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國鞋業醞釀最后一擊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7日 09:38 中華工商時報
□實習生 王榮 本報記者 辜□ 面對歐盟的判決,從中國政府到制鞋商無一不感到失望,一場最后的反擊戰也在悄然醞釀 15個月的拉鋸戰后,歐盟還是為中國皮鞋出口樹起了一道屏障。 從本月7日開始,歐盟對中國的皮鞋課以為期兩年、高達16.5%的反傾銷稅,其中金履鞋業1家因獲得市場經濟待遇,被征收9.7%的反傾銷稅。 面對歐盟的判決,從中國政府到制鞋商無一不感到失望,一場最后的反擊戰也在悄然醞釀。 “我們決心配合單個企業,針對歐盟不給予企業市場經濟地位、反傾銷調查不公正、反傾銷稅不合理等事宜,向歐盟地方法院提起訴訟。”“歐盟對華鞋產品反傾銷應對聯盟”發起人吳振昌近日對本報記者表示。 而商務部也在釋放著耐人尋味的信號,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崇泉日前稱:“中方將密切關注和評估事態的進一步發展,保留采取相應措施的權利。” 顯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歐盟終裁似乎并不意味著“一槌定音”,盡管反擊戰的結果仍充滿了未知。 中國鞋業的反擊 其實,從法律上說,歐盟的終裁結果仍可以改變。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建議,目前我國企業聯合歐盟進口商和其他利益相關團體向歐洲法院起訴,同時還要準備向世貿組織起訴。 據一位法律專家介紹,根據W TO的法律規定,W TO成員國如果對他方做出的反傾銷裁決不滿,成員國政府可以向設在瑞士日內瓦的爭端委員會提起申訴。此外,歐盟做出裁決后,我國鞋類企業、協會仍可以向設在盧森堡的歐洲初審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甚至,如果對歐盟的行政裁決不滿,中國出口商、歐洲進口商以及歐洲普通消費者都可以提起行政訴訟,對初審法院裁判結果不滿的,還可以向歐洲高級法院上訴。 對此,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辦公室一位官員對記者透露,雖然商務部近期沒有采取具體應對措施,但會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也一定會采取相應的措施。“我們和歐盟的磋商已經告一段落,不排除考慮訴諸W TO的可能性。”這位官員表示。 上述官員還建議,“企業目前急需與歐盟的進口商、零售商合作,向歐盟地方法院訴訟。” 這種觀點和民間不謀而合。以“歐盟對華鞋產品反傾銷應對聯盟”為代表的訴訟隊伍業已摩拳擦掌,“反傾銷是歐盟強加在我們身上的政治行為,我們需要政府的幫助和努力,也應該通過法律這一相對公正的渠道尋求解決辦法。”吳振昌表示。 據吳振昌介紹,聯盟早在今年3月便開始聘請相關律師、經濟分析師等應對歐盟的反傾銷調查和起訴。“我們決定提供法律服務和資金支持,支持企業代表,向歐洲法院提起訴訟。”他表示,最快預計本月底,涉案企業就會向歐洲法院正式提起訴訟。 同時,中國皮革協會主任緊急應對小組負責人衛亞菲也在此間對記者表示:“協會不僅會將企業的聲音反映給商務部,同時還全力支持民間企業的單個抗訴。” 顯然,政府、商會、企業正在形成一股合力,為中國皮鞋清除出口歐盟的壁壘做最后的沖刺。 中國鞋業的陣痛 無論如何,面對歐盟征收中國皮鞋反傾銷稅,沒有理由不產生焦慮的情緒。 “歐盟對中國皮鞋反傾銷將影響到7萬中國制鞋工人的就業機會。”商務部外貿司司長魯建華在公開場合表示。 不僅如此,據歐盟皮鞋進口商的測算,中國皮鞋的均價為每雙8歐元(合10美元),征收反傾銷關稅后,每雙進口鞋價格應會上漲超過1歐元。這一新的稅率將影響到14%的中國對歐鞋類出口。目前,歐盟市場每年需要25億雙鞋子,中國產品占據歐盟皮鞋市場35%左右的份額。 其實,反傾銷的不良反應早在半年前就開始顯現,從今年4月起,歐盟向中國皮鞋征收為期半年的臨時反傾銷稅,稅率從4.8%過渡到19.4%。而商務部外貿司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6、7兩個月,中國皮鞋對歐盟出口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了3%和4.9%。今年前8個月,中國皮鞋對歐盟出口僅增長19.2%,增幅明顯下降。 吳振昌分析,大多數歐洲經銷商都不會承擔接近17%的高額關稅,原本下給中國廠商的訂單預計將大量轉移到其他地區,估計未來兩年中至少有超過七成的涉案產品訂單會被轉移到東南亞其他國家。“兩年的時間足以使歐洲經銷商培養起新的供貨基地,中國鞋的原有優勢將被取代。” 作為全球最大的鞋業生產國和出口國,2005年中國鞋的生產總量已達到90億雙,出口貿易額為171億美元,分別占世界鞋品總量的53%和60%。然而,從西班牙焚燒中國鞋事件,到歐盟對中國鞋征收反傾銷稅,中國鞋業始終處于國際貿易的摩擦漩渦中。 尋求中國鞋業的最佳路徑 不可否認的是,盡管中國鞋業正在試圖最后的反擊,然而結果卻并不會太樂觀。 “起訴時候,要注意熟悉歐盟法律,聯合歐盟反貿易保護主義同盟軍以及運用其它可以打出的牌。”梅新育建議。而W TO研究院常務理事周世儉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則坦言,中國鞋獲勝幾率微乎其微,而W TO的案件運