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農業發展風險加大 培育龍頭企業成當務之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 04:36 中華工商時報
本報記者王義偉 入世5年,雖然有專家認為中國農業表現不俗,頂住了經貿大潮的沖擊,但是,以2004年中國農產品貿易首次出現逆差為標志,中國的農業發展,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如何頂住壓力、化解風險、繼續發展農業,對中國的相關部門和廣大的農業產業從業人員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進口比出口快 農產品貿易出現逆差,具有標志性意義。這個逆差,是在農產品出口增長的背景下出現的。 入世5年來,中國政府有關部門主動對農業進行了戰略性調整:通過推進農業標準化、提升農產品質量、加強農產品專業化和區域化建設等舉措,全面提升了農業的競爭能力。農產品出口年均遞增14%,已成世界農產品第五大出口國。其中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出口速度增長尤其明顯,這類農產品已占農產品出口總額的70%以上。 有專家預測,由于中國農業產品可以滿足世界市場多樣化的食品需求,現代農業的發展正在全面提升農業的素質和競爭力,所以,今后5至10年,在進一步貿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中國農產品出口仍將以較快速度增長。 盡管農產品出口年年增長,但是,2004年,中國農產品首次出現了46.4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官方統計顯示,2006年1~5月,農產品貿易逆差較2005年同期擴大近14倍。有關專家分析認為,根據中國農產品供需結構和農業資源特征,中國農產品貿易將繼續呈現大進大出趨勢,貿易逆差有可能成為常態。 面臨三大挑戰 農產品貿易出現逆差,是中國農業發展面臨強大壓力的直接體現。具體而言,中國的農業發展,在入世5年后的國際貿易大背景下,面臨三個方面的嚴峻挑戰。 第一,進口壓力將越來越大。農產品進口激增,有可能打壓國內價格,直接損害農民利益,影響中央各項支農政策效應的發揮。而且,隨著我國融入世貿體系程度的加深,國際市場風險通過進口鏈條向國內市場轉移的風險也將越來越大,而我國還缺乏相應的風險管理機制和手段。 第二,其他世貿成員的貿易壁壘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造成嚴重阻礙。在傳統貿易壁壘的限制之外,發達國家設置的技術壁壘越來越高,反傾銷、“特保”調查今后幾年有可能頻繁發生,“知識產權壁壘”、“輿論壁壘”等新型貿易壁壘也呈上升之勢。據統計,我國有90%的農業及食品出口企業受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影響,造成每年損失約90億美元,出口受阻的產品從蔬菜、水果、茶葉到蜂蜜,進而擴展到畜產品和水產品。 第三,外資搶灘中國農業產業壓縮中國企業生存空間。跡象顯示,不少外資對中國國內農產品加工業顯示了高度的興趣,對國內新興的、成長型的農業加工業,不排除有壟斷布局的設想。果真如此的話,對中國國內中小企業、地區經濟發展,甚至于中國的國家經濟安全,都將造成嚴重的影響。 與國際市場的風高浪急和外資對中國市場的勃勃雄心相比,中國的農業產業,尤其是農產品加工行業起步晚、加工度低、技術創新能力弱、品牌產品缺乏、出口企業規模普遍較小、行業組織發展滯后,問題不容忽視。 如何應對挑戰 應對上述挑戰,各路專家紛紛出招,而農業部專家李惠安的建議,更有可操作性。他認為,大力培育經濟實力強、帶動能力大的龍頭企業非常重要。 李惠安認為,龍頭企業是我國農產品參與國際競爭的市場主體,它除了具有開拓市場、科技創新、加工增值、資金融通等一般的市場功能外,還要引導生產、帶動農戶、增加農民收入。入世后,我國農業更多地面臨發達國家大公司、大企業的沖擊。因此,做強做大一大批出口型龍頭企業,是參與國內外農產品市場競爭的必然選擇。 從農業產業發展的現狀出發,李惠安提出以下建議,以培育、增強龍頭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一,重視智力資本投入。公司使用智力資本,可以在市場上創建獨一無二或者屬于本公司特有的優勢,包括品牌、獨特的產品配方、高雅的包裝、產品創新特征、優質的服務、與供應商和銷售代理商的特殊關系、擁有生產和銷售價廉質優食品的豐富知識等。這些特有的優勢,正是吸引現實客戶和潛在客戶的重要原因。 二,搞好資本運營。實施資本運營,有助于迅速擴大企業的經營規模,增強企業資本擴張能力;有助于降低企業對新行業、新市場的進入成本;有助于迅速擴大市場份額;有助于有效利用農業資源,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以美國為例,20世紀80-90年代以來,該國的食品加工企業平均每年要出現240多個合并或生產線并購案。 盡管專家學者的建議頗有見地,但是,幾十年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使得我國的農業產業發展,知易行難,因此,應對入世挑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