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城市住房未來走勢不看好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9日 23:40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現在占統治地位的觀點是中國住房供應會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因此中國房價的總體趨勢看漲。而我認為,目前強勁的需求表現出許多短期性特點 作者:王育琨/文 溫家寶總理在去年人大會后2006年3月14日答記者問時曾強調,“我最覺得痛心的問題是在這三年的工作中,還沒能夠把人民最關心的醫療、上學、住房、問題解決得更好。”隨著時間的推移,讓溫家寶總理痛心的住房問題,并沒有得到什么緩解,而且有了新的走向。 一方面房價持續攀高,民怨積累日盛;另一方面住房已經成為國民財富的主要載體,價格的向下浮動,都標志著財富的貶值。嘗試有所作為的一屆政府,一如被置于一個巨大的風箱之中,被一股無形的力推來搡去,左右為難:調控樓市價格傷了經濟損了富人;放任價格傷了民情損了國力。其實,這其中還是個判斷問題。不是不可為,而是想不想為。 判斷一個政治領袖魄力的地方,就在于是否能夠提升一個民族未來的競爭力。毛澤東當年節衣縮食,開發研究出了原子彈,引來了尼克松主動訪華;鄧小平打開了國門,搞了改革開放,從制度上煥發了中華民族的活力,創造了 20多年的經濟奇跡,還收回了香港。可是,這個經濟奇跡,卻在近10年的過程中,被房地產的混亂和腐敗嚴重打了折扣。而且目前這種全民皆買房的氛圍,將直接降低我們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上的投入,抬高了中國制造的成本,套住了中國的相當大一部分資金,給中國的經濟留下了無窮的隱患。歷史上有這樣的悲劇。明朝時代中國的白銀一度占世界的1/3,大多購買的土地,或者是直接放在倉庫里面。可是土地的囤積非但沒有帶來穩定的發展,還造成明末動亂的根源。 目前城市住房的分布極不均衡。有少數個人,擁有100多套房子,而也有不少人還沒有自己的住房。如果任憑國民財富砸向不動產的不平衡態勢發展下去,實際上是推動了一種土地占有方式向少數人手中囤積的局面。土地囤積歷史上一直是造成中國社會不和諧的根源。 治理中國住房市場,不應該全然是被動的視角,而應該對住房市場有點遠見。現在占統治地位的觀點是中國住房供應會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因此中國房價的總體趨勢是看漲。而我卻看到,目前強勁的需求表現出許多短期性特點。 理由之一:我們國家特有的嬰兒潮一代的子女現在正處在婚配年齡。房價的暫時虛高是可以理解的。但伴隨著這一代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老去,10年以后,中國大部分城市的住房供應形式會出現轉折。 理由之二:社會生活方式在發生著重要的轉變。現在絕大多數城市人都集結在城市中心,而未來隨著交通、物流和電腦結算的發達,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狀態,也將發生重大變化。那時將呈現現在歐美國家那樣,居住地跟工作地點截然分離。隨著人員工作的流動性和虛擬性的發展,一個人甚至可以參加到1000公里之外的公司生產過程中,當然也就不必往空氣嚴重污染的城市中心去集結。 理由之三:據武建東的研究,2006年中國城鄉住宅總量約為375億平方米,其中農民住宅約有260億平方米,這部分住宅的不可流通,使城市房價受困于土地供應而單邊上漲。現實中,中國城鄉接合部可供改建300多億平方米住房,這是樓市調控不可多得的存量資源。如果隨著土地權利的調整,鄉村住宅也納入整體房市流通,會一下子使供應充足起來。 先前去鄉村居住還不可想象,現在隨著城市居民福利制度改革已經基本完成,城市居民相對于農村居民,已經沒有什么獨特價值。而且,在許多發達區域,農村戶口比城市戶口更金貴。在廣州早幾年城市人轉換成農村戶口的費用是6萬元,而2006年已經上浮到20萬元。北京城郊最早新生兒只允許上農村戶口,后來是上農村戶口與城市戶口兩便,現在則是一律不上農村戶口,只能上城市戶口。表面上的原因是農村城市化,實際上差異的東西就是農村人口有宅基地可分。 綜合以上趨勢,我們有理由對中國城市住房的長期趨勢保持不樂觀態度。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