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航總局領導就和諧民航建設答記者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 11:14 中國民航新聞信息網
神州大地春潮涌,盛世高奏和諧音。2007年新春伊始,民航全行業20余萬名干部職工,以大地、藍天為舞臺,奏響了以和諧民航為主旋律的空地交響樂。 安全與正點,無疑是和諧民航主旋律中兩個強勁的音符。如何進一步夯實安全基礎、提高航班正點率,提高航空消費者的滿意程度?就這些社會公眾普遍關注的話題,民航總局領導近日接受了中國民航報記者的專訪。 建設和諧民航,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有力支持 記者:民航總局提出的建設和諧民航的戰略任務,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深遠意義是什么? 答: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了全面部署,民航總局黨委結合民航實際,于年初出臺了《關于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建設和諧民航的意見》,提出了建設和諧民航的戰略任務。 民航的發展有賴于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反過來,民航發展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種催化劑。航空運輸業提供世界范圍的運輸網絡,創造了就業和財富,促進了貿易交流,刺激了旅游產業發展,推動著經濟生產力的增長。航空運輸業還具有其他行業難以替代的社會效益。航空運輸使消費者對產品、服務的選擇更加多樣化,增加了消費者福利。航空運輸還可以在偏遠地區,或在人類面臨災難的條件下,提供及時便利的交通途徑,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 民航在國民經濟中的特殊地位和自身特性,決定了和諧民航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諧民航建設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民航全行業只有積極構建民航內部、民航與社會、民航與航空消費者之間的和諧關系,實現內和外順,才能為公眾提供優質服務,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建設和諧民航,要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充分發揮民航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動作用,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減少不和諧因素,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提供有力支持。建設和諧民航的落腳點則在于,推進民航事業又好又快發展,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航空運輸需求。 安全是和諧民航的基石 記者:民航總局黨委在《關于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建設和諧民航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把保障安全作為建設和諧民航的著力點。安全是民航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否也可以說,安全是和諧民航的基石? 答:這個說法我完全贊同。 安全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實踐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安全生產關系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關系國家改革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黨的十六大特別是十六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做好安全生產工作作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作出的決定,把安全生產擺在與人口、資源、環保等基本國策同一重要的位置上。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把安全生產作為群眾最直接、最現實、最關心的問題納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系統工程。中央領導也多次強調,民航工作的頭等大事就是保障航空安全。安全是民航賴以生存、發展的重要基礎,是航空消費者的利益核心,是建設和諧民航的著力點。在民航有一句人人都銘記在心的話,那就是沒有安全,就沒有一切。安全上出了問題,往往是驚天動地,大的公司將延緩發展步伐,小的公司可能一蹶不振,不僅整個行業的發展會受到影響,甚至給社會穩定大局,給國家改革開放的宏偉事業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安全可以說是和諧民航建設的基石,沒有安全,何談和諧! 目前,我國每天有1000多架民航飛機在空中穿梭,每天有四五十萬人坐飛機旅行,對人民的生命安全、國家的財產安全負責,是民航義不容辭的重任。