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國車企暫時放棄歐美市場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 06:23 中國經營報
陳海生 周樹遠 本屆北京國際車展,自主品牌一場濃妝艷抹的大戲剛剛收場,作為主角的中國車企們就收到了來自海外的不利消息。 吉利、奇瑞和上汽先后表態稱,他們將推遲進軍歐美市場的計劃。在中國汽車人夢想著將紅旗插遍全世界時,事實告訴他們,歐美市場對中國汽車來說還是個遙遠的地方。 全面撤退 “我們原打算2008年把吉利汽車推向美國市場,現在這一計劃可能要推后。”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北京車展期間談及美國市場策略時態度已經低調許多,而在此前一年,李書福曾在北美底特律向全球發布吉利汽車進軍北美市場的宏大計劃。 無獨有偶,曾經與北美市場親密接觸的 作為上汽自主品牌國際化戰略殺手锏的榮威日前也改走“保守”路線,上汽執行副總裁菲利普·墨菲日前公開表示,上汽向歐洲和美國出口基于羅孚(Rover)核心技術開發的自主品牌汽車榮威的計劃已推遲,公司將集中精力開發中國市場。 雄心勃勃、箭頭指向全球汽車市場的中國汽車軍團,在歐美市場仿佛一下偃旗息鼓了。 吉利樣本 相關數據顯示,2006年1~9月,中國汽車及其關鍵件、零附件出口總額提高為180.70億美元,同比增長44.80%,產品出口分布于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當“出海!出海!”成為中國車企業共同唱響的口號時,從品牌宣傳角度考慮,必須出奇才能保持鮮度。為此,企業只有向更高級別、競爭更加激烈的市場發動進攻才更能體現他們的實力。 吉利是一家很聰明的企業。2006年1月,在北美車展吉利展臺,吉利工作人員向每一位前來采訪的記者發放資料,標題異常醒目:“Geely to Enter the US market in 2008”(吉利將在2008年進入美國市場)。“我們的野心并不大,美國去年一年銷售汽車1700多萬輛,我們只是給美國消費者提供另外一個物美價廉的選擇。”鎂光燈下,李書福豪情滿志,“到2012年我們要在美國賣掉10萬輛吉利汽車。”而幫助吉利圓了這場美國夢的公司是一家美國專業汽車展覽公司——美翼騰展覽服務公司(Exhibit Works)。此前,它與吉利的交情不過一年。 2005年4月上海國際車展,通過引薦,美翼騰高管與吉利高管層認識。同年11月,吉利集團副總裁趙杰在去美國底特律考察工作期間,便順道拜訪了美翼騰公司,當時后者曾提起讓吉利來參加底特律車展一事。由于考慮到沒有合適的參展車型,吉利并沒有很快答應。直到車展開幕前一個月,吉利才最終得到了一個免費參展的名額,也就有了此后吉利自由艦“登陸”美國底特律的故事。 在美國參展期間,打著中國自主招牌亮相的吉利引發了國內乃至國際市場的眼球效應。為此,吉利還趁熱打鐵,招募了波多黎哥一家名為Amerito Estrada的經銷商在當地做試探性銷售工作,并且聘請前加尼福尼亞副州長約翰·哈默(John Harmer)出任吉利美國公司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負責吉利在北美地區的經銷商招募和融資業務。 然而,吉利的風光日子并不長。當它在美國市場展開實質動作后,問題也隨之而來。吉利首款出口北美市場的汽車產品沒能過質量檢測關,今年3月份,吉利汽車發動機無法通過美國防止廢氣排放污染法規檢測,而在一項側面碰撞安全測試中其車型也未能達標。 如果重新設計發動機需要時間,轉購其他制造商的發動機則將大大增加成本,吉利車要想在美國銷售并有一定競爭力,價格必須低于1萬美元。與此同時,在美國,哈默的經銷商招募和融資工作也沒能有實質進展,今年10月份,以不能按完成任務為由,李書福解雇了這位外籍高管。至此,吉利進軍北美市場的計劃宣告失敗。 拓荒者說 毫無疑問,中國汽車企業在進入全球競爭體系時選擇了一條以低成本車型切入的路線(即以A、B級車切入),“以美國市場為例,由于其市場已經非常成熟,因此中國汽車只能從 但實事是,“中國汽車的質量在俄羅斯市場口碑不佳,俄羅斯人寧肯買日本二手車也不買中國的新車。”某中國汽車企業負責人一臉無奈,“而僅有低價這一條并不足以支撐一個品牌在新市場中的生存。” 在陸風歐洲“碰撞門”事件過去一年后,事件也沒有像外界看到的那樣平息下去。江鈴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市場部一位人士說:“今年陸風汽車的出口情況不是很理想,和我們年初設定的2000輛出口目標有很大差距。具體原因大家也知道,自從出了碰撞事件,陸風基本上就沒有再向歐洲出口過汽車。” “很難想象這種短平快式拿下北美市場的做法會取得成功,歐美市場又不是一塊等待你去拓展的荒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車分析師笑稱。 遙遠地方 前期沒有做出周密計劃,草草出擊的中國車企們正在吞食自己種下的苦果,然而,依然有中國車企愿意再次親身嘗試。 9月21日,華晨與歐洲HSO汽車貿易公司正式簽約,確定今年將向德國出口3000輛中華尊馳轎車;而雙方簽訂合同的總標的是:到2011年,華晨通過HSO向歐洲出口15.8萬輛中華轎車。“有媒體拿奇瑞與美國夢幻公司的出口合同擱淺一事來質疑華晨的出口前景,其實兩者之間區別很大。HSO公司在德國已有龐大的汽車銷售網絡,況且今年我們的第一批車已經出去了。”華晨汽車市場部一位人士說。與此同時,長城汽車也計劃著能在2008年將產品推向美國市場。 對于中國車企的改進做法,此時,某國外汽車分析師表現得十分冷靜:“日本人用了二十年才真正了解北美市場,奇瑞、吉利和華晨等中國車企想在歐美市場立足還需走很長的路,他們不僅要解決產品質量問題,更重要的是要樹立起好的服務體系與品牌口碑。”如此看來,歐美市場對中國車企可能還是個遙遠的地方。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