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集天達:獨行登機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1日 17:30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李志軍 深圳報道 2006年12月可能是深圳中集天達空港設備有限公司(下稱“中集天達”)成立14年以來最幸運的月份——在一個月內得到了荷蘭阿姆斯特丹機場、澳大利亞達爾文機場和上海浦東機場的3份訂單,其中僅上海浦東機場的訂單金額就達到1600萬歐元。 “2005年,公司登機橋的國內市場份額達到100%,從2000年至今,至少有三個年度達到這個比例。”中集天達總經理鄭祖華說。不過沒有人能想到,這家深圳市最早成立的企業之一在2000年一度瀕臨破產邊緣,估計那時也沒有人能想到,它又在幾年后起死回生。 一騎絕塵 1992年,貴為“中國第一藍籌股”的中集集團和中集香港合資成立了中集天達,專做登機橋。而在1990年時,中集就已接到國內第一個訂單。 “當時由于北京亞運會召開,天津機場成為備戰機場,陡然增加的運力使登機橋的需求大增,而向海外廠家采購時間很倉促,而且關稅貴,機場就找到了我們。”鄭祖華說。 迅速增長的中國經濟使各地機場日益繁忙,也給有技術和資本積累的中集天達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在登機橋領域,中集天達擁有核心的自主知識產權,中國早期的登機橋標準就是以中集天達為主起草的,這樣,中集天達與國內企業相比有技術優勢,與國外企業相比有成本優勢。借助這兩個優勢,中集天達的登機橋產品在國內的市場份額不僅節節攀升,而且在海外的市場份額也逐步成長。2005年,中集天達的登機橋國內市場份額達到100%,而在全球市場則占到40%,英國著名的簡氏雜志將中集天達稱為全球登機橋領域三大巨頭之一。 除了中集天達,國內還有4家企業從事登機橋生產。目前有些企業一般每年只做一條橋,以低價或憑關系拿到訂單。廣州一家企業通過政府關系拿到廣州新機場訂單,結果在2005年4月發生了廊橋垮塌扯下飛機艙門的事故,由于中集天達的知名度,以致外界誤認為是中集天達的產品出現質量問題,中集不得不發布書面聲明澄清。 2006年4月20日,中集天達向法國戴高樂機場提供的空中客車A380登機橋投入使用,這個空中巨無霸最高載客量可達840人,同普通飛機相比,對登機橋的技術要求更高。中集天達以當時創新的輔輪支撐登機橋獲得了A380上層艙門接機工作組的高度評價,并從供應商競爭中勝出。這個工作組由空中客車公司、漢莎航空公司和維珍航空公司聯合成立。 盡管已是業內的領跑者,中集天達同樣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全球登機橋三巨頭中的一家國外企業去年實現在中國的本土化生產,國內設廠后價格將與中集天達不相上下。 鄭祖華表示,這個行業的特點是訂單量不是太高,有點窄,另外由于機場的規模不同,客戶性格、要求等不同,都要根據不同的項目設計策略。 目前,中集天達正在深圳建設一個新工廠,投產后可以滿足全球市場50%的需要。 海外風險 與2005年相比,中集天達2006年的業績略顯遜色,不過依然分得了全球第二大的市場份額,全年登機橋訂單150多臺,固定橋則達到100多條。“本來有機會還保持第一,但是由于印度事件取消了中標,公司業務受到了一定影響。”鄭祖華說。 鄭祖華所說的印度事件指的是去年5月中集天達在印度機場管理局招標中的意外流標。在那次招標中,中集天達以價格低出一半的高性價比優勢擊敗另一家歐洲對手,眼看就可以拿到訂單,這家歐洲對手通過各種手段游說印度政府,渲染中國威脅論,結果印度機場管理局取消了和中集天達的意向合同。 對于中集天達來說,印度事件可能只是一個特例,不過這是中國企業進入海外必須要上的一課,即要加深外方對中國企業的了解和信任,做足國際化之前的準備工作。1993年,中集天達與當時最大的登機橋生產商美國FMC公司簽署合作協議,3年合作后,中集天達發現FMC沒有拿來一筆國際訂單,自己反而貢獻出了很多的國內訂單,自己拿到的訂單還要拿出50%與FMC分享,于是中止了合作,結果在美國發到該公司指控,蒙受巨額損失,再加上當時經營管理不善差點破產,2002年中集集團向中集天達注資800萬美元后才得以緩過勁來。 中集天達被迫從海外退回國內止血堵漏。2002年中國機場建設進入高峰期,中集天達當年得到3000萬美元的訂單,此后幾乎每年都保持這樣的水平。 來自中集集團的信息顯示,上市融資開始提上中集天達的議程。不過鄭祖華說,由于行業過窄從而影響到增長水平,“在找到可以保證公司實質增長的業務前,不上市為妙”。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