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總經理張洪飚:瘦身后做大整合哈飛、昌河仍是一種方向
陳姍姍
目前,中航二集團已經為直升機全面規劃了各種噸位的完整的系列
“目前,東北地區、中南地區已經在進行1000米以下的低空試點開發,以后低空必定會開放,將會使國內的直升機需求出現瓶頸。”
4年前,張洪飚從國防科工委副主任的位置調任中國航空二集團總經理。那時,他就已經做好了大刀闊斧搞重組的準備。
提起軍工企業,人們不會忘記航空制造領域的兩大集團——中國航空一集團和中國航空二集團(下稱“中航二集團”),而提起這兩個集團,人們往往會用低調甚至是保守等形容詞來定義。
然而,在剛剛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上,張洪飚站在關于巴基斯坦專題的演講臺上,聲音洪亮、慷慨激昂:“中國移動將網絡帶到了巴基斯坦,我們也將有更多的飛機飛向巴基斯坦。”
4月22日,在博鰲金海岸酒店,張洪飚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專訪。
全面“瘦身”重組
當年,擺在張洪飚面前的形勢很嚴峻。1999年7月1日,原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被分為兩家公司——中航一集團和中航二集團。業內人士都看得很清楚,更多優質的資產,被分給了中航一集團,而中航二集團從一開始,就成了一個“相對弱勢”的企業。
“一到任我就要求各部門要擺脫‘弱企’心態,要崛起,要強勢。”張洪飚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鄉鎮企業基礎不好,但不是也照樣發展得很好。”
2004年,到任不久的張洪飚請來了國際咨詢公司,為中航二集團做了一次“全身體檢”。而依據這家咨詢公司出具的報告,張洪飚也為中航二集團做了一次徹底的全面“瘦身”。
過去的中航二集團,是航空產品、民品(非航空產品)以及房地產、酒店、服務業等 “三足鼎立”。而現在再看中航二集團的網站,航空產品、汽車產品、優勢民品三個新的板塊已經支撐起了新的“三足鼎立”。
張洪飚回憶說,房地產、酒店、服務業等“三產”,已經在2005年初就被剝離了。目前,中航二集團就干三件事——航空產品、汽車產品和優勢民品。而在確定了三大產業之前,他所依據的標準則是“要不要干,該不該干,有沒有人干”。“打火機2厘錢,有利潤也有人干,而我們沒有這樣的人才,當然就不能干。”
與中航二集團同時起步的一集團,發展了一條與中航二集團截然不同的道路,在發展飛機制造的同時,一集團最近頻頻在酒店、地產行業出手。最新的一項投資就是,與地產巨頭萬科集團合建合資公司。
由于在中航一集團和中航二集團分家時,直升機和汽車資產主要劃撥給了中航二集團,因此,航空產品和汽車產品被確定為主業也無可厚非,至于“優勢民品”這第三大主業,張洪飚也道出了選擇標準:一是目前在國內市場占有率數一數二的;二是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是用航空的技術開發的民品。
如今,對集團的整合依然沒有停止。雖然中航二集團已經擁有了哈飛股份、昌河股份、東安動力等6家A股上市公司和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中國航空科技工業股份公司,但張洪飚依然在為將旗下更多的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造甚至打包上市尋找著機會。
由于擁有工業企業、研究院所和其他企事業成員單位共78個,張洪飚把旗下眾多的企業分成了成長型和保守型。“比如很多生產航空產品的企業就是成長型。這樣的企業就要通過股份制改造,引進戰略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化,當然也不排除民營企業,然后推動上市。產品市場沒有完全打開,沒有明顯增長的企業,就不會讓它去上市。”
據記者了解,中航二集團原來曾打算讓在A股上市的哈爾濱汽車發動機資產通過增發收購集團旗下的哈飛汽車,將兩者整合在一起。由于昌河股份也是A股上市公司,兩只A股汽車資產再整合在一起。“這樣管理層就可以減少很多。”張洪飚稱,但由于種種原因,這種設想至今沒有實現,但卻仍不失為一種方向。
首嘗“風險共擔”模式
在進行企業重組的同時,張洪飚也一直在抓“名品”建設。在龐大的集團企業內,通過各種方式抓出各種拳頭產品。而“各種方式”,被張洪飚總結為自主開發,集成開發,引進消化吸收開發。
“如果外方掌握核心技術,又有渠道,我們就允許他們控股。”這樣的思路,使張洪飚一直不憚于廣泛開展國際合作。
最讓張洪飚自豪的,應該算是與歐洲直升機公司開展的直15/EC175直升機合作。2005年底,中航二集團與歐洲直升機公司簽署合同,雙方各占合同份額的50%,遵循“共擔風險、共同投資、共同研制、共同受益、共享市場”的原則,共同設計、開發直15/EC175直升機,并在哈爾濱的哈航集團和法國各建一條生產線,同時生產這種直升機,并面向全球市場銷售,為各自的用戶服務。
張洪飚告訴記者,這是中國航空工業史上第一次采取“風險共擔”的合作模式,是很不容易的,以前在別人掌握技術的情況下,都是外國人控股。
如今,中航二集團已經嘗到了這種商業化模式的甜頭。目前,壟斷了直升機經營的中航二集團已經為直升機全面規劃了各種噸位的完整的系列。“目前,東北地區、中南地區已經在進行1000米以下的低空試點開發,以后低空必定會開放,將會使國內的直升機需求出現瓶頸。”張洪飚對此充滿了信心。
而據記者了解,中國即將啟動的大飛機項目,也有望采取與國外航空制造業同行“風險共擔”的模式。中航二集團的先期經驗,或許可以將這一模式更好地推廣下去。
再說到汽車板塊。經過一系列重組,目前中航二集團的汽車制造主要集中在哈航集團和昌河集團。其中,昌河集團主要生產微型轎車,并已經與日本鈴木合資,由于擁有日本的技術和中國的低成本,中航二集團的中小型車輛已經具備了國際競爭力。而哈航集團主要生產微型客車和貨車。“隨著對‘三農’的支持力度加大,以及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的需求加大,對微型客車和貨車的需求也將增加。”
如今,已過花甲之年的張洪飚,對工作依然充滿了激情。回顧自己做過的工作,他甚至可以自信滿滿地對記者說:“對我從事的工作都滿意”。而在退休前,張洪飚希望再完成一項工作,就是集團的發動機制造項目,也開展一項50%對50%的國際“風險共擔”合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