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暖冬影響經濟運行 我國氣象經濟市場大有潛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1日 11:44 光明網-光明日報
暖冬影響了經濟運行 這個冬天不太冷!全球氣候變暖的形勢更加嚴峻,美國、歐洲、日本、俄羅斯都遇到了“暖冬”。莫斯科百年罕見的暖冬天氣,使這個冬天的平均氣溫比以往高出10℃左右;紐約市自入冬以來,氣溫一直徘徊在10℃左右,1月6日更達到20℃以上,這是百年來的第一次;今年美國新澤西州也是111年來最溫暖的一年,街道上厚重的冬衣幾乎絕跡。 中國也不例外,據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發布的《2006年中國氣候公報》顯示,隨著全球氣候變暖,2006年我國氣溫繼續升高,全國年平均氣溫9.9℃,較常年偏高1.1℃,是1951年以來最暖的一年。而且從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的氣溫看,溫度也比常年偏高,以沈陽市為例,今年“三九不冷”,1月份居民用電量減少5%左右。 暖冬不僅影響了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影響了當地的經濟運行,對于商家來說更是幾家歡喜幾家愁:靠寒冷天氣賺錢的行業叫苦連天,滑雪場無雪可滑,公園的冰場變成了水塘,各大商場的冬裝滯銷,春裝開始提前上架。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公布的報告顯示,受異常的暖冬天氣影響,公共事業企業生產下降了2.6%。最令人關注的是,由于暖冬,美國汽油、燃油及柴油的庫存都增加,紐約、倫敦全球兩個主要交易所油價大幅下跌,進而世界經濟也與之同冷暖。 盡管暖冬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尚無一個確切的統計數字,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飄然而至的暖冬改變了原有的經濟環境。油價的下降、耐寒商品的滯銷、滑雪等旅游業的減旺是看得見的變化,但其更深遠的影響是,讓人不得不再次深思氣候變暖對全球經濟新秩序的影響。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師斯特恩爵士主持的一份研究報告稱,氣候變暖將使世界國民生產總值減少20%,全球可能陷入比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更為嚴重的衰退,建議今后將全世界國民生產總值的1%投入到制止氣候變暖的工作中。 氣候因素將成新壁壘 如果說10年前,人們還只是把氣候變化當作自然風險,那么今天,世界的共識是氣候的變化不再是自然的變化,工業迅猛發展所帶來的生產力高速增長以及對自然界無節制的索取,使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干預在強度上有了質的飛躍,氣候變暖也是其中的一個結果,特別是發達國家要為全世界三分之二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負責,排放的氣體多半來自使用煤炭、石油和瓦斯,為了產生能源提供電力、運輸和取暖的需用。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IPCC)發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數據表明:包括歐盟國家在內的工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依然是不降反增,呈上升趨勢。 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官員介紹,全球氣候變暖問題涉及各國環境、經濟、社會各方面利益,已成為國際環境外交中的熱點問題。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期間,《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開放供各國簽署。這一公約旨在限制人類活動的溫室氣體排放,以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后來又通過了《京都議定書》,要求發達國家在2008至2012年間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削減5.2%。 專家預見,隨著全球攜手應對氣候變暖,各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將得到嚴格控制,氣候因素將成新貿易壁壘,包括征收大氣污染稅在內的一些環境保護措施也將為各國接受,新的價格體系將有助于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那些生產過程會產生大量溫室氣體的產品,價格必須提高,相反那些有利于氣候環境的產品,價格應相應降低。據測算,世界每排放1噸二氧化碳,會造成至少85美元的損失,而付出25美元就可以減少1噸二氧化碳的排放。開發清潔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在緩解問題的同時,帶動新產業發展,推動新經濟向前邁步。 氣象經濟將有新作為 科技部、中國氣象局、中國科學院等六部門近日發布的《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指出,20世紀中國氣候變化趨勢與全球變暖的總趨勢基本一致。近100年來觀測到的平均氣溫已經上升了0.5至0.8℃。今后氣候變化的速度將進一步加快,很可能在未來50年至80年使全國平均溫度升高2至3℃,平均降水量雖然會增加7%至10%,但并不能改變干旱化的趨勢,特別是北方干旱化的趨勢。此外,由于氣候變暖使農業需水量加大,供水的地區差異也會加大,為適應生產條件的變化,農業成本和投資需求將大幅度增加。 除了氣候變暖,我國還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種類最多,活動最頻繁,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據統計,我國每年因各種氣象災害造成的農作物受災面積達5000萬公頃,受影響人口超過4億人次,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于GDP的1%至3%,氣象災害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之一。因此,研究氣候變化對人們生活和社會經濟各方面的影響十分必要,尤其是受到氣象影響的行業現在是越來越多,如何把這種氣象因子整合到企業的經營決策中去也值得研究。 在西方經濟學中,有一個關于氣象經濟學的德爾菲定律,即企業在氣象上的投入產出比大約為1∶98,即投入1元錢,就可以得到98元錢的回報。在發達國家,氣象信息服務逐漸形成產業,氣象公司效益都相當可觀,諸如空調指數、冰激凌指數、泳裝指數、食品霉變指數、情緒指數、睡眠指數等一系列氣象指數,都可以幫助企業預測并提前確定生產營銷計劃。 中國氣象學會氣象經濟學專業委員會吳向陽博士說,早在20多年前,中國就引入了氣象經濟學的概念,但一直不成氣候。為企業“量體裁衣”提供的專業氣象預報還很有限,我國的專業氣象服務最初只為農業、建筑、倉儲等幾個行業提供,現在才發展到運輸、供電、化工等十幾個行業。據測算,目前我國氣象投入和產出的比例平均已經超過1:40,按照“德爾菲氣象定律”,我國氣象經濟市場還大有潛力可挖。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