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渠道為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0日 15:07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金晶 北京報道 藥品輪番降價以后,剝奪的是誰的利益? “大概80%的損失會由藥廠來承擔”——在本報大量的尋訪中,心急火燎的生產商和泰然自若的渠道商給出幾乎相同的答案,這幕冰火兩重天的景象不禁令人發問,誰在決定中國藥品市場的話語權? “藥品市場上嚴重供過于求的源頭是藥監局審批藥品有問題,如果不審批那么多的同質化產品,就不會有這樣的情況”,有多年醫藥領域從業經驗的李從選給記者舉例,板藍根有100多家在生產,批文據說有八九百個。2005年美國批了200多種新藥,而同期中國批了10000多種。 在產品嚴重供過于求的情況下,渠道的選擇權比藥廠大得多,渠道不愁沒有藥可賣。湖北九州通集團副總經理牛正乾就坦白表示,“如果藥企把出廠價格定高的話,渠道就不會賣他們的產品。” 消息人士透露,以處方藥為例,醫院占據了銷售利潤的50%,流通環節加起來30%,藥企只有10%。 而對于擁有天然壟斷權的醫院來說,藥品降價對它們來說更是“無傷大雅”。“降價造成的利潤損失,醫院和流通渠道是不會承擔的,受苦的都是廠家。1塊錢的藥品,廠家有幾分錢利潤就會賣。”浙江省第一醫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醫生承認。 南京小營制藥有限公司的銷售經理汪先生最近一直在和經銷商“慢慢商量”。能否提高出廠價的問題,雖然他知道根本不會有什么結果。他們公司的核心產品黃楊寧片被列入此次中成藥降價范圍,“我們一直在想辦法降低成本,但對我們這樣的民營企業來說,負擔很重。”目前,該公司高層仍在努力向銀行貸款以擴大生產規模。 要拿渠道開刀,恐怕不太能成功。百年老店同仁堂為了減少流通領域的開支,正進行營銷體制改革,一度造成股價下跌,到現在還沒有下文。降價以后,渠道不接受新的價格體系,廠家多數選擇自己承擔或退出。 西南證券研究中心總經理張仕元肯定地說:“中國的制藥企業根本稱不上有議價能力。” 平安證券醫藥行業研究員杜東松則說:“競爭,殺價,因為中國醫藥企業自主研發的能力太少,同質化現象太嚴重,沒有核心定價權,大多數是用營銷來推動的。” 業界有一種說法認為,醫藥業將會延續目前家電業的連鎖模式:生產企業變成商業企業的代工廠,商業渠道的優勢將進一步凸顯。 這也許并非危言聳聽,2006年中報結果顯示,醫藥板塊整體中期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的均值為8%,凈利潤增長的均值僅為7%,而其中醫藥流通板塊整體凈利潤增長24%。 在渠道為王的現實面前,無論是醫藥制造企業,還是終端零售商,都在慢慢向產業鏈的中間段滲透,國藥集團、上藥集團、廣藥集團無不在整合流通平臺,而終端零售商連鎖藥房的趨勢則是拋開代理商,成立自己的采購部,要求廠商直接給自己供貨,把利潤空間做大。 據統計,2005年度醫藥零售連鎖企業前100強銷售額已達325億元,門店總數28888家,市場容量增長達到48.15%,其中前三家企業銷售額已達52億元。以沈陽地區為例,2006年2月新開18間藥房中無一家是單體零售店,全部為連鎖大藥房。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零售行業競爭更充分,洗牌、重組、并購、外資進入等資本運作的速度和力度都會更強勁,而制藥企業由于大部分沒有研發和產品技術含量,外資并不看好。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