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民航干部職工,要站在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建設和諧社會的高度,從對國家、對人民負責,對企業、對自己負責的角度,把安全工作落在實處。 我國民航的安全水平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記者:如何正確認識我國民航安全工作當前面臨的形勢? 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航空運輸持續快速增長,機隊規模日益壯大。目前,我國民航已擁有運輸航空公司35家,在用運輸飛機1041架;擁有通用航空公司67家,在用通用飛機715架;所飛航線達1257條。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航空運輸平均增長速度保持在14%左右,高于GDP的增長速度及其他運輸方式的增長速度。2006年,我國(不含港、澳、臺地區)民航完成運輸總周轉量302億噸公里,在國際民航組織締約國中的排名從1978年的第37位上升至第2位,成為全球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航空運輸系統。航空運輸已經和正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民航已經跨入世界民航大國的行列。伴隨著管理理念的變化和管理方式的創新,我國民航的安全水平不斷提高,運輸飛行事故率呈不斷下降趨勢。“十五”期間,我國民航的運輸飛行重大事故率下降到0.29次/百萬飛行小時,比“九五”期間降低了55%。與國際相比,全球每百萬飛行小時的事故率為0.7,美國為0.169,我國民航的安全水平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005年到2006年,民航總局以開展目標管理、專項整治為主線,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著力抓好安全審計,保持了相對平衡的安全態勢,連續兩年實現了航空運輸安全年,全行業創造了運輸航空連續安全飛行613萬小時的新紀錄,并涌現出了連續安全飛行300余萬小時、榮獲中國民航飛行安全三星獎的南航,連續三年奪得航空安全“金鷹杯”的廈航等一批航空安全先進單位。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未來我國民用航空運輸仍將保持高位增長的勢頭。如何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確保飛行安全,是民航系統面臨的重大挑戰。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航空安全工作還不能很好地適應我國航空運輸快速增長的形勢,安全基礎還不是很牢固,不安全隱患和薄弱環節依然存在。 當前,我國民航飛行安全工作面臨的困難:一是人力資源短缺問題依然十分突出。飛行、機務、空管等關鍵崗位專業技術人才短缺的狀況,難以在短期內緩解。二是現有基礎設施狀況及其效能的發揮尚不能完全滿足航空運輸快速發展的需要。中西部地區、部分東部地區中小機場的設施設備還相對簡陋。三是空域資源緊缺的矛盾日益尖銳,空管運行環境日趨復雜。隨著新增運力大量投放市場,原已十分擁擠的國內干線和繁忙機場將更加擁擠,以往不太繁忙的地區和機場也將出現流量高峰,飛行沖突的幾率增加。 安全管理正在向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轉變 記者:“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是我國民航一貫的工作方針,在建設和諧民航的實踐中,我國民航系統在安全管理方面主要有哪些做法和經驗值得借鑒? 答:近十年來,民航系統注重總結分析歷史上多起事故的教訓,注重學習借鑒國際航空安全管理的先進經驗,在航空運輸持續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著力創新安全管理,安全水平不斷提高,安全管理正在向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轉變。我國民航在安全上取得的明顯進步得到國際航空界的普遍好評。 我國民航系統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經驗有: 創新安全管理理念。長期以來,我國民航系統從“飛飛整整”、“八該一反對”、“四嚴一保證”到“關口前移”、“事前管理”等,積累了豐富的安全管理經驗。近年來,民航系統著力推進安全管理理念的創新,在引入國際上以“風險控制”、“閉環管理”為核心的先進管理理念的同時,創造性地提出了“五嚴”(嚴在組織領導、嚴在規章標準、嚴在監督檢查、嚴在教育培訓、嚴在系統完善)要求為主要內容的系統安全管理理念。目前,系統管理理念正在指導全行業的安全管理工作。 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民航系統從1997年起以層層簽訂責任書的形式在全行業建立了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法》出臺以及2002年民航體制改革后,民航系統進一步明確了企事業單位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民航總局、地區管理局、安全監管辦公室的政府監管主體責任。各企事業單位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細化分解安全責任目標,重點抓好機構整合中關鍵部門和關鍵崗位安全責任的落實,實行重獎重罰,嚴格責任追究制。 安全規章標準建設逐步與國際接軌。