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富士巨資南北布局印刷領域再遇柯達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2日 13:49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肖可 北京報道 4月18日,投資約3.5億元的富士膠片印版(蘇州)有限公司正式開業,加上2000年富士膠片就與中國印刷科學技術研究所(下稱中印所)合資組建富士星光有限公司,富士膠片已在華形成一南一北交相呼應的“雙子星”格局。 在膠片領域,及時向數碼轉型的富士擺脫了柯達正面臨的傳統膠片業務萎縮的困境;在印刷領域,富士與柯達的較量也正在展開。 重拳出擊印刷事業 對于大多數消費者而言,富士的知名度更多來源于數碼影像領域。事實上,在印刷領域,富士研發生產的印刷用CTP板,一直是全球市場的主流產品,占據全球40%的市場份額。 蘇州工廠由富士膠片 (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獨資設立,是富士膠片在華第二個工廠。該廠主要生產印刷用高檔PS版(預涂式感光版)和CTP版 (ComputerToPlate,計算機直接制版)。 2000年10月,富士在中國設立了第一家印版制造廠——— 富士星光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由富士和中印所共同出資2532.6萬美元組建,其中富士(中國)出資60%。 富士星光有限公司拉開了高檔印刷版材本土化生產的序幕。CTP的運用可以使印刷廠提高質量、節省時間、簡化操作流程,但因進口版材價格過高、交貨不及時等問題,CTP技術長期以來一直難以在中國普及。 但是CTP技術已成為印刷業不可逆轉的總體技術發展趨勢,該技術在發達國家已經比較普遍地運用,在美國達到逾70%的份額,在歐洲達到70%,在日本也達到50%。 2004年富士率先實現了紫激光CTP版材在中國的本土化生產。在中國印刷事業最發達、商業印刷競爭最激烈的廣東地區,富士星光版材的市場占有率超過了50%,在全國主要發達城市占有率也都超過30%,并擁有《人民日報》、《北京青年報》等對印版要求極為嚴格的重要客戶。 但是富士星光的生產已經不能滿足中國市場需求。蘇州工廠建成之后,富士膠片在華形成一南一北交相呼應的“雙子星”格局,其印版產品的生產和就近供應能力將進一步強化,且有望繼續保持并擴大在中國的市場份額。 與柯達再度交鋒 傳統影像企業都在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富士早在上世紀80年代數碼業務剛剛興起的時候已經開始戰略轉型,而近年來更是加快影像事業部門結構改造速度,加大對盈利預期更明朗的新業務領域的研發和設備投資。 2006年10月,富士寫真膠片株式會社更名為“富士膠片控股株式會社”。富士對此解釋,保留“膠片”是因為富士的新興業務包括印刷等都是基于感光材料、相機等生產上長期積累下來的對光的運用、圖像的處理及高性能材料生產方面的技術。 富士預計經過未來一年左右的投資調整和結構改造,完成戰略轉型,即在影像、信息、文件處理等三大領域保持盈利。 不過,在印刷領域,富士將面臨一個由來已久的對手。2003年以來,柯達在以數碼為導向的發展戰略下,將業務集中在數碼及膠片影像系統、醫療影像、圖文影像、顯示器和元器件等領域。 在數碼轉型中落后的柯達正欲成為印刷巨人。2003年至2005年6月,柯達歷經兩年,耗費20億美金收購了一系列印刷領域的高手企業。 戰場同樣拉到了中國。預計在今后5年全國印刷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速度在8%左右,到2010年,中國印刷工業總產值將占到國內生產總值5%,中國將成為世界重要的印刷生產基地之一。 目前富士星光和華光、炬光一起并稱中國PS版的三大品牌。柯達并無太大建樹。不過,2005年,柯達廈門CTP(數字印刷設備)工廠開始籌建,在2006年下半年實現了本地化生產。2006年,柯達單獨成立了圖文影像集團大中華區,并邀請印刷業重量級人物前中國印刷集團總裁沈海祥加盟。此外,“華光”的生產商是樂凱集團第二膠片廠,而柯達擁有樂凱集團13%股份。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