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進軍新絲綢之路 中國紡織機占據孟加拉半壁江山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6日 11:08 大洋網-廣州日報
“五一”前夕,廣東鶴山市宏發染整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下稱“宏發公司”)的員工一直在忙碌著趕制兩臺染色機,黃金周后,他們要向孟加拉的客商發貨。在中國,像宏發公司這樣向孟加拉提供紡織機械的廠商數以百計,正是它們,讓孟加拉——這個世界上第八大紡織大國的紡織廠運轉不停。 近年來,在孟加拉,來自中國的紡織服裝機械所占市場份額急速擴大,幾乎占領了新建紡織企業的半壁江山。“過不了多久,整個孟加拉的紡織業都要靠中國的機器運轉。” 中國與孟加拉的經濟交流從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去年,中孟兩國的雙邊貿易額為31億美元,而就在3年前,兩國的貿易額還只有11億美元。 文/ 本報記者 柯學東 去年進口中國紡織機械 金額同比上升36.83% 中國駐孟加拉大使館提供的數據顯示:孟加拉連續多年位列中國紡織機械出口第四大國家,前三國家/地區為印度、中國香港地區和巴基斯坦,而且從統計數字看,中國香港和巴基斯坦2005年和2006年從中國內地進口紡織機械的數量都比上一年度減少。孟加拉則連續兩年同比進口金額分別上升10.45%和36.83%,增長速度迅猛。 代理中國紡織機 一年能掙幾十萬美元 4月中旬,法耶慈·阿查達離開廣東回到孟加拉,他告訴記者,這幾年他每年都要來中國四五次,每次中國之行,他都要帶著國內紡織廠的老板來廣東考察機器設備,每次他都要帶幾份新的訂單來。 阿查達是孟加拉首都達卡一家貿易公司的CEO。在這個紡織品出口占整個國家總出口75%的南亞人口大國,做貿易的阿查達不能不與這個行業打交道。10多年前,阿查達公司代理的紡織機還大多是日本、德國、意大利或土耳其的產品,但這幾年他發現,中國的紡織機價格比日本、意大利、土耳其等國家便宜得多,而且“質量越來越好”。于是他把目光瞄向了中國。 阿查達告訴記者,孟加拉政府為了鼓勵發展紡織行業,也對紡織機械的進口采取了免稅的政策。阿查達說,孟加拉企業樂于從中國進口紡織機,因為中國的紡織機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價格只有日本、德國等國家同等機器的1/3,意大利、土耳其的1/2。現在每年經阿查達手上進口到孟加拉的中國紡織服裝機就有幾十臺,“在最近幾年孟加拉進口的紡織機中,中國產品占了一半,過不了多久,整個孟加拉的紡織業都要靠中國的機器運轉。” 多次去過孟加拉的宏發公司總經理張有初告訴記者,孟加拉的客戶對中國紡織機的歡迎,就像紡織工人對中國方便面等食品的歡迎一樣。“中國很多商品在孟加拉很受歡迎,我因為不習慣孟加拉的食物,因此每次去那里都會帶些方便面,沒想到它受到了孟加拉朋友的空前喜歡。” 據了解,在孟加拉,紡織企業多達4000多家,而且這個數字仍在不斷變大,中國紡織機械在孟加拉的前景非常廣闊。“孟加拉本國也生產紡織機,但工藝、技術落后中國15至20年,價格也沒什么優勢,基本上屬于淘汰品。” 由于價格差太大,像阿查達這樣的代理商,每年都要掙到豐厚的利潤,“他一年單從我們公司就要掙幾十萬美元。”張有初說。 中國紡織機 擁有絕對價格競爭優勢 宏發公司是一家只有12年歷史的紡織機械廠,主要生產紡織染整機和后整機(定型、烘干、熨平等)。上世紀90年代,中國紡織行業蓬勃發展,宏發公司的機械設備主要供應國內市場。不過,最近幾年的情況不太樂觀,用張有初的話說,“這幾年國內紡織機械企業出口的沖動都很大,我們也不例外。” 出口的沖動來自于國內市場利潤的萎縮。從1995年開始,宏發公司便開始向孟加拉、越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國家出口染整機。張有初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我們公司向孟加拉、越南等國20多個廠家出口機器,每年出口額有幾百萬美元。包括出口退稅在內,出口的利潤將近達到40%。這一比例比國內明顯要高出很多。如果光靠國內市場,能養活公司就不錯了,更別說掙錢了。” “目前,孟加拉很多紡織廠使用的都是德國、日本等國家的設備。雖說設備先進,但價格昂貴。