多年來,民航系統十分重視規章標準的建設工作,逐步加大國內規章標準與國際民航組織標準與建議措施的接軌力度。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民航逐步建成了較為完善的規章標準體系,現有的119部規章中有83部直接與安全管理有關。此外,還出臺了大量安全管理文件及程序。這些規章和標準為民航進一步做好安全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法制保證。 向現代科技手段要安全。多年來,民航安全工作者深刻領悟到,“人是會犯錯誤的”,并著力通過采用現代科技手段增大安全裕度:一是自1997年以來,民航系統在全行業強制推進飛行品質監控工作,全面加強飛行人員技能的監控。對飛行人員飛行品質的監控率已超過90%,遠遠超過發達國家的監控水平。先進的手段帶來了明顯的效果,近年來,民航因機組人為原因導致的事故征候明顯減少。二是強制要求所有運輸飛機安裝機載防撞系統(ACASⅡ)和增強型近地警告系統(EGPWS),以及在空管雷達系統中增加最低安全高度告警(MSAW)和短期沖突告警(STCA)等功能,降低了空中飛機相撞和撞山、撞障礙物的風險。三是加快我國民航雷達管制的實施進程,目前我國東部地區已經全面實施了雷達管制,中西部地區的雷達管制進程也在加快,我國民航空域安全保障能力大大提高。四是積極推進區域導航等新技術的應用,提升了我國高原及條件復雜機場和繁忙機場的安全運行能力。 啟動實施航空安全審計工作。安全審計是國際上普遍通行的安全管理做法之一,是民航安全管理工作的創新。安全審計是在民航總局統一組織領導下,由各地區審計員聯合對民航企事業單位進行的周期性、強制性、系統性的安全管理手段。2006年,民航總局正式啟動了安全審計工作,目前已完成安全審計的前期準備和試點工作。 大力推進安全管理體系(SMS)建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體系(SMS),既是國際民航組織的強制性要求,更是民航系統實施積極主動的系統安全管理、保障航空系統安全發展的內在需要。2006年以來,民航系統正式啟動了安全管理體系(SMS)建設工作。目前,已完成了海航安全管理體系建設的試點工作,系統安全管理的理念已得到全行業的廣泛認同。 進一步夯實安全基礎 記者:建設和諧民航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安全工作也有著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今后在安全管理方面將采取哪些舉措以進一步夯實我國民航的安全基礎? 答:未來民航安全管理上的主要舉措有: 一是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的兩個主體責任。進一步落實企事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進一步完善企事業內部安全責任制,健全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標體系,把安全責任落實到每個環節、每個崗位、每個員工;進一步落實政府安全監管責任,加強對全行業安全狀況的宏觀監測與預警,加大對企事業安全生產依法持續監督的力度。 二是全面抓好安全審計工作。未來,民航系統將著力抓好政府對企事業單位的安全審計,確保企事業單位的規章程序與政府規定相符(即文文相符);確保企事業單位的安全生產符合政府規章程序的要求(即文實相符)。此外,民航總局將督促企事業建立內部安全審計制度,進行系統性的自我評估,查找和糾正自身存在的安全缺陷。 三是全面推進航空安全管理體系(SMS)建設。民航系統將在2006年安全管理體系建設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進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設,進一步完善行業安全政策,建立安全指標體系,增加行業風險識別和風險控制的能力,努力實現閉環安全管理。按計劃,民航系統2008年將在全行業各有關單位建成安全管理體系。 四是大力加強教育培訓工作。民航系統將實施“教育創新工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施“培訓體系建設工程”,完善培訓體系;實施“專業人才建設工程”,建設一支技術精湛、具有國際水平相當的專業化人才隊伍。 五是加快推進安全科技體系建設。民航總局將制定安全科技發展規劃,設立民航安全科技發展專項經費,加快飛行安全科研基地的建設,集中民航內外的科技資源,積極引進和消化吸收國外先進安全科學技術成果,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 六是繼續完善安全生產投入機制。未來,民航系統將進一步加大安全投入,拓寬投入渠道,除繼續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外,將加大法規標準建設、教育培訓和安全理論研究等軟件建設的資金投入。 七是進一步完善航空安全法規和標準體系,建立航空安全法規和標準反饋及分析系統,及時修訂法規和標準,并頒布配套實施細則。 八是建設具有我國民航特色的先進安全文化。民航系統將注重總結和繼承傳統中華文化的精髓,積極吸納國際上先進安全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努力構建包括學習文化、報告文化和公正文化在內的先進的行業安全文化,營造保障安全的良好氛圍。 把狠抓航班正常作為當前建設和諧民航的切入點 記者:把狠抓航班正常作為建設和諧民航的切入點是出于什么考慮? 答: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的全面部署,對于切實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建設和諧民航,就要選擇從解決民航工作中旅客和社會公眾最關心的問題入手,促進內和外順。