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2006/07年度紡織行業用工情況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2日 15:45 中國第一紡織網

    文/中國第一紡織網 陳曉燕

  中國的紡織服裝業經過近一二十年來的快速發展,已經培養了一支龐大的技術工人隊伍。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統計,紡織規模以上企業從2000年的19000戶增加到2006年的39000戶,從業人數也從原來的740萬增加到近1000多萬。由于對占紡織行業半壁江山的規模以下企業無法確切統計,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對外公布的全行業從業人數是1900萬,普遍認為這一數字還有所保留。

  這支在完全市場經濟條件下成長起來的職工隊伍,是中國紡織業得以迅速提升和稱雄世界的法寶。然而,不得不承認,盡管這支隊伍如此龐大,但它本身還是社會弱勢群體,沒有穩定的單位、沒有穩定的職業、也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這決定了這支游擊狀態的職工隊伍始終處于不穩定性。

  一、紡織工人工資及福利水平

  根據國務院研究室課題組2005年4月發布的《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下稱《報告》),1995年珠三角的月平均工資為380元, 2003 年上升到700 多元,2006 年抽樣調查平均月工資達到893元(含加班費,不含食宿補貼)。

  而就紡織服裝行業而言,工人工資水平還在平均水平之上,表1為2005/06年度浙江紹興地區紡織服裝相關行業指導工資,從表中可看出,紡織服裝工人的工資一般在900-1500元/月,相對崗位技術含量比較高、勞動時間比較長的印染工人工資水平較高,能夠達到2500元/月左右。
2006/07年度紡織行業用工情況分析

  紡織服裝行業工資水平由高往低依次為:印染人員、制鞋工、裁剪工、縫紉工、紡紗人員、纖維預處理人員、織造人員、針織人員。

  而從勞動時間看,由長到短的順序與工人工資水平的高低排列水平基本一致,說明紡織行業并未擺脫勞動密集型行業定位、工資水平主要根據工作時間而定。

  在過去的20年里,中國制造業一直集中在沿海地區。我國80%以上的紡織產業都集中在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山東和福建等地。近年來沿海地區土地、勞動力、能源等基本要素供給趨緊,價格不斷攀升,勞動力密集型制造業逐漸失去了在本地再發展的優勢。

  以褲業為例,泉州褲業普通工人的工資水平為1500—1800元/月,熟練工的工資水平為1500—2000元/月,工作時間在13小時/天左右。

  廣州褲業工人的工資為1000—2000元/月不等,1300/月是比較正常的水平,熟練工的工資一般為1500—1800元/月,包吃包住是必須條件。

  而在地處內地的鄭州,用工成本則較珠三角相對低。800—1500元/月的工資水平比較正常,平均水平保持在1000元/月。

  2006年以來,沿海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規模性轉移的序幕開始拉開。有關專家預測,未來五年這種轉移將達到高潮。紡織產業的梯度轉移,不僅使紡織企業將工廠和部分加工流程轉向了內地,也影響了國內紡織用工需求的版圖構造。

  二、紡織工人在產業集群區勞動力供求情況

  根據勞動部門統計數據顯示,在過去的兩、三年內,裁剪縫紉工、紡織針織、印染工、紡織工種技術人員一直是全國性缺口最大的幾個工種,根據數據顯示,縫紉工年度缺口在64000人左右。

  而在浙江、江蘇、廣東、福建、山東等紡織大省,勞動力嚴重供不應求的現象更加明顯。筆者以“求人倍率”(需求人數/實際求職人數)作為衡量勞動力供需情況的參數進行比較:

2006/07年度紡織行業用工情況分析

  2006年第三季度,浙江紹興地區對裁剪縫紉工的需求數目在11543人,而實際求職人員僅為3163人,用人缺口高達8380人。裁剪縫紉工位居“需求大于求職缺口最大的十個職業”之首。

2006/07年度紡織行業用工情況分析

  在當地,紡織工也同樣存在供不足需的現象,根據中國第一紡織網從相關部門了解到,06年第三季度,紹興地區對紡織工的需求數目在3807人,而紡織工供應缺口卻高達1326人,這也是紡織工在20006年第三次成為紹興地區求職缺口最大的職業。

  紡織工人在紡織集群區的嚴重短缺的現象在廣東、福建、山東等地同樣存在,其中山東濰坊地區在06年第三季度對紡織工的求人倍率已達2.04。山東某大型紡企反映,紡織廠內部值車工普遍缺乏,尤其在每年春節年后,不少工人回家過年后就不愿再回廠,不少女工結婚后不在工作也是紡織企業招不到工的原因之一。

  三、勞動力短缺原因分析

  分析勞動力短缺原因,三大因素是造成目前用工短缺的主要原因:

  1、十五期間紡織行業的快速發展、產能的快速膨脹。據國家統計局對近年來紡紗產量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00年開始,國內紡紗產量就一直保持兩位數的速度增長。2004年國內紡紗產量增長速度達到31%(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將2004年我國紡紗總量調整為1291.3萬噸)。2005、2006年,雖然國內紗產量增速出現回落,但增幅仍在11%左右,2006年紡紗產量可能突破1650萬噸。高速膨脹的產能客觀上要求有更多的勞動力進入紡織行業。

  2、產業的發展帶動當地原料及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企業工資福利、基本保障難以同步提升。就紡織服裝企業來說,大部分為民營企業,仍以勞動密集型、訂單加工生產為主,企業利潤微薄,企業的利潤主要是靠從廉價勞動力身上去賺取,工人通常拿的是計件工資,不加班加點就難以獲得相應的收入。訂單一到,通宵加班是常事,連續幾天沒活干,可能一分錢掙不到。面對工人工資水平的提升,企業沒有能力承受,自然也就招不到工。廣東東莞的一項調查顯示,工人工資如提高100元,就會有數百家工廠關閉。