由于中國紡織機在價格上擁有絕對的競爭優勢,預計在孟紡機市場上的份額會越來越大。” 中華紡織網聯合創始人潘陳勝說。 但在潘陳勝看來,中國紡織機械企業在國際市場上還處于低層次的價格競爭策略,缺少品牌意識,并且銷售渠道被國外貿易公司全面掌控,長遠下去,對中國紡織機械的發展是不利的。 潘陳勝這一觀點與孟加拉紡織協會主席、孟加拉工商業聯盟主席艾馬兒不謀而合。艾馬兒說,中國的紡機產品雖然在孟加拉已有大量的市場份額,但據他自己感覺,只有細紗機等少量設備可以與發達國家的產品抗衡。他自己也有紡紗廠,但全部是德國、日本等國家的設備。他的很多朋友都有紗廠,他自己也有擴大紗錠的計劃。他希望今后中國的紡機產品在質量和價格上都能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 但是,供應商們有著自己的苦衷。“這一點我們早就意識到了,我到孟加拉考察市場時,經常能聽到客戶這樣的疑問, ‘你們的機器那么便宜,行不行呀?’但是,我們還處于開拓國際市場的起步階段,低價打開市場是必然的選擇。”張有初說。 新絲綢之路 中孟商人開始躍躍欲試 長期研究國際紡織品市場的潘陳勝還告訴記者,不僅是紡織機械,中國的紡織品企業也需要走出海外進行投資。“中國的紡織品出口要面臨著歐美國家的配額限制,我們本身的勞動力優勢也在減弱,因此轉移生產基地是必然的。就像當年發達國家把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中國一樣,這是歷史的重復,沒有什么不同。” 在潘陳勝看來,中國西南到南亞孟加拉國的“新絲綢之路”開始躍躍欲試了。據介紹,孟加拉對中國紡織品企業的投資是迫切而又實際的,中國駐孟加拉大使館提供的信息顯示:孟加拉有8個出口加工區享受著優厚的投資優惠政策,光免稅期就長達10年之久。 不過,宏發公司銷售部經理張志雄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大陸)紡織品企業在孟加拉投資的并不多,臺灣的紡織品企業因為走向國際市場比較早,現在在達卡有自己的紡織工業園。 “歐美對我們紡織品的貿易壁壘現在看來只會越來越嚴峻,我們要繞過它,目前最好的渠道就是向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國轉移。因此,向上述國家投資是中國紡織品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潘陳勝強調說。 大使專訪 歡迎中國企業到孟“特區”建廠 本報訊 (記者 趙琳琳 報道) 孟加拉駐華大使阿什法庫爾·拉赫曼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中孟兩國友好歷史悠久,兩國在幾千年來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中國與孟加拉的經濟交流從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去年,中孟兩國的雙邊貿易額為31億美元,而就在3年前,也就是2003年,兩國的貿易額還只有11億美元。 中國向孟加拉出口了許多商品,包括機械、電子產品、化工用品、農業,紡織品等等,而孟加拉也向中國出口了玉石、紡織品、皮革、海產品,比如蟹等。中國在孟加拉投資了許多小型項目,這些項目正在發展壯大,孟加拉也建立了許多類似于中國經濟特區的地方,中國的企業在“特區”內設廠。 廣州已設到孟貨運直航線 在談到文化方面的交流時,阿什法庫爾·拉赫曼大使表示,兩國已經簽署了文化合作備忘錄,在備忘錄的基礎上,兩國還互派了友好組織。雙方還經常舉行一些活動,孟加拉是世界上最早開展宣講孔子學說的國家,孟加拉的大學里和一些特別研究學院里還有漢語教授教學生們學習漢語。 據悉,目前,中國已經開通了到孟加拉的直接航線,從中國的昆明直接飛往孟加拉的達卡只需要兩小時,在廣州和深圳等地也設立了貨物運輸直航線。 “我們非常高興看到中國商人到孟加拉投資,在孟加拉,許多工廠運轉需要靠來自中國的原料和機械,因為中國的機械和原料在國際市場上非常有競爭力,技術也在不斷進步。” 大使還表示,中孟雙方還有許多合作的空間,比如在WTO問題上,歐洲等國家對于中國的服裝出口設置了包括關稅在內的許多限制,而根據WTO的框架協議,孟加拉服裝出口享有許多免稅優惠,因此,中孟兩國可以在這方面加強合作,中國可將原料投入孟加拉市場,由孟加拉將其制成成衣后再出口。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