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安利面臨新直銷轉型之難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7日 03:33 第一財經日報
郝倩 最終,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下稱“安利公司”)再一次在中國(內地)獲得了承認。 12月1日,經商務部批復,安利公司終于拿到了在內地的直銷牌照,成為第8家獲批的外資直銷企業,他們用事實反駁了外界關于“安利無法及時領牌”的傳言。 按照商務部的有關規定,安利公司在12月1日前仍可以沿用以往的經營模式。 與安利公司一同拿牌的還有完美(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下稱“完美公司”)和玫琳凱(中國)化妝品有限公司(下稱“玫琳凱公司”)。他們是繼安利之后在中國(內地)排名第二、三位的直銷公司,去年的業績分別為50億元和28億元。相對于安利公司去年160億元的業績,他們只能是望洋興嘆。 從3月份安利公司正式向商務部提交申請開始,9個月來商務部共發出了除雅芳之外的6張外資直銷企業經營許可證。而業界領頭羊、在中國書寫了全球營業額“三分天下有其一”神話的安利公司,每一次“落榜”都引發了業界的討論。 焦慮的安利 11月20日,離最后期限還有10天,安利公司依然沒有從商務部聽到此次能否獲批的任何有利消息。而此時,有關玫琳凱公司獲得批復的消息卻已經傳出,這讓安利公司的高層更加焦慮不安。 “那段時間,安利公司內部已經閉口不提(直銷)牌照的事情。”國內另一家知名直銷公司的一位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他們推測,龐大的營銷網絡與業界遙遙領先的業績,使得安利公司在此次爭取直銷牌照的過程中頗費周折。 據消息人士透露,在9月份審批的那次直銷牌照時,商務部上報國家有關部門的名單里安利公司依然赫然在冊,但是,“最糟糕的結果”還是擺在安利人的面前——安利依然沒有獲批。這讓原本信心滿懷的安利公司高層及一些高級營銷人員手足無措。 他們不知道,問題究竟出在了哪里? 有鑒于此,此次安利公司已然是志在必得。有消息說,在獲批前的最后一周,安利公司亞太區的高層也積極參與到牌照的最后攻堅中。無人知曉此次高層攻堅戰究竟最終以什么為制勝法寶,從而讓安利順利拿牌。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到11月26日,安利公司已經將局勢基本扭轉了。 安利公司的一位高級營銷人員向本報透露:他們已經得到消息,公司有望在幾天內獲得直銷牌照。此時,安利公司官方并沒有通過任何渠道證實這一消息。 最終,安利公司沒有讓它的數百萬營銷人員(含以優惠顧客身份或其他身份從事安利直銷業務的人員)失望,尤其是高級營銷人員——除了每年數十萬至數百萬元的薪酬,他們的背后各有著一支多達數百乃至數千人的中下層營銷隊伍。 在申牌期間,安利公司也花了大量的精力爭取到銷售團隊的信任。 安利公司副總裁顏志榮告訴記者:“從去年9月1日直銷法出臺開始,我們和資深銷售人員開了8到10次會議,同時還在不同地方召開不同的會議,誠意地告訴他們直銷法的相關內容。”顏志榮表示,在公司看來,企業的制度和國家法規的匹配度十分重要。 顏志榮還透露,在過渡期的時候,安利公司在嘗試最大程度地照顧到銷售團隊的生活問題,例如每個月所發放的基本補貼,并更注重銷售人員的反饋。“只有這樣才可以實現平穩的過渡。” 顏志榮說。 “最大化”策略 自去年12月1日,《直銷管理條例》正式實施,經歷漫長等待的中外直銷企業旋即啟動牌照申請程序。 以牌照申請審核時間三個月計,最迅速和理想的牌照發放時間將為三四月份,但這僅僅是在理論上。商務部、工商總局不斷對申牌細節給予細化、解釋、傳達與落實,使得企業并不急于遞交申請。 一些大型的跨國直銷公司一般都選擇在1月底與2月初作為最佳的遞交申請的時間節點。 安利公司在起跑線上稍稍落后。為了能夠一舉獲取最大區域的直銷許可范圍,再加上眾多的營銷網點的評估工作,安利公司的申牌過程推遲了2個多月。 