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黃勇娣)“治理畜禽糞污染,推廣有機肥使用”,是市政府2005年、2006年的市府實事工程之一。記者昨天從市農委獲悉,到目前為止,今年本市推廣使用有機肥料12萬噸,超額完成30%以上。這還只是一個環節,近年,上海通過采取“減量化、節約型、再利用”等途徑,全方位修復斷裂的生態鏈,走出了一條可循環的農業發展新路。
本市農業資源緊缺,比如“土”方面,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3畝,“水”方面,是個
水質型缺水城市,因此,農業必須講求“節本增效”、可持續發展。化學物質等投入品,首先做減量。通過調換種植業品種以及使用新型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替代等手段,郊區氮素化肥、化學農藥或消毒劑單位面積使用量年均減少3.5%和3.0%。畜禽糞便的污染排放,也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全市已完成153家規模化畜禽場的糞便污水治理,關、停、并、轉697家畜禽場,畜禽糞便對水環境的污染排放總量比“九五”期末削減了45%。
水土等資源使用,更節約了。設施糧田是節約使用耕地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增地增產、節水節電、方便農民出行等作用。到今年底,本市已累計建成設施糧田83萬畝。與建成之前相比,設施糧田改善了農田生產條件,土地產出率提高8%;通過對廢溝塘等的平整、還復,還合計新增耕地3萬余畝;由于排灌通暢,滲漏減少,平均每畝水稻用水量降低12%,用電量降低17%。郊區還積極推行節水灌溉、水產陸基養殖等節水型農業,市農科院培育的“滬旱3號”等品種也開始推廣,其耗水量比常規水稻節約50%左右。
農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成為熱門課題。據統計,市郊每年約產生680萬噸農業廢棄物,其中秸稈、菜皮等種植業廢棄物約260萬噸,畜禽糞尿等養殖業廢棄物約420萬噸。如何循環利用?直接還田是個法子。到今年底,全市糧油作物種植面積260萬畝,機械化秸稈還田面積達150萬畝,占58%;市郊蔬菜也基本做到凈菜入市,占蔬菜生物產量25%的老葉、邊皮根莖等,則經過加工發酵后還田作了肥料。變廢為寶也有例子。如青浦區利用曬干的茭白葉,編結工藝品出口,每年消耗茭白干葉1200余噸,解決了農村富余勞動力3200多人的就業,實現創匯300多萬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