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鋼鐵強國路 陣痛中突圍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 06:55 人民網—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陸婭楠 4月,暖春,中國鋼鐵業卻感到了“乍暖還寒”。 4月15日開始,159個稅號的鋼材將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稅,“靠外國人吃飯”的半數鋼鐵企業將面臨出口定價的嚴峻考驗。 中國鋼鐵業由“大”變“強”的戰略征途一直不太平坦,而眼前的種種困境似乎預示著鋼鐵強國之旅不得不在陣痛中突圍。 表象—— 投資生產發熱,國內一片虛火 中國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2001年至2005年,中國鋼鐵業進入了投資快速增長期,年增長率均在30%以上,最高峰時增速甚至超過了100%。“十五”期間的鋼鐵投資額比“九五”期間增長了2.3倍。 瘋狂的投資帶來了粗鋼產量的飆升。2003年,我國鋼鐵產量突破2億噸,從此中國不僅是全球第一大粗鋼生產國,還成為了世界上惟一年產鋼超過2億噸的國家。2006年中國粗鋼產量近4.2億噸,10年間增長了313.8%,產量超過全球1/3。 “大煉鋼鐵”的熱情蔓延全國,各地鋼鐵產業一片“虛火”。我國鋼鐵企業準入門檻不高,對地方的經濟拉動見效快,再加上鋼材市場需求膨脹,刺激了大量資金涌入鋼鐵業。大量低水平重復建設,加劇了國內煤電油運的緊張局面,還引起了國內鋼材市場無序競爭和價格震蕩。更令人扼腕的是,相比國際競爭對手,中國鋼鐵業被標上了“質量低、品種少、效益差”的標簽。 憂患—— 走粗放經營老路,貿易摩擦頻頻發生 粗放型經營策略使中國頭頂“鋼鐵生產大國”的光環,也飽受“三高兩低”痼疾的困擾。 “三高兩低”是指耗能高、污染高、對外依存度高,且集中度低、附加值低。鋼鐵工業消耗的主要是不可再生能源和資源,且耗能數量巨大。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員企業統計數據顯示,與國際先進水平比,中國大型鋼鐵企業噸鋼的可比能耗要高出15%。 我國鋼鐵企業以長材為主,產品附加值低,對外依存度卻很高。不僅一些先進工藝技術裝備和高技術含量鋼材要依靠進口,超過一半的鐵礦石也需要依靠進口。前冶金部部長、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顧問吳溪淳就曾公開表示,“中國鋼鐵產業仍在走粗放型經營道路,一半鋼廠在靠外國人吃飯。” 4月7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首席分析師、副秘書長李世俊在第二屆中國鋼鐵發展峰會上透露,2006年中國全年出口鋼材4300.7萬噸,同比增長109.58%。作為全球鋼鐵產品出口大國和主要鋼鐵的產銷增長中心,中國鋼材市場受外界影響將越來越大。 隨著出口量的增加,中國也面臨日益增多的貿易摩擦。到2006年底,已經有11個國家對我國鋼鐵業采取了27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4月初,美國鋼協向商務部提出對中國鋼材進行反補貼裁決,北京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信息總監徐向春表示,“一旦美方作出對中國鋼材征收反補貼稅,中國鋼材在美國就基本喪失價格競爭力,進而失去美國市場。” 突圍—— 宏觀調控發力,各方喜憂參半 面對愈加嚴峻的形勢,中國鋼鐵業必須放棄短視的逐利行為,忍痛突圍。國家宏觀調控首先發力,旨在節能降耗、技術升級、結構調整和提高產業集中度的鋼鐵業遠景規劃——《鋼鐵產業發展政策》在2005年就已正式出臺。近期出臺的出口退稅政策也是為了強化同樣的目標。業內專家表示,2006年鋼鐵行業首次出現投資拐點就與國家宏觀調控有著直接關系,是政策“滯后效應”逐漸顯示的成果。 同時,國內大型鋼鐵企業的突圍腳步更加急促。鞍鋼與本鋼的聯合重組拉開了鋼鐵產業提高集中度的序幕,寶鋼與八一鋼鐵的資產重組則是中國鋼鐵業在國內跨度最大的一次產業整合行為。 提升技術含量和產品附加值則是突圍的另一個方向。寶鋼以推進高端產品出口為導向,提高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比例,汽車板、家電板、船板、油井管等高端產品2006年出口近100萬噸,同比增長了46%。 “但是政策在地方實施得不太好,淘汰落后產能的工作進展相當緩慢。”據徐向春介紹,宏觀調控多是在能耗、污染等方面的限制性政策,卻少有提及取締高能耗高污染的小鐵廠后對地方財政和就業等方面的補償性政策,因此“緊箍咒”到了地方上多半面臨“不松不緊”的危險。“地方上低水平重復建設的項目仍在上馬擴建,這最終可能使宏觀調控的效果被弱化。”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