  另外,用工不規范、勞工權益受侵害的現象也普遍存在。這樣的地位進一步促使工人向其它地區和優勢產業轉移。

  3、勞動力供應結構與需求結構不符。不少紡織企業的用工標準是:18歲到25歲之間,已有工作經驗,不用培訓就能直接上崗,最好是女工(因為方便管理)。某種意義上說,目前城市民工緊缺,是技術工、熟練工的緊缺,是企業用人素質提高、產業工人素質跟不上的反映。

  此外,由于目前各地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相對工作環境和勞動強度又優于紡織企業,不少紡織工由于紡織廠內部環境艱苦,也紛紛將目光投向一些服務性行業中,這也造成紡織企業用工的流失。

  四、2007年紡織行業用工缺口將有所緩

  目前中國紡織行業處于快速發展中結構調整的階段,對紡織用工的需求不會出現明顯的減少,甚至需求仍可能繼續上升。而紡織行業數據勞動密集性行業的的屬性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難以改變,基于以上兩點原因。紡織工人供不足需的現狀難以改變。然而,由于外部環境的變化,紡織用工缺口較前兩年也將有所緩和。

  1、人民幣持續緩慢升值、貿易摩擦不斷,加速了紡織行業產業調整和升級。在優勝劣汰進程中,紡織企業難以簡單復制以加工貿易賺取微薄利潤而快速發展的增長模式。紡織行業的調整和增長模式的轉變客觀上對勞動力需求高速增長產生抑制。

  自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已經累計升值達6%,2006年累計升值幅度達3.37%,07年人民幣匯率呈現加快升值的趨勢。

  中國體制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表示,人民幣如果每年升值幅度超過5%將導致災難性的后果。中國經濟將遭到致命打擊,中國的出口企業將陷入癱瘓。數百萬民工們將悲傷地失去他們的工作,解決了上億人就業問題的低工資崗位將從中國徹底消失。

  2、紡織用工需求區域轉移。根據紡織產業尤其是加工貿易的轉移路線。紡織用工需求也將隨之發生轉移。根據中國第一紡織網對紡織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的監測分析顯示,2006年1-10月份,紡織行業固定資產實際完成投資排名前十位的省市分別為: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河北、湖北、河南、遼寧、江西、四川。其中投資額增幅最大的省市分別為:重慶、江西、安徽、浙江、河南、四川。而山東、天津、上海等原紡織行業相對發達的地區投資額呈現下降趨勢。

  根據紡織產業轉移的路線,紡織用工需求轉移路線大致如下:

  珠三角→長三角→渤海三角區→長江沿岸中部城市→東北老工業區和西北地區城市。

  目前,中西部省區市都提出“要做好迎接這種轉移的準備”,正在主動創設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條件。據了解,中部各省在各自的《十一五規劃綱要》里,都將紡織工業放在本省產業發展戰略的重要地位。河南提出“建立全國重要的新型紡織工業基地”;湖北、湖南、安徽等省也提出了相應的規劃。

  相對于珠三角地區,內地中部地區的成本要低得多。在安徽阜陽投資新建廠房的廣東某服裝集團董事長羅先生算了一筆帳:比如勞動力資源,在廣東就算開出2000元/月的工資也很難招到工人,但在阜陽,勞動力比較充裕而且付出人均800元/月的工資即可;土地費用方面,在阜陽的“中國中部紡織工業城”內只要2萬元/畝左右,在沿海地區花在土地上的錢,在中部可以連土地、廠房、設備都買齊了。此外,電、水等能源中部也比較充裕而且便宜。

  然而,紡織用工需求的轉移也將導致國內紡織用工需求出現不均衡的發展。“民工荒”目前有從沿海向內地蔓延之勢。我國勞動力輸出第一大省河南,在紡織等行業相繼已出現“招工難”問題。

  3、紡織行業因結構性過剩可能導致開工率下降、用工減少

  今年國家發改委相繼發布了《關于加快紡織行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若干意見的通知》和《紡織工業“十一五”發展綱要》,紡織行業可以說是受到不小的震動。由于貿易摩擦及產品結構性過剩可能引起紡織行業開工率下降、用工減少的現象。

  以棉紡行業為例,筆者根據紡織萬錠百臺用人(全員)標準簡單算了一筆帳:

  紡部萬錠用人建議標準為280-300人/萬錠,當前一般裝備企業為每萬錠紗錠用工150-250人,國內同行業先進企業每萬錠紗錠用工一般為80-150人。氣流紡千頭用人在80人左右。先進企業在50-70人左右。

  根據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國內棉紡產能7500萬錠的環錠紡和1700萬頭的氣流紡,以年度10%的增長率估計,2006年國內棉紡產能將達到8250萬錠的環錠紡和1850萬頭的氣流紡,至少需要用工220萬左右,行業平均開工率下降1%,將至少減少用工2.2萬人。

2006/07年度紡織行業用工情況分析

  上圖為2005-06年度紹興地區紡織工需求情況變化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從2005年第三季度開始,紹興地區對紡織工的需求呈現逐步下降的趨勢,求人倍率也基本穩定在1.5左右。

  可以預計,2006/07年度,紡織主要集群區用工荒現象將有所緩解,但紡織工人供不足需的現狀短期內難以改變。

  作者簡介:陳曉燕,上海世之維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專業分析師。入行以來專心致力于紗線及相關棉紡產業鏈的研究,已撰寫了大量的分析文章,并在多家紡織專業媒體上發表。

  對于市場,相信沒有絕對的行家,只有持續的關注和廣泛的交流和調查,才有對市場更加準確的把握。我們期待與您的交流。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