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滬樓市一季度吸外同比降三成 外商投資力度不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1日 03:4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本報記者 李和裕 昨天,上海市統計局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的外商直接投資情況,顯示 外商投資力度不減 上海市統計局的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房地產業所在的第三產業“吸外”能力依然最強,簽訂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項目704個,同比增長13%;雖然吸收合同外資金額18.61億美元,由去年同期的增長33.2%轉變為下降13.4%,但合同金額占全市的比重仍達58.6%。 而在第三產業中,房地產業的“吸外”比重也較大,雖然簽訂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6.12億美元,同比下降31.1%,但比重仍占第三產業外資合同金額的32.9%;實到金額3.25億美元,同比下降0.9%,比重占25.2%。 另外,從外商直接投資的實到項目來看,房地產業的規模也居于領先。規模居前三位的是金光紙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1.23億美元)、上海耀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4924萬美元)、上海澤鵬置業有限公司(4014.1萬美元)。 “限外”政策不能放松 “從投資金額下降來看,房地產市場所執行的‘限外’政策產生了一些作用。”中房上海指數辦公室的分析師認為,上海房地產市場在經歷了2005年、2006年兩輪調控后,打壓炒房和“限外”政策發揮影響,投機者已基本離場。但是,對于直接買房以外的其他投資模式,市場人士認為仍不能放松限制。 如這個“五一”節前,上海市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發布了上海今年1號土地出讓公告,其中有關境外投資者參與購買經營性土地的限制有所放開,如出讓保證金除了可以用人民幣支付之外,還可以用美元、港元、日元以及歐元等四種非人民幣幣種支付,同時沒有要求境外購買人必須擁有內地注冊公司。 “基于國家制訂的‘限外’政策,去年上海對國有土地公開出讓均提出了參加競買的境外投資者必須持有一年期外商投資企業批準證書和營業執照的要求,這使得外資直接買地的門檻大幅提高,而現在明顯放寬限制,加上可以直接通過境外匯款的方式給付出讓保證金,可能使得外資競買土地的熱情回升。”市場人士有此擔心。 ■相關報道 曲線入市 外資變相涌入房地產 □本報記者 李和裕 在經歷了試水和融合后,外資對于中國房地產的投資又重新站在了一個新一輪融合的起點上。 上海五合智庫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鄒毅表示,自2002年政府開始鼓勵外資收購 如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近日就宣布,摩根大通房地產基金以約6700萬美元收購了其全資附屬公司大利企業的50%股權,由此也獲得了大利企業持有的上海市盧灣區徐家匯路258弄地塊的開發使用權。未來雙方將共同投資開發此項目,總投資額為2.3億美元。 而從去年至今年初,摩根斯坦利以13億元人民幣拿下上海市盧灣區地塊自主開發,華平、美林等海外基金通過對上海房地產開發企業參股、購買債券等方式涉足樓市等,也都表明外資進入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合資、合作的比例逐漸上升。 “從上海方面的統計數據來看,一季度外商投資企業經營狀況良好,外商增資的情況也還在不斷增加,看來不管政府采用‘溫和’的稅收等行政手段或是‘強硬’的外匯監管措施都無法阻止外資采取可規避相關政策限制的方式進入房地產市場。”鄒毅表示。 此外,有關人士向記者表示,上海土地市場對于外資投資的控制并未放松。 如昨天是上海今年1號土地出讓公告領取掛牌文件的日子,已有新加坡仁恒等外資企業領取了文件,而記者了解到,對于新江灣城等獲得外資關注的熱門地塊,有關部門還是給予了“須有一級開發資質,海外基金不能購買,外資必須有境內注冊實體”的限制性要求。同時,業內人士認為,在競得土地后,外資在冊項目公司、資金進入等方面也依然需要面對外管局的嚴格審批,事實上,從去年“限外令”頒布以來,這方面的操作流程已經明顯放緩。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