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汽油降價消費者不解渴 國內油價未進入下降通道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5日 11:14 南方日報
昨日零時,廣東省內加油站的價格牌悄然翻開令人欣喜的新頁:90號汽油4.41元,93號汽油4.75元,97號汽油5.15元。 自2003年下半年以來,國內油價便搭乘國際油價的順風車一路上揚。在此期間,有不少業界分析人士判斷,油價繼續上漲是大勢所趨。于是,在廣大消費者看來,指望油價下跌無異于一個漸行漸遠的夢想。 然而,2007年剛剛開始,國際油價受制于諸多現實因素而不斷大幅下挫,截至昨日,紐約和倫敦市場的原油期價已分別下跌了約11%和14%。在此背景下,國內消費者呼吁油價應勢回落的聲音不斷增強。 在內外兩股力量的“擠迫”之下,國家發改委終于“根據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于近日正式發出通知,決定從1月14日起將汽油價格每噸降低220元,同時將航空煤油出廠價格每噸降低90元。 國內油價此番調整是否與消費者的預期合拍?在國際油價近期大幅下調的背景下,國內油價下調的空間有多大?今后油價還會不會反彈、有多大的反彈空間?…… 消費者 調整幅度未達預期 上述消息甫一發布,立即成為國內外各大新聞媒體迅速跟進報道的焦點話題,而各地成品油企業也迅速作出反應,相應調整了其零售價。 記者注意到,執行新的零售基準價之后,北京市場上的汽油價格每公升分別減少0.17元至0.21元不等;此外,上海、廣東、江蘇、湖北、重慶、陜西、沈陽等地的汽油價格也出現了相近幅度的下調。 與之相關的是,新浪網正在進行的一項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有過半的受訪網民認為油價下調對于自己生活的影響較大,還有近七成的網民認為此項政策可能會成為激發自己購車熱情的新動力。然而,與上述兩組積極評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截至記者發稿前,有超過九成的網民對于油價此次下調的幅度表示“不滿意”。 對汽油價格的降幅抱有不滿情緒的還包括出租車司機和私家車主。北京曉海出租車公司的一位的哥就告訴記者,油價下調對自己是好事,但這次降幅太小,對自己的收入起不到很大作用,“一升汽油降1毛9,這等于說我跑上兩天耗掉50升油還省不到10塊錢”。 “漲價的時候一漲就是4毛,可到了降的時候還不到漲的一半。”北京的一位私家車主更是抱怨滿腹。他聲稱,“這次降價的幅度太小了,和以前的漲價完全不成比例,對于我們家來說,今后減少的開車成本是微不足道的。” 國家下調油價本是順應民意,對于消費者來說也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那么,為何廣大消費者對此依然怨言重重呢?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的一位專家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在國際油價連續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國內油價調整幅度未達消費者預期,“下降的幅度確實有些軟綿綿,讓消費者覺得不解渴”。 專家 油價上調難下調更難 不難看到的是,自2003年以來,我國根據國際油價的變動連續10余次上調了油價——在每次油價調整的過程中,油企和政府有關部門都曾遭到消費者的強烈質疑。 “上調價格難,降價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中石化北京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士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本來我們平時賣出的價格就明顯低于其他國家,再降價的話,我們做的就真是賠本買賣了。”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總經理蔣潔敏也表示,自2003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一路攀升,從2003年平均每桶28.4美元上升到2006年1至9月平均每桶66美元,上升了132%;而我國對成品油價格實行從緊調控,雖先后13次調價,但汽油價格的累計漲幅為72%,柴油為67%,遠低于原油價格上漲的速度。 “為把油價控制在公眾可承受的范圍之內,我國對成品油進行了政府定價,而這個價格要遠遠低于國際市場。在目前國際原油價格相對較低的情況下,我們的成品油價格也還是倒掛的。”蔣一再強調說,“現在,國際油價雖然回落,但即使是上調過的國內成品油價格,依然低于回落后的國際市場價格。” 能夠印證蔣上述觀點的數據是,2006年12月,國內汽、柴油出廠價分別為每噸5200元和4570元,而同期新加坡汽、柴油出廠價每噸折合人民幣5509元和5352元,國內比國際市場分別低309元和782元。 縱然油企有其現實的苦衷,但是,油價會不會因消費者依然不滿而繼續下調依然是個備受關注的話題。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查道炯認為,雖然近期國際油價有所下降,但不能簡單地認為我國的成品油價格也要立即下降。在查看來,一桶原油從沙特到上海,再到煉油廠、加油站,中間存在著價值鏈條、成本鏈條、利益鏈條,不是說國際油價下降,國內油價就要馬上下降這么簡單。 專家認為,即便國際油價還會繼續下滑,但是國內油企會從自身盈利角度考慮,這決定了國內油價尚未進入下降通道,持續下調的空間并不大。 機制未改 短期內油價將維持不變 面對國際油價的起起落落,國內油企們思考最多的依然是自身的盈利問題,常被他們掛在口邊的一句話是,“國內成品油價格遠未與國際接軌”。 受訪的專家們也大都認為,油價難以根據國際原油市場的變化而適時起落的根源在于,我國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雖千呼萬喚卻始終沒有走上前臺。 據記者了解,本月底,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委及三大石油巨頭等相關企業將聚首全國石油市場管理工作會議。在外界看來,這次會議有望最終催生出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方案。 “如果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方案能順利出臺,國內成品油價格肯定會進行調整。”能源基金會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楊富強博士分析,“當國際油價高漲時,國內一直存著‘油價倒掛’,這也是國家發改委連續兩年補貼中石油和中石化,尤其是中石化的原因。所以成品油定價機制出臺之后,成品油價格肯定要調整。” 楊認為,如果國家發改委在2007年出臺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那么,國內的成品油價格很可能借“與國際接軌”之名掀起新一輪的漲價風潮。“因此,現在看來,也許2007年才是中國能源市場漲價的最高潮。但也要看時機。因為如果燃油漲價的話,有些部門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如交通部門。”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不久前國家商務部剛剛出臺《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而國家發改委緊隨其后出臺新機制的可能性很小,因此,“目前的思路可能是,發改委將根據管理辦法的運行情況,以及新能源的普及效果等因素,對新機制作出進一步調整。由此推測,在短期內成品油價格會維持不變”。 本報記者 鄭春峰 蘇稻香 北京、廣州報道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