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出版發行集團暗涌上市潮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7日 02:44 財經時報
本報記者 胡勁華 要拿出不一樣的概念題材,拿出不同的盈利模式,關注未來產品及業態的改造,這樣資本介入才會成功 作為業內知名的社科類出版策劃人,北京的唐劍(化名)最近忙碌了許多,不僅重慶出版集團上門“談選題”,四川新華文軒連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四川文軒)也邀他做策劃總監,負責暢銷書產品線的操盤。 與此同時,眾多著名策劃人被地方出版、發行集團“狩獵”的情況也多了起來。不過這些動作都異常低調,只在出版人的聚會上才傳遞出零星信息:有的人獲得策劃邀請,有的獲得資本投資,有的則被直接“挖腳”。 四川文軒是中國第一家按照上市公眾公司標準和規范設立的大型股份制出版發行企業,主要發起人為四川新華發行集團有限公司。同時,四川新華也是全國七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之一。 業內人士認為,四川文軒在人力資源上的攻堅戰只是其加緊上市的步伐之一。原因似乎很簡單,根據加入WTO的承諾,2007年是中國出版分銷行業全面放開的第一年,貌似低調的背后孕育著重大變革,上市正是文化企業重要選擇之一。 政策破冰 眾多出版人受到地方出版、發行集團禮遇相邀只是一個表象,幕后是中國文化體制改革的突圍和出版發行集團改制上市的資本沖動。這種沖動與政策層面的破冰一脈相連。 2006年7月,《關于深化出版發行體制改革工作實施方案》出臺,提出推動有條件的出版、發行集團公司上市融資;鼓勵出版集團公司和發行集團公司相互持股,進行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并購、重組;鼓勵非公有資本以多種形式進入政策許可的領域等等。 幾十天之后的10月17日,整合多時的上海新華傳媒有限公司,通過借殼華聯超市(600825.SH),實現了上海新華發行集團核心業務整體上市的戰略。這標志著中國出版發行企業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的誕生。 今年1月,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政策法規司司長王濤曾委婉透露,總署已推薦六家國內出版企業上市。幾天前,新聞出版總署署長龍新民再次強調,2007年要切實加強對出版發行體制改革的分類指導,在總結上海新華傳媒集團上市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推動有條件的出版發行骨干企業上市融資。 對此,一些改制試點企業頻頻表達出自身上市意愿,出版發行集團的上市問題似乎變成了一個難以降溫的話題。 蜂擁上市 《財經時報》獲得的信息表明,新華發行系統的集團公司,上市前景比較明朗,四川文軒最有可能成為今年中國出版發行集團上市的“黑馬”。此外,江蘇新華、安徽新華都在積極備戰上市,但沒有具體時間表。 中國新華書店協會秘書長張雅山告訴《財經時報》:“新華發行系統的資產一般都歸各地方管理,上市工作也多由地方主導,一般要將后勤、旅游、酒店、地產等非主營業務剝離后,才能將圖書經營業務等優質資源注入集團等待上市。” 按照張雅山的解讀,資產規模十幾億,三年以上持續盈利,且達到20%以上利潤率的發行集團比較容易受資本青睞。 據了解,四川文軒是發行企業里較早拿到上市“名額”的,但四川文軒上市路途并不順利。四川文軒成立于2005年,囊括了四川新華發行集團旗下圖書、音像產品連鎖等業務,號稱凈資產11億元人民幣。 成立之時的四川文軒就表態要爭取在2006年實現國內A股上市,當時預計融資10個億,但直到2007年3月,四川文軒的上市依然在“準備中”。 3月2日港股市場有消息稱,四川文軒等新股有望在短期內展開上市聆訊,集資15.6億港元。而四川文軒出版事業部總經理王益在接受《財經時報》采訪時表示:“進展不方便透露,如果有消息會有正式公告。” 《財經時報》的調查顯示,被看好的六大出版巨頭(遼寧出版集團、四川出版集團、廣東省出版集團、江西出版集團、湖南出版集團和外研社)均稱上市工作都在“推進中”。但部分出版集團上市遭遇了暗礁,有的集團甚至已經表示上市并不是融資的唯一選項。 知情人士透露,早在去年3月就傳出要在香港上市的遼寧出版集團希望募集資金超過5億元人民幣,為此還進行了經營性資產的拆分。但遲至今日,遼寧出版集團并無太多進展。 “遼寧出版集團目前還沒上市的原因很多,有時候領導意見也很重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者告訴《財經時報》。“不過幾大出版集團都在按照上市公司要求加速規范改造,由于編輯機構和經營性資產需要拆分,所以出版集團直接上市還有待加速,畢竟目前內容編輯方面的資產還沒開放。” 江西出版集團董事長鐘建華則透露了好消息:“江西出版集團正在進行股份公司改造,積極籌備發行集團、書報刊集團,并有望明年上市。” 盈利模式待突破 “我們曾有望借殼誠成文化上市,集團現在上市的目標依然沒變。但是先通過私募再上市,還是直接IPO有待比較。時間表并不重要,核心是找到出版界一個新的盈利模式。”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常務副總經理龔曙光告訴《財經時報》。 事實上,是否能成功上市并被認可,最關鍵的是企業的盈利模式和可持續發展動力。除了未能全面開放的出版編輯業務,包括發行、廣告、印刷、物流等都可成為出版發行集團優質資產上市的“打包方案”。 龔曙光表示,出版集團紛紛上市,首先要有區別,“要拿出不一樣的概念題材,拿出不同的盈利模式,關注未來產品及業態的改造,這樣資本介入方成。”湖南出版集團也在探討網絡出版、電子雜志、手機報等新型盈利模式。 無論如何,上市后持續表現良好將是資本對出版發行集團上市的必然要求。“傳統出版規模在縮小,網絡出版分流、教材降價、閱讀人群減少等等,都是正在籌備上市的出版集團所面臨的難題。此外,專業的出版上市輔導機構的缺失也是新難題,畢竟這些機構要了解中國出版發行的游戲模式。”龔曙光說。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