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李長杰:乘著核心技術擴張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5日 03:16 第一財經日報
金龍集團董事長李長杰:乘著核心技術擴張 石玉 河南新鄉市郊,金龍精密銅管集團(下稱“金龍集團”)廠區內的羽毛球館里,每天清晨5點鐘,便會出現一位個頭不高、年屆花甲的老人,步履矯健,每每練夠兩個小時才罷手。 此人就是李長杰,不折不扣的銅管“大亨” ,金龍集團董事長。他治下的企業產品銷量,占全球行業銷量的七分之一。 “110億!”李長杰興奮地告訴《第一財經日報》。2006年,金龍集團完成銷售收入110億元,而2005年,這個數據僅為53億元。 收編“敵人” 2006年末,金龍集團的金融期貨外貿公司已經搬遷至上海,金龍集團與美國一家著名的銅管加工企業結成了戰略伙伴關系,在墨西哥建廠已經進入籌備階段。 時間上溯到1995年。 那時,李長杰剛當選為新鄉無氧銅材總廠(金龍集團前身)第一任“民選廠長”,當時企業倉庫里銅管堆積如山,虧損4000萬元,瀕臨倒閉。 制作銅管對技術的要求很高,銅管皮薄,才能降低成本;內齒豐富,才能有良好的散熱性。達到這兩項要求,需要有高精尖技術,有人把銅管制作比喻成“工業微雕”。 當時,國內冰箱和空調生產所需銅管不得不購買高價的洋品牌,全國200多家中小銅管廠為生死存亡而激烈競爭。擔任過多年技術副廠長的李長杰迅速組織企業進行技術攻關。到了1998年,其收購山東的新龍銅管廠,又在青島建立管件廠,產品直供海爾、海信等企業。 2004年12月,金龍集團23個集裝箱價值1800萬美元的5000噸銅管產品,部分已經駛離天津口岸時,突然收到了芬蘭奧托昆普公司發來的律師函,聲稱該銅管產品侵犯了其在美國的專利。 美國律師的反饋意見是絕對不侵權。對方的真實目的是:第一,拖。只要拖著中國的銅管進入不了歐洲和美國,奧托昆普就可以多存活一天;第二,目的是要金龍集團拿出高額的專利費用。 最終,李長杰支付了700多萬美元的專利使用費,條件是,芬蘭奧托讓出其在北美和歐洲的市場。金龍由此獲得了北美和歐洲市場的滋養,奧托昆普公司無力將成本降下來,最終導致該公司銅加工部解散。李長杰趁機將該研發中心的科學家收羅至帳下,在新鄉金龍總部成立新的研發中心,后來,李長杰干脆把該公司銅部的總裁也邀請到金龍做了高管,全部把“敵人”收編了。 2005年5月,金龍集團興建珠海龍豐公司——實現長三角、珠三角、中原地帶等產業布局上的三足鼎立。 面對銅價格的巨幅上漲,不少銅管企業或關閉或減產,下游的空調企業也難以承受,金龍集團努力把壁做薄,把公差做小,國際標準米克重是90克/米,而金龍集團做到了88克/米,僅此一項每噸就節約材料費用一萬元,為下游企業創造了優勢,也為自己創新了市場。 技術平移與擴張 技術廠長出身的李長杰在企業中痛下手術,使金龍集團先后取得了600多項技術成果和4項重大發明專利,并為行業起草制定了5項技術標準。與此同時,金龍集團平均每年投資1.5億~2億元進行技術創新,還與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清華大學、日本岐阜大學等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合作。 對自身專利技術依存度的提高,直接導致的就是對外設備、原料采購量的逐步降低。李長杰幽默地回憶這樣一件事:一次,一家外國的設備供應商在談判中向他訴苦:“李總,過去你們進口設備像買我們的大衣、套在里面的西裝內褲有啥買啥,前些時候你們還挑著買我們的西裝,可現在你們感興趣的只有我們的內褲了。” 擁有了技術創新“利器”的金龍集團,把已有的專利與創新向新建生產線進行平移和復制。與金龍集團內部“技術平移”同時進行的,是該集團大規模的技術擴張。 1990年代初,中國國內精密銅管市場90%以上是日本、美國的進口產品。金龍集團憑著低成本、高品質的優勢,一點點替代進口,目前占據了國內市場的一半。金龍銅管還一步步向海外市場擴張,目前,在我國出口的精密銅管產品中,該企業占80%以上。記者了解到,曾排在全球前5位的一家美國銅管制造企業,因受金龍銅管產品的沖擊,停掉了自己的生產線,轉而做起金龍在美國的市場代理。 “再小的企業,一旦掌握核心技術,也可能成為市場的寵兒;再大的企業,一旦喪失自主創新能力,必然會被市場拋棄。”這樣的話,常常被李長杰在不同場合引用。 李長杰 ●1946年出生,河南原陽人,畢業于鄭州大學物理系 ●1970年7月~1972年3月,在部隊鍛煉 ●1994年12月~2000年,新鄉無氧銅材總廠廠長 ●2000年,河南金龍精密銅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2004年8月~2005年3月,中 歐國際工商學院CEO課程學員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