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成就企業,企業回報社會,共同構建企業與社會的和諧共進"。隨著近幾年"社會責任"概念的不斷提出,企業如何承擔社會責任越來越成為人們衡量一個企業優劣的標準。注重經濟效益增長的同時,也注重企業外部的生存環境,為社會承擔責任,能夠使一個企業形成一種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氛圍,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與此同時,企業自身也能從中不斷的吸取精華,發展壯大。
那么,如何成為真正的企業公民,承擔什么樣的社會責任?10月24日,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做客央視,就2006年度經濟人物的入選標準和著名經濟學家趙曉等人展開精彩對話。在所有往屆獲獎人物中,潘剛是第一位受邀參與討論本屆評選新標準的企業家。
企業公民概念的六大體系
記者:今天的采訪主要想對二位請教兩個內容,一是在今年2006中國經濟年度開始之際,想請往界的年度人物談今年中國經濟有哪些熱點的行業,從這里面發現有哪些人物?二是去年的評選有四個標準,那么今年的標準是什么呢?
今年是16屆六中全會剛剛結束,和諧社會成為關鍵詞,今年就把責任放在了創新的前面。所以這是第一個問題,要請教潘總,首先談一下責任和創新。
潘剛:去年的標準是創新、責任、影響力和推動力。今年把責任放在第一位,去年是創新放在第一位,我理解一方面是社會發展的大環境所決定的,另一方面對企業來說,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中國企業逐漸成熟。成熟之后,企業對社會所承擔的責任就越來越重要。我理解,這個責任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就是捐一些錢和物,做一些公益事業,一個企業真正在社會承擔責任,這個企業就要成為好的企業公民,企業公民我理解的概念可能還要有六大體系,分別是善待股東、善待員工、善待客戶、善待環境和資源、善待合作伙伴(供應商)以及善待整個社會。在這些原則的指導下,我們這些年在發展過程中,不僅考慮到企業自身的利益和收益,同時考慮到社會的回報和貢獻。
納稅始終是最重要的責任
記者:您認為今年什么樣的人會成為今年的領導者,去年是的標準是有一個影響力和推動力的人。
趙曉:我們的時代正處在一個轉型的時代,我們現在更注重科學發展。真正重要的是跟人們的生活有關的方面,比如企業如果沒有承擔社會的責任,就可能會傷害到它的形象。我們現在要把進行和諧社會的構建跟科學發展這兩個觀念結合起來,包括轉型更多的矛盾的時代。
記者:潘總,如果要您來進行拆分,把責任這兩個字會拆分成那幾個部分?
潘剛:我剛才說到一個是企業本身的發展,第二是如何對待你的員工,如何對待你的股東,以及如何對待你的消費者、如何回報社會等等。
趙曉:我非常同意潘總所說的。如果一個小偷偷了很多錢,拿了幾塊錢捐了出去,這個小偷還是一個小偷。所以首先你的錢來得合理,之后錢的支付也要負責任。李嘉誠走到全球華人企業家的首位,他也越來越被大家所熱愛,對中國的企業家也要說一句話,因為我們知道中國企業家是從非常惡劣的環境中走出去,我們不能過于苛責這些企業家。中國的富豪都是問題富豪,可能有問題也可能沒有問題,但是都要打一個問號,這是問題富豪。但是現在我們正處于轉型,所以以前的事情從嚴格的合理的立法來說,以前的事情是不能追究的。當今天全社會都在談社會責任,我們可能要對中國的企業家提出更多的要求,同時也要對他們的過去有更多的原諒。同時我還想對政府說一句話,我了解到我們的稅收不僅有公開的合法的稅收,還有攤派,就是兩稅,還有一些對中國的企業家不合理的稅金,這是不合理的部分。為什么說中國的企業存在著比較普遍的偷稅漏稅情況,我曾經做過一個調查,我曾經問過一個企業家,你為什么要偷稅漏稅?所以當我們號召企業家的社會責任,一個重大表現就是遵紀守法納稅,我們在談企業的社會責任的時候,我們也要是談政府的社會責任,同時也要談媒體的社會責任,甚至要談每個公民的社會責任。
潘剛:稅的問題非常的突出,因為中國的乳業市場非常大,我們取得了絕對的實力,國外的企業看到以后就想我們也要拿下來,于是就出現了很多合資企業,這樣和我們中國的企業就和他們完全不在一個平等的地位競爭。剛才我也講到現在納稅500強里面,我們是很孤單的,每年就我們一家。
趙曉:過去我們把股東叫股民,股民是小民,明明人家是很有權利的股東。納稅人過去我們叫老百姓,納稅人是全民族。所以我們可以要求企業納稅,另一方面我們要求政府提供更好的公眾產品。
社會責任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記者:我認為兩位提出了兩個觀點,過去我們一談企業社會,就是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剛才趙老師說到公民的社會責任,我們馬上想到媒體的社會責任。
潘剛:對,你們是引導輿論方向。去年是以創新為主,今年是談責任。今年提到了社保的改革,還有和諧社會,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很簡單,就是我們能住上房子,有車坐,能看上病,站在這個角度從媒體到企業都要承擔責任。那么,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的是否客觀公正也是代表一種責任。
趙曉:對于我們這個活動的評選來說,為什么過去幾年的評選活動下來,我們參與過的人也會積極參與,也會影響到很多的業內人士。我們的公眾性、誠信力是不是能夠一直這樣讓大家放心,這是一個挑戰。真正保證它的公正性,真正賦予了很大的社會責任,才能夠繼續走下去。
記者:其實在做評選的時候,評委們的責任感是極強的,因為我們評選出來的人物是要經歷歷史的考驗和時間的考驗的。所以到今年第7屆,我們認為它有很好的社會價值,有引領的作用,我們一直會以一種心態和方式去做下去。
趙曉:其實我覺得每一個公民都有自己的責任,我能夠把自己一年收入的十分之一貢獻給其他人,這是我的社會責任。同時我還想將來跟稅務部門再學習,將來怎么樣納稅才是最合法的。我們講企業社會責任是他們要去掏錢,然后我們在岸上看,我們的社會責任是什么?要別人做到的同時自己能不能做到?
潘剛:談到社會責任,伊利是始終承擔的企業的責任,我們對員工的培訓,包括我們對非典、張家港的大水的捐助,都是默默的在做,包括支持一些貧困大學生和小學生,這些我們都在做,可能我們沒有大規模的宣傳,在社會上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多。
趙曉:最近我們做過一個調查,過去我們講社會責任,好象是把企業放到海里去經歷風浪一樣,過去我們很多企業比較追求高速的增長,但是我研究了很多的大企業之后發現,很多大企業不見得今年增長50%,這是一種爆發的企業,很可能很快就垮了,關鍵不在于你今年增長50%,而在于你能不能持續的增長。如果你的基礎是只能建5層樓,但是你建了15層樓,肯定不行,這個地基就是社會責任。
記者:非常感謝兩位,我們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有一個啟動儀式是從10月30號,但是我覺得今天應該算是啟動,兩位也是作為我們的評委,我們共同來監守一個社會責任,包括企業家,包括媒體,包括每一個公民,我們在說別人的社會責任的時候,首先自己應該有自己的社會責任。
(東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