把抓好航班正常作為建設和諧民航的切入點,正是從旅客和社會公眾最關心的問題入手,以航班正常帶動民航整體服務質量的提高,消除影響社會安定的不和諧因素,推進和諧民航建設。 以解決航班延誤問題為突破口,努力改善不正常航班服務既是維護和實現航空消費者利益的需要,也是維護和實現企業利益、行業利益的需要。從這個角度講,民航與消費者的利益是一致的,建設和諧民航,就要站在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高度,從解決旅客最不滿意的航班延誤服務入手,提高民航整體服務質量,提高旅客滿意程度。 記者:我國民航目前的航班正點率水平如何,與和諧民航的要求相比,與航空消費者的需求相比,還有哪些差距? 答:民航總局近年來多次就全面加強航班正常工作、提高運輸服務質量發出通知,要求航空運輸相關單位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抓緊抓好航班正常工作,督促各運輸責任主體建立航班延誤處置機制,并將航班正常率作為總局審批各航空公司增加航線、航班的依據之一。民航確立了航班正常報告制度,由總局空管局每月將航班正常統計數據向行業內外進行通報,并在有關媒體公布。 目前,我國各航空公司對抓好航班正常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制定航班正常管理規定,明確獎懲標準、細化責任、規范考核,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管理體系。各機場已經將航班正常保障能力作為一項重要指標,基本建立了航班延誤處置機制。 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我國民航航班正常工作總體水平呈穩步上升態勢,航班正常率已從2000年的77.42%,上升到2006年的81.48%,在世界上基本處于中等偏上水平。 但是,我國民航的航班正常工作,與滿足社會公眾乘機出行的需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航班正常成為旅客關注的焦點問題。 首先,航空公司計劃、流量控制、天氣是影響航班正常的三大主要因素,導致的航班延誤率居高不下,這三種原因造成的延誤航班占全民航的80%左右。特別是去年7、8、9三個月的雷雨季節,航班大面積、長時間延誤的現象頻頻發生,民航正常的運輸生產秩序被打亂,大批旅客行程受阻,被迫滯留,由此引發的旅客投訴也明顯增多。 其次,由于航班延誤以后,航班信息不暢通,旅客知情權得不到保障,甚至有的航空公司自己也沒把信息搞清楚,把錯誤的信息傳遞給旅客,使旅客長時間茫然地、無奈又無助地等待,導致旅客情緒焦躁加劇,旅客與民航服務單位之間的矛盾激化。 再次,航班延誤以后,服務工作不到位,旅客最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滿足,造成了旅客對民航服務的不滿、抱怨,甚至是激烈的沖突。 這些問題已在不同程度上侵犯了航空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嚴重損害了民航的服務窗口形象,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 通力合作,加強和改進航班正常工作 記者:航班延誤可謂是民航領域的一個世界性難題。今后幾年,民航將采取哪些切實措施破解這一難題,把航班正常率提到一個新的水平? 答:保障航班正常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民航各有關單位的通力合作。航空公司是直接為旅客提供服務的運輸主體,必須下大力氣把因自身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誤降下來,并切實改進不正常航班的服務工作。機場和空管等保障部門也要改進和做好自身的工作,加強與航空公司的協作。 民航行業監管部門將建立制度,將航班正常與航線經營權管理掛鉤,制定具體標準,對航空公司在規定時間內平均延誤率高或者平均延誤時間長的航線或者航班,堅決取消其經營權。 根據民航“十一五”規劃,民航正抓緊建設全國統一的流量管理中心,從戰略、戰術的角度實施科學、合理的空中交通流量管制,從而能夠更加高效、合理地利用空域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空中交通管理潛能,加大飛行流量,緩解空中擁堵。 未來幾年,民航還將加強民航空管基礎建設,提高空管保障能力,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合理疏導空中交通,采用先進管理技術,優化現有保障方案,規范工作流程,明確職責分工,使管制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大力減少因空管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誤。 航空運輸協會作為航空公司自發組織的行業自律機構,要針對旅客在航班延誤方面意見最多的信息和服務問題,制定相對統一的航班延誤服務標準。 民航還將建設航班正常網絡管理系統。計劃在航空公司、機場和空管部門建立一套統一航班正常網絡管理系統。該系統可以根據當日飛行動態,按標準自動統計,在短時間內準確統計出單位時間內航班正常率,杜絕人為因素干擾。系統可為航空公司、空管部門和機場提供及時、準確的民航運行信息,最終實現信息共享,達到信息一體化,減少航班延誤,進一步提高民航服務質量,提升民航系統的對外形象。 我們相信,在各方的通力合作和旅客的大力支持下,中國民航的航班正常率和服務水平定會有新的提高。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