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安市農村文化建設蓬勃開展
本報記者 余章樹報道
近年來,吉安市面向農村,服務農民,整合資源,大膽創新,強力推進農村文化建設,堅持“五個注重”:注重夯實農村文化載體;注重創新農村文化表現形式;注重激活農村文化市場;注重突出農村文化特色;注重提供政策支撐。農村文化事業呈現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廣大農村逐步形成了和諧創業、共謀發展的社會文化氛圍。
注重夯實農村文化載體,農村文化陣地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擴大。
該市堅持市、縣、鄉三級聯動,多方籌措資金,為農民參加文化活動搭建載體。以發展農村的“集鎮文化”、“村落文化”、“庭院文化”為重點,大力培植農村文化中心戶、文化示范戶,建立了一批鄉鎮綜合文化室、村級文化室、文化科技中心戶。如永新縣實施了獨具特色的“百村千戶文化工程”,分3年在全縣逐步建設100個村級文化科技中心,1000戶文化科技中心戶。目前,全縣已建有規范化的鄉鎮綜合文化室9個,村級文化室69個;發展村級文化科技中心80余戶,文化科技中心戶200余戶;實施“村村閱報欄”工程的行政村70余個;全年共送書下鄉1000多冊,有力地推動了農村文化向縱深發展,受到農民群眾的熱烈歡迎。新干縣建立了許多較好的村級文化社,潭丘鄉中洲村文化書舍總面積1200多平方米,圖書5000余冊,文體器材20多種,還建有村史展覽館,現已成為青少年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吉安縣萬福鎮小學教師曹煌春自籌資金4萬多元,在自己家里辦起了“農民書庫”,藏書1.8萬冊,近20年來長年向群眾開放。如今,一個廣涉文博、圖書、廣電等領域,公辦與民辦相結合且覆蓋縣、鄉(鎮)、村多級的“鄉下文化”載體網絡正在形成,農村文化活動日趨活躍,農民文化生活日益豐富,農民看書有去處、演戲有舞臺、活動有場所。
注重創新農村文化表現形式,深受廣大農民歡迎。
該市一方面把農村文化“三項活動”與各級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廣大農民的文化需求緊密結合起來,組織創作生產了一批貼近農村、貼近農民、為農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優秀文藝作品、文藝節目。并深入農村,為廣大農民送上了一道道豐盛的文化大餐。該市著眼于打造演出品牌,精心策劃組織了“和諧吉安·魅力鄉鎮”系列文藝演出活動,先后赴全市12個強鄉強鎮巡回進行,觀眾達10多萬人次。這些節目將形勢政策、法律法規、科技知識等融進文藝節目,尤其講究節目表演與農民現場互動,極具思想性、娛樂性,被群眾譽為吉安的“激情廣場”。萬安、吉安縣等縣市也積極組織策劃了“激情五云”、“雙百工程”等一系列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社會反響強烈的農村文化活動。2006年,全市共購買文藝演出1106場、觀眾人數67.286萬余人次;放映電影15152場、觀眾人數38.98萬余人次;開展農村文化活動496次、參與人數9.74萬余人。同時,該市還鼓勵農民自辦文化,大力發展農村文化經營戶、文藝演出團隊。他們活躍在鄉村基層,唱身邊事,演身邊人,深受基層群眾所喜愛。
注重激活農村文化市場,農村文化市場被進一步拓展。
該市一方面通過政策引導、財政補貼等各種形式,面向農村拓展演出市場。鼓勵該市歌舞團、吉安采茶劇團、井岡山學院附屬藝術學校等下鄉演出,走市場化道路。吉安采茶劇團、井岡山學院附屬藝術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在市級劇團的帶動下,各地涌現出了許多活躍在基層的生命力強的文藝劇團。如新干縣采茶劇團,1958年創辦以來,肩挑行李道具,堅持送戲下鄉,被群眾譽為“扁擔劇團”。該劇團每年創排劇(節)目20臺以上,演出300多場,其中送戲下鄉200多場;5次參加全省“玉茗花”戲劇節,獲各類獎項47個。先后兩次被評為“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兩次被評為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先進單位”。另一方面創新形式,辦好節慶文化。先后舉辦了多屆井岡山紅色旅游文化節、青原區陂旅游文化節、吉州區廬陵文化旅游節、泰和烏雞文化節,吉安縣橫江葡萄節,萬安、永豐縣農民藝術節等,這些活動聲勢大,感染力強,農民參與的積極性高漲。
尤為突出的是,吉安市按照“市場運作、企業經營、政府買服務”的基本思路,積極推進了農村電影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工作和數字電影放映工作。一方面,市政府加大投入,市級財政撥款20萬元用于市級地面衛星接收中心站建設,建立了國家農村數字電影試點吉安地面衛星接收中心站,農村電影實現了從膠片放映向數字放映的質變;另一方面,各地以農村數字電影放映試點為契機,推動農村電影體制機制改革。目前,全市各電影公司和放映隊已承租了234套數字電影流動放映設備,組建了234個農村數字電影放映隊。全市電影放映單位活力明顯增強,服務“三農”,拓展農村電影市場的能力大大提高。
注重突出農村文化特色,充分挖掘豐富的地方人文資源。
一是挖掘整理了永新盾牌舞、羅漢燈、三節龍燈,青原區的彩擎、蝦蚣燈,吉安縣鯉魚燈,遂川縣珊田村架花等一批瀕危的民俗文化。其中,盾牌舞、蝦蚣燈、彩擎還相繼參加了首屆江西省民間文化藝術節、江西國際儺文化節。鯉魚燈作為江西省惟一參賽節目,前年參加了第七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暨首屆民謠民樂民舞博覽會,獲得優秀貢獻獎。二是創作了一批反映農村題材的藝術精品,如大型吉安采茶戲《遠山》、《鄉里法官》等,分別獲第八、第九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遠山》在全市各鄉鎮巡回演出126場,《鄉里法官》演出110多場,觀眾數十萬人次,給全市農民送上了豐富的精神食糧。三是精心打造了《歲月·井岡山》、《井岡魂·紅土情》等一批紅色歌舞晚會,不但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還極大地推動了紅色旅游的發展。
注重提供政策支撐,大大激勵了農村文化建設事業進展。
該市各級政府和文化部門通過免交稅費和“以獎代補”等一系列優惠措施和技術扶助、活動帶動、上門辦證等多種方式,激勵農民投身農村文化建設事業,一大批由農村文藝骨干投資入股、利益分成的股份制民間文藝團體在全市四處開花,全市300余個農村業余劇團長年活躍在農村,逐漸成為豐富農民文化生活,建設農村文化的一支重要的生力軍。同時,各級文化部門結合本地實際,開展了農村文化從業人員培訓,對鄉鎮文化站站長、業務骨干及農民文藝骨干進行了培訓,培養了一大批農村文化業務骨干和農民文藝骨干。發揮老年體協、老干部、老教師、老黨員、老職工、老藝人的積極作用,鼓勵農民傳承光大民間藝術活動。涌現了如永豐潭城的農民畫、吉安縣的燈彩、永新縣的書法、新干七琴的民間剪紙、遂川泉江的嗩吶等民間藝術典型。
健全的文化陣地,豐富的文化形式,迭出的文化精品,紅火的文化活動,使得吉安市農村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和諧農村的生動畫卷在吉安大地隨處可見,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Z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