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堅強電網助廈門經濟特區大跨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9日 08:44 中國電力新聞網

  

  廈門經濟特區建設25周年,年用電量增長40倍,最高用電負荷增長53倍

  本網訊 12月22日,廈門隆重舉行廈門經濟特區建設25周年慶祝大會,回顧特區建設25年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記者了解到,作為廈門經濟特區建設的“先行者”,廈門電力在短短的25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25年來用電量增長達40倍。四通八達的堅強電網為廈門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活力。

  廈華電子是上世紀80年代初廈門經濟特區創立后的第一批企業。談起20多年的用電經歷,廈華的綜合部張銀源經理說,他們是感受良深的,可以說他們的企業是隨著電業的發展逐漸壯大起來的。張銀源回憶起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1984年初,他們在廈門南華路租了一個臨時的辦公室,因為廈華的生意合作伙伴中不少是香港、臺灣地區的商人,這些臺商、港商有吹空調的習慣,他們就想要在辦公室裝上幾臺空調,但為了保障空調用電,廈華的老板還親自到市政府跑上跑下,費了不少的勁。因為當時電網的供電能力太低了,大功率空調一開,周圍整片居民的用電就無法保障。

  張銀源說,在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之間,停電是常有的事,“每到這時,我們的生產就會遭受嚴重影響,如果一斷電主板被燒壞了,一損失就是上萬元的,為此我們每天都得把電盯得緊緊的,那可是關乎企業生產的大事情啊!”張銀源說,即使是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期,每家企業每周不僅要輪流停電兩天,而且就算不是用電高峰期,機器設備也不能全部同時投入生產,只能今日開這臺,明日開那臺,當時還專門設了一個小黑板來登記這項分配工作。張銀源說,從上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用電的情況就大大改觀了,像在八九十年代經常停電的現象幾乎沒有了,他們的精力不再是放在如何應對停電,而是全身心投入到企業的發展上,因為電力供應已經讓他們很放心了。

  其實,不僅是企業感受到了廈門電力的巨變,老百姓的感受同樣很深。50多歲的仲先生是土生土長的老廈門人了,說起用電的歷史,他可是有一肚子的話說不完。仲先生說起上世紀80年代初的用電,還真讓人一下子仿佛進入了那個年代。他說,那時候,普通老百姓家中最多就一盞15瓦的電燈,燈光是昏暗昏暗的,但這一點點光明也不是時常能享受得到的,一到用電高峰期就經常出現停電的現象。那時每家都裝個電表是很難的事,通常是幾家合起來用一個三五安培的電表。

  隨著特區的建設,老百姓的生活質量提高了不少。仲先生說,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收音機、黑白電視機在普通家庭中常能見到,日光燈也普及了,但是使用這些小家電時還常常感到電力不足。比如在晚上七八點的用電高峰期,想打開日光燈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沒有足夠的電力,日光燈的啟輝器是開不了的,于是不少家庭只好天未黑就把燈打開。

  現在,仲先生的家中有3臺電視、3臺空調、洗衣機、

微波爐、電
冰箱
等,大小家電是樣樣俱全。仲先生深有感受地說,現在可算是進入了電器時代了,電已經關乎他們的生活和工作了,而且電在他們家中所占的位置也越來越重要,像做飯,現在就常常選用電磁爐,家中的
熱水器
也改用電的了,今年他們還增設了不少電動健身器材。仲先生還說,夏天一到,他家的空調都是一整天地開著。好在現在我們城市的電力已經很發達了,能夠滿足廣大市民這種電器化生活的需求了,市民用起電來也就放心多了。

  “25年彈指一揮間,廈門已經從昔日的海防小城發展成為基礎設施完備、城市功能發達、人居環境優越的濱海現代化城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廈門經濟特區建設25周年慶祝大會上如是說。

  今天的廈門,輸電網絡四通八達,廈門電網從廈門特區成立時僅有7座35千伏變電站、1座110千伏變電站,發展到現在擁有2座500千伏變電站、10座220千伏變電站以及39座110千伏變電站,初具規模的堅強電網極大地促進了廈門經濟特區的持續快速發展。

  據統計,2006年廈門電網最高用電負荷達188.5萬千瓦,是廈門特區創立之初的53倍。廈門電網110千伏變電站變電總容量目前已經達到296.85萬千伏安,是廈門特區創立之初的47倍;而220千伏變電站從特區創立之初的一片空白,發現到現在變電總容量達到306萬千伏安。廈門電網現有110千伏、220千伏輸電線路、送電電纜長度達到940公里左右,是廈門特區創立之初的20倍。2006年廈門市全社會用電量預計可達到100億千瓦時左右,這將是廈門特區創立之初的40倍。(徐福興)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