安利公司的“胃口太大”,不愿被地域這個“金箍兒”套牢,這成為業內對安利公司遲遲未獲牌的注解。按照商務部的規定,直銷牌照按經銷區域來審批,成熟一個批復一個。 早在1月份,安利公司就正式啟動了相關申請程序,但相對于散布于全國31個省級單位和2800多個縣級單位的業務運作情況進行全面評估,3個月的時間顯然已經十分匆忙。 “你知道這是一個多么龐大的工作量么?”安利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安利公司的工作人員需要分散到各個市縣的商務部門報批材料,而一些縣城之前連主管直銷的部門都沒有,要由其他部門負責審批。還有的要由當地糧食局來代管。對于很多縣城的主管部門來說,直銷這個行業都是很新鮮的。” 國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資深直銷專家分析:“安利公司在全國已有眾多的網點,業務遍及各地。如果采用其他企業的方式,先申請一個小區域內的直銷牌照,將會給今后的業務開展帶來諸多不便。但安利公司如果申請全國性的經營范圍,就要將所有城市中的直銷網絡全部梳理完畢。這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 安利公司花大力氣爭取到最大區域的直銷范圍,核心也是為了爭取到其龐大銷售隊伍的合法存在。 自1998年轉型后,業界傳言安利公司有20萬名推銷員,還有近百萬優惠顧客。無論如何,安利公司需要對這支龐大的銷售隊伍有一個交代。 轉型之難 “轉型過程艱難,我們一直在摸著石頭過河。”在獲牌8個月后,雅芳(中國)總裁高壽康依然感慨。 對于一直在積極爭取申牌的安利公司來說,如何轉型“新直銷”也備受關注。 當時,安利公司內部盛傳“9月份有望拿到直銷牌照”,一些營銷人員也從總部得到了同樣的消息。這是根據商務部3個月的審核期限,再算上之后補充材料的合理時間得出的結論。 早在3月份,安利公司就做出計劃,要在9月1日開始首批“員工制”的簽約工作,即從7月份開始選拔,然后在9月1日開始簽約。“安排過渡時,最優秀的市場銷售人員可以做員工,也可以經營服務網點;不是很活躍的市場銷售人員也可以繼續從事銷售工作。” 對此,安利公司副總裁顏志榮則顯得冷靜得多:“安利公司只要在11月底之前拿到直銷牌照就可以了。”按照商務部的規定,安利公司在今年12月1日前還可以沿用以往的經營模式。 但是,一直到之后的9月1日,安利公司依然沒有得到商務部確認的消息。 而到了9月1日,安利公司明確,“員工制”簽約工作因為商務部的批準遲遲沒有下發而延后。 可以肯定的是,安利公司提出的轉型方案并沒有完全得到商務部認同。 由多層計酬”轉向“單層計酬”無疑是其核心問題之一,這一懸而未決的問題也是管理部門在最后關頭依然心存疑慮的地方。 對于安利公司的“單層次計酬”,業內也一直就流傳著種種疑問。 按照安利公司之前的《業務革新綱領》,“銷售代表將繼續按照其個人銷售業績獲得公司發放的月度銷售傭金,傭金比率為9%到30%”。但是,如何推行下去,并沒有一個最終明確的方案。 如此龐大的銷售隊伍怎樣才能合理地被納入公司管理中,這成為安利公司高層不得不認真考慮的問題。稍有不慎,等待直銷人員的都將是因違規操作而被取締的危險,這對直銷人員而言將是“滅頂之災”。而這種調整也將直接涉及到調整幾十萬經銷商的既得利益,處理不好,也將危及到公司整體的市場業績和穩定,并很有可能會引發許多社會問題。 從之前批復的一些直銷企業來看,大部分是沒有直銷從業經驗的企業,他們并不存在從“多層”到“單層”的轉型,也不需要工商和公安系統聯合考核企業的歷史狀況。就這一點看,商務部很希望有直銷業以外的企業進入這一行業,以提高行業資質,并改變直銷業“多層”的經營模式。 更多精彩內容請瀏覽第一財經的網站:www.china-cbn.com 中國首選,價值之選!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 訂閱電話: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廣州)0755—82416077(深圳)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