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制止零售商不公正交易有法可依 外資受更多限制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 07:13 人民網—人民日報
經過廣泛征求意見與調查研究后起草完成的《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管理辦法》,將于本月15日起施行。它將重點規范零售商的交易行為,解決已在社會上引起關注的一些零售商濫用市場優勢地位的問題。 王明峰 11月6日,商務部、發展改革委、公安部、稅務總局和工商總局等五部門在北京召開《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新聞發布會,商務部部長助理黃海介紹了《辦法》出臺的相關情況,并回答了社會各界關注的問題。 據介紹,該《辦法》由上述五部門于今年10月13日聯合發布,并將于11月15日起施行。 消費品生產供過于求,部分零售商濫用市場優勢地位 黃海介紹說,零售商和供應商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按照一般的民商事法律規則,一般的競爭性商品市場交易應該本著零、供雙方或交易雙方自由約定的原則。由于我國出現了商品嚴重供大于求,零售商集成化程度越來越高,而我國又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導致一部分零售商濫用市場優勢地位,致使交易不平等、不公正。 中國的零售企業,原來的國有商業企業在改革之后,由于嚴重的不適應,加上歷史包袱沉重,很多企業資金匱乏。一些新進入商業領域的民營企業和國外大型零售企業相比起來,也同樣面臨資金緊張的窘境。中國零售企業較多地采取了一方面通過不斷地開新店向銀行貸款,來支付長期發展費用。另一方面通過向供應商脹期分期付款,來支付日常經營費用。黃海指出,這蘊藏著很大的危險性。 據調查顯示,零售商濫用市場優勢地位主要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不公正條款。一些零售企業迫使中小供應商接受不公平的格式條款,損害了供應商的利益。二是不合理收費。通過向供應商收取名目繁多、數額巨大的各種費用,將應由自身承擔的經營成本轉嫁,使供應商不堪重負。三是拖欠貨款。一些零售企業對供應商貨款久拖不還,嚴重影響供應商的生存和發展,甚至引發連鎖債務危機,影響社會穩定。 另據介紹,也有一些供應商憑借其商品的市場占有率優勢,濫用優勢地位強制搭售商品、限制零售商銷售其他供應商商品等,損害了零售商和其他供應商的利益。 《辦法》根據當前市場交易實際狀況,重點規范零售商交易行為 “實際上《辦法》中的一些原則在《合同法》、《價格法》和《發布法》都有規定。”黃海介紹說,根據上述法律相關條款,結合零售企業供應商具體情況作了一些相應的規定。 《辦法》主要針對兩類問題做出規范。一是零售商不得強迫供應商承擔商品損耗、銷售返利等不公平交易行為,不得限制供應商經營活動妨礙公平競爭,不得不合理使用供應商促銷人員,不得向供應商不合理退貨等,并詳細規定了零售商收取促銷服務費的條件、程序、不得收取的費用項目以及零售商向供應商支付貨款應當遵循的原則。針對零售商支付貨款脹期過長的問題,明確規定零售商與供應商約定的支付期限最長不超過收貨后60天。二是供應商不得要求零售商強行搭售未訂購的商品,也不得采取限制零售商銷售其他供應商的商品等行為。 黃海說:“根據當前市場交易的實際狀況,《辦法》重點是規范零售商的交易行為。” 外資零售企業沒有“超國民待遇”,也沒有享受國民待遇 “對外資企業進入中國零售領域,我國有一些限制措施。”黃海針對輿論認為外資在中國享有“超國民待遇”時指出。 外資商業企業在中國開店要進行商業網點審查。“外資商業企業在中國開店必須符合當地商業網點規劃。如果當地沒有商業網點規劃,或者不符合商業網點規劃,那就不能開。”黃海說,“但是,對內資企業沒有這樣的規定。內資商業企業可以隨便開,沒有規劃限制。” 再一點,對外資商業企業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企業法》規定,外資合資企業資本金要適應生產經營費的需要。“依據這條法律規定,對外資商業企業要開新店、擴大經營規模,就要增加投資。不增加的話,就不批準。”黃海說,“對內資商業企業沒有這樣的規定。” 外資商業企業在中國開店要經過行政審批。“盡管我們放開了地域、數量限制,但是仍然實行審批制。對內資企業沒有審批制度。在商業領域中,對外資還是進行了限制。”黃海介紹說,“這些都是我們在加入世貿組織時明確講的,外國都是同意的。由此可見,外資不但沒有‘超國民待遇’,實際上它還沒有享受國民待遇。”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