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北京兩個一千萬的新供給思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3日 02:06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姜洪橋 北京報道 北京市政府提出的“兩個一千萬” (三年內建設1000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1000萬平方米限價房)并非新話題。2005年的上海就曾經提出過類似的想法。不過,北京市政府的舉動卻獲得當年上海未曾得到的另一番殊榮。在北京的“兩個一千萬”提出后不久,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便親臨北京聽取房地產問題匯報,并發表關于房地產調控的新講話。 曾培炎在提出進一步落實調控措施意見的第一條便是加大住房供應力度。而2006年的“國六條”中第一條是:切實調整住房供應結構。請注意這兩個表述之間的差別。國六條強調的是在總量中優先保證中低價位、中小套型,而“兩個一千萬”無疑在增加有效供給總量上前行了一步。 對于北京市政府的舉措,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高級評論員楊紅旭的評價是“正趕上了個巧”。這個“巧”也許在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看來卻是另一種深意。在最新一篇博客上,任志強如是評價:“四年后國務院終于在連續數年壓縮供給之后承認了供不應求的現實,終于開始明確的表示要增加供給了。” 適時微調 北京的“兩個一千萬”計劃曾多次被拿出來與上海的類似計劃進行對比,但這種對比的意義其實僅限于可行性的討論。上海在2005年出臺“兩個一千萬”的大環境和政策背景與今日已經大不相同。北京市政府的舉措實際上暗合著關于房地產調控的新變化。這不僅因為有著國務院領導人的講話,建設部也在今年年初有過類似的表態。 1月23日,建設部部長汪光燾在全國建設工作會議的報告中特別強調了兩點,第一點是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住房建設和消費模式是必須長期堅持的方針。該點要求繼續堅持90平米套型建筑面積要占70%的規定。第二點則是正確處理政府責任和市場機制的關系。其中,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和限價商品房被列入政府的工作要點。 汪光燾在提及之前的宏觀調控政策時指出,“房地產市場調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些突出問題仍未得到根本性解決。商品住房供應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部分城市房價上漲仍然較快……堅持政策穩定連續,適時適度進行微調……” 來自房價的壓力是明顯而持續的。在房地產調控半年之后,統計表明,去年第四季度,北京市普通住宅期房預售成交均價為6984元/平方米,同比增幅為13.1%,而城八區普通住宅期房預售成交均價同比增幅為17.7%。與此同時,供應量卻在下降。 北京中原總經理李文杰展示了中原研究提供的數據,從2004年至今,北京居住類供應套數和銷售套數逐年下降,價格逐年增長。眾所周知,2006年北京市住宅土地供應比2005年提高了50%以上,但實際住房供應量卻沒有大幅增加。除了土地開發周期之外,李文杰分析,因為“90、70”的規定,原定于2006年中后期推出的住房延遲了6個月。在這6個月的時間里,“90、70”的規定被反復討論,媒體和民眾的關注使得任何一點變化都會引起軒然大波,具體的實施細則一直拖到年底才算基本確定。 90、70的規定不會在短期內讓房價增長降下來,房價一日不下來,政府一日焦慮不安。“可能有些地方政府等不急了”,楊紅旭說。 兩個“兩個一千萬” 在政策方向微調的背景下,我們再次比對上海和北京的“兩個一千萬”也許就有另一種角度和結論,盡管北京在去年就推出的限價房政策至今看起來仍是遙遙無期,而上海當年與限價房類似的1000萬平米中低價商品房也是無疾而終。 雖然已經指定了18個地塊,450公頃土地用于限價商品房建設,但目前為止北京指定的這18塊土地還沒有一塊正式入市。按照大家熟悉的流程,土地從入市到正式供應住房,期間至少有1年以上的周期。這450公頃土地即便能在今年入市,成熟的住宅供應還要等到2008年。如是,完成每年超過300萬平米的限價商品房建設看起來是困難重重。 不過,楊紅旭認為,拋開落實問題,上海的“兩個一千萬”的確起到了相當的作用。據了解,到2005年底2000萬的計劃建成了380多萬平米,預售860萬平米。但這其中絕大部分是類似于北京經濟適用房的政府補貼配套商品房。2005年11至12月,上海“兩個一千萬”的供應占到上海整體供應量的50%,這些新房的價格約在3500元左右,對整體房價的拉動力非常明顯。是時,上海出現房價微跌,開發商降價的局面。 楊紅旭稱,配套商品房的一千萬指標上海基本完成,至于類似于限價房的中低價位商品房未能完成是出于技術性原因。因為配套商品房和中低價位房都位于上海外環,呈現中低價位房與配套商品房惡性競爭的局面。在這一點上北京的情況還要好于上海,因為既定的18塊限價房用地有一定比例地塊地處市區內。 由于上海房價應聲下跌,上海中低價商品房還未來得及充分展示政府與開發商在限地價、限房價上的博弈過程。不過這也足以證明上海市推出一千萬配套商品房的威力。 “如果能每年保證政府補貼用房占到整體供應量的三分之一,控制房價應該沒有問題”,李文杰說這話時底氣十足,頗有歷史依據,“2002、2003年就沒有人抱怨過房價,因為期間每年都有500至600萬平米的經濟適用房供應。”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