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GDP能耗增長率越過拐點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8日 01:34 經濟觀察報
節能降耗減排已成為執政黨和中央政府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3月8日,致公黨的三位資深成員,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牛文元,北京大學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葉文虎,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朱坦,和全國政協致公組的政協委員們,就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2007年節能減排任務進行了專題討論,并形成提案,遞交給全國政協。就此,致公黨中央副主席王欽敏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提出了他本人以及致公黨中央的看法和建議。遺憾的原因何在 《經濟觀察報》: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以誠實的大勇之氣,坦承2006年全國沒有實現年初確定的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2%的目標。這是一件讓人覺得遺憾的事,您認為,讓我們遺憾的原因何在? 王欽敏:這個問題,我們致公黨小組專題討論的時候,分析過原因。我認為,不能完成任務,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我國經濟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快速的火車不可能立刻慢下來,數年的快速投資使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不斷增長還要保持一段時間。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的排放也不完全是今年的經濟反映,還有前兩年經濟的反映,要實現連續幾年上升的單位GDP能耗突然出現 “急轉彎”難度很大。 其次,結構調整、節能投入、技術改造、財政稅收和信貸政策等的完善和政策效應顯現也需要一個過程,產業結構調整是一個過程,增長方式仍然粗放,依賴投資拉動經濟增長,一些重污染行業產能過剩問題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此外,實現有效的節能減排,需要各級領導的廣泛共識和齊抓共管,以及相關部門、行業的綜合協調,光環保部門和簡單化指令不行。同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貫徹落實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觀念還須在廣大人民群眾心中進一步加強,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拐點顯現,我們有信心 《經濟觀察報》:您和致公黨小組的同志們,在分析2006年未能完成能耗任務的時候,是怎么看待未來的?具體而言,您認為“十一五”規劃提出的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的目標能否實現? 王欽敏:我對中央政府完成“十一五”規劃的目標充滿信心。到2010年,單位GDP能耗比“十五”末要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要減少10%。雖然2006年沒有完成年初制定的年度指標,但是從中央到地方,不知凡幾的節能降耗的舉措,毫無疑問已收到積極成效。 我覺得節能減排的總趨勢是轉好的。我國2001-2005年二氧化硫與化學需氧量的排放量比原來的計劃分別增長5.4%和2.7%,但是到2006年這些指標的增長都在下降。根據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數字,2006年,單位GDP能耗已經由前三年的分別上升4.9%、5.5%、0.2%,轉為下降1.2%;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增幅減緩,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由上年分別增長5.6%和13.1%,減為分別增長1.2%和1.8%。所以從趨勢上看,我覺得是很可喜的。 還有一個非常可喜的信號,你可以注意一下,那就是,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萬元GDP能耗三年來首次出現下降。說明我國能源消耗的增長率在下降,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發展趨勢良好。 《經濟觀察報》:我們的記者旁聽過致公黨小組關于環境問題的專題討論,你們提到了能耗增長率的“拐點”,您能否就此展開說明? 王欽敏:我認為,節能降耗的發展通常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一是不可持續發展期,能源消耗的增長率在逐年增長; 二是發展改善期,能源消耗的增長率在逐年下降; 三是可持續發展期,能源消耗的增長率達到零; 四是強可持續發展期,能源消耗的增長率為負,能源消耗的總量開始減少。 可見,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呈倒U型,初級階段,能源消耗隨著經濟的增長而增長,當越過“拐點”之后,能源消耗會隨著經濟增長而減少。 可喜的是,2006年我國單位GDP能耗的增長率已經開始下降,越過了“拐點”,呈現出“發展改善期”的良好勢頭,并開始由發展改善期朝著可持續發展期邁進。因此,我們對在今后幾年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充滿信心。 我們的建議 《經濟觀察報》:你們討論之后都形成了哪些結論性的意見,你們有沒有提出什么樣的建議?您本人對節能降耗減排有何建議? 王欽敏:我們致公黨小組的專題討論結束之后,我們以全國政協致公組的名義,提交了一份提案,對節能減排降耗提了六點建議。我個人的意見也包含在提案當中。 我們建議各級政府認真做好節能減排的調查研究,把重點部門、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排污大戶的名單列出來,按圖索驥,逐一調研,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查出實質問題。我們需要對降低單位GDP能耗的階段性特點和任務分別進行總結和反思,既要用科學方法,又要用法律機制,必要時還可以用行政手段。 降低能耗的因素很復雜。去年上半年不降反升,去年9月份國家發改委能源所一篇報告說,到2010年降低20%的任務很艱巨。原因是什么?首先是地方政府和企業片面追求低水平的擴張。其次是高能耗的產業過度擴張。如鋼鐵、電力等。再次就是法規不健全,缺乏激勵機制。所以,我們要加強節能的法律法規體系、技術支撐體系,形成一個自覺執行的體系,還要有一個科學的能源消費和評價體系。出于這樣的考慮,我們要重點檢查我們的監管體系、考核標準、激勵政策以及社會和輿論監督機制,都處于什么樣的狀態。對比一下國外的經驗,及時制定出相應的對策。 《經濟觀察報》:你們在提案中,有沒有建議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經濟結構的調整? 王欽敏:我們建議,堅決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嚴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費資源的產業及工業園區的盲目發展,加快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重點促進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 傳統的經濟學里面沒有研究經濟增長方式,所以它屬于經濟領域之外的課題。其實從我國發展的過程來看,經濟增長方式一直在改變。從農耕到規模化、從粗放型到節約型等。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是個非常重要的歷史任務。我覺得很多東西要綜合來看,比如我們循環經濟,建議不能夠只看循環不管經濟,也不能只顧經濟不顧循環。節能、減排、降耗指標是一體的,不能分裂出來。應該鼓勵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比如太陽能、潮汐能等。 《經濟觀察報》:聽說你們的提案中建議管理創新和文化創新,管理創新容易理解,比如地方保護主義的改善之類,但是,文化創新是什么意思?說的是什么? 王欽敏:我們想說的是,要形成一個好的有利于節能降耗減排的文化環境。相同的GDP,我們消耗的能源是日本的7倍,2001年是11倍。如果一個人從出生就能認識到節能是正確的,浪費是可恥的,那么形成這樣一個國民氛圍,我們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會輕松些。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宣傳力度,組織開展經驗交流,在全社會倡導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不斷提高全社會的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從每個人做起,在全社會形成一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國民氛圍。讓我們大家意識到環保,不僅是“十一五”的目標,還是影響子孫后代的大事。 《經濟觀察報》:你們的工作人員說,你們的提案中,還建議創新市場,說節能不能是政府在節能,而是要引導企業自愿干。請您為我們的讀者詳加解釋。 王欽敏:我們說創新市場,意思是說,要形成支持節能降耗的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建立健全政策機制、法律法規和相應的標準體系,繼續推進資源型產品價格改革,完善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讓企業真正嘗到節能降耗的甜頭,自覺自愿地投入提出改造和創新,完成節能減排降耗的任務。 單位GDP能耗指標“十五”計劃就提出過,但五年來不降反升,說明我們能耗的狀況還是值得擔憂。“十一五”規劃以后,我國政府還是花了很大的力氣。2006年8月,國務院頒布了《決定》確保投入到位、責任到位等等。國務院將責任狀的形式分解到各個省。國家統計局、發改委、能源辦都下發了相關通知,同時還將把它和干部的考核指標結合起來。我們相信只要腳踏實地,指標科學,責權明確,全民共識,“十一五”制定的節能減排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本報記者 李晶 韓彥實習記者 吳國金 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