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不知不覺埋下“中關村情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6日 14:29 新京報
是一些什么樣的人居住在中關村?數以萬計的學子,每年都要換一批新鮮面孔;學校里的老教授們,依然喜歡騎著自行車來來去去。海淀區的原住民退守到臨街的高樓后面,或徹底搬離,為數眾多、膚色、語言各異的留學生、訪問學者,駐華外企總部員工,以及一些不甘寂寞的小鎮居民卻源源不斷地來到這里———北京恐怕沒有比中關村人群層次更豐富、流動性更強的了。 很多“村里人”說,中關村有著最大的包容性,什么人在這里都可以發展。在這里讀書、工作、生活,可以享受到最便利的設施、接觸最多元的文化,以及獲取最快捷的信息。這里充滿了商機、是創業者的樂土,這里書香繚繞,是學子的樂園。很多人見證了中關村的發展,同時也埋下了“中關村情結”,對于這段在“村里”的生活,大多終生難忘。
1996年剛建成的萬圣書園只有兩間平房。
2000年前后,海淀南路附近興起了一批茶樓。有的仍然存在,有的則早已銷聲匿跡。
2000年被爆破的頤賓樓當年是白頤路上有名的飯莊。
1996年開業的雕刻時光咖啡館成為中關村時尚文化的一面旗幟。 “隨意”開間咖啡館竟引來熱捧 講述人:雕刻時光營運部Eva 記憶起點:1996年 雕刻時光最初只是北大東門外的一間咖啡館。1996年,我們夫婦二人經常來北大游泳、買書,感覺北大東門的文化氣氛特別好,但缺少一個歇腳聊天的地方,問了問地價也不貴,于是就想開個咖啡館。那時北大東門外全是平房,我們的咖啡館開在巷子深處,不好找,一開始很少有人來。但當時我們也沒想有多大收益,只是兩個人都很高興。有一天賺了39塊錢,兩人開開心心出去吃飯,花了40多元。 我們夫婦在店里放了很多自己喜歡的東西,書架上塞滿了精裝、平裝、中文、英文、日文版的書,還有很多美術畫冊、貓的圖片手冊等,墻上掛滿了藝術照片、電影海報。我們養了只貓,周末還放映一些藝術類電影。我們并沒有刻意迎合客人的喜好,客人喜歡就來,不喜歡就算了,是那種很隨意的風格。來光顧我們店的主要是北大的老師和附近學校的學生,后來是電影學院的許多老師和留學生也經常來。大學生所占比例大概在20%,這也是店內風格所決定的。 當時中關村的電子市場很繁榮,但休閑場所很少,學校附近也少有清雅的地方,雕刻時光和旁邊的萬圣書園等的出現,一下子滿足了中關村人的文化需求,受到了大家的歡迎。有時客人來晚了,還要排隊。那幾年,甚至從外地來北京的一些人也會慕名而來。 這么多年了,雕刻時光仍然沒變,雖然北大東門外的老店拆了,但每家新開的門店都還是“拒絕克隆”,各有各的特色。 一年后再去小吃街,已找不到北 講述人:人大畢業生阿儲 記憶起點:1998年 我1998年來人大讀書,從本科到碩士,中間一年支教,總共在中關村呆了七八年。開始,中關村幾乎沒什么高大建筑,海龍還沒蓋起來,它后面那片地方很荒涼。藍旗營往北全是平房,五道口也沒什么像樣的消費場所,清華的學生們排隊去南門那些小店里吃飯,北大的學生買東西要到人大西門的城鄉倉儲超市,因為他們那邊一個超市都沒有。 人大西門的小吃一條街算比較繁華了,菜市場、小吃店、錄像廳、書店,應有盡有,但再往里走,到萬柳那邊,就是菜地了。所以當時中關村整個就像一個農村合作社,大家也沒什么地方買衣服,現在人大西門的服裝城當時是一家民營學校,當代、雙安對學生來講又太貴,挺郁悶的。 1999年海龍開業了,接著是鼎好,科貿,學校里面流行攢電腦,他們的生意好極了。我這個人喜歡看書,國林風和風入松是我常去的地方,也經常去北大南門的音像店、五道口的書攤,喜歡雕刻時光里的書和海報……大學時光還是非常愜意,是一段吃喝玩樂、冥想、讀書、游山玩水的快樂時光。 印象中最大的變化發生在2003年,之前我去江西支教一年,回來后找北大同學玩,她說你來我們宿舍吧,現在搬到萬柳了。 我沿著西門那條小吃街往里走,越走越不認識,菜市場什么的都沒有了,菜地也沒有了,起了一片高樓,變化太大了!有種很震撼的感覺。 現在偶爾會去中關村,每一次都感覺更繁華,與七八年前的荒涼不可同日而語。 扣個“商務帽”茶樓年賺100萬 講述人:水之榭茶樓 老板劉先生 記憶起點:2000年七八年前,我想在中關村做點生意,考察時發現當時的中關村文化休閑場所比較匱乏,難以滿足IT業等高收入群體的文化消費需求。 我覺得這是個商機,于是2000年便在海淀南路開了間茶樓。 由于不在主干道上,一開始光顧的人很少,后來做了一些宣傳,知道的人多了,茶樓也逐漸有了點名聲。當時考慮到中關村缺乏環境較好的商務會談場所,于是我們就在茶樓的包間設置了網口,這在當時還是挺前衛的一種想法,一下子吸引了很多中關村的IT人群,附近的學生也經常會過來上網,只要買一杯10元的茶就可以泡一下午。 那兩年,生意真是很好,每晚座無虛席,尤其是包間,基本都被老顧客“霸占”了。那時一年賺個100萬沒問題。 2005年時,中關村的休閑消費場所突然多了起來,中式、西式的都有,環境也更好,我們的茶樓從外面看有點落后了。 生意也開始逐漸蕭條,我于是另辟蹊徑,在茶樓旁開了間日本餐館,生意居然也很紅火。可見中關村的商業消費還是有很大市場的。 這兩年中關村變化真是很大,以前在海淀南路買東西很不方便,現在好多了,走路就能到家樂福和中關村步行廣場購物。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張曉玲本版圖片/資料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