膠在內的國際原材料強化危機意識、保障產業安全。 第一、天然橡膠的自給率持續下滑,進口依賴不斷增加。據中國橡膠協會統計,我國天然橡膠自給率正以年均3%的速度下降,目前自給率已降至21%,低于30%的國際戰略安全警戒線,直接危及國內相關產業安全。 第二、缺乏國際橡膠價格話語權。目前,我國對國際橡膠生產、價格、市場等規則的參與程度低,影響能力弱,缺乏國際橡膠價格話語權。 我們認為,如果出口國有意操縱、限制對我國天然橡膠的出口,將使我國的輪胎、汽車配件、工程機械配件、鞋類制品等產業受到極大沖擊,甚至無法維持正常運行。如果天然橡膠進口價格持續上漲,以下方面值得關注: 首先,國內天然橡膠生產基地。顯而易見,隨著進口價格的上漲,國內產品價格也必然會水漲船高,國內天然橡膠生產必然供不應求。 其次,國內大型橡膠加工企業。由于生產成本加大,必然會使一些規模較小、生產耗膠量高的加工企業面臨淘汰,國內大型橡膠加工企業有望采取多種措施整合資源,提高產業整體效益。 再次,合成橡膠生產企業。合成橡膠是利用低分子物質合成的一類彈性特別的線型高聚物,合成橡膠的很多性能比天然橡膠優越,可以廣泛用于輪胎和制鞋工業等。由于天然橡膠價格上漲,由于存在替代效應,合成橡膠的市場必然會進一步繁榮。 [本文由北京聯合信息網中國信貸風險信息庫提供,未經北京銀聯信信息咨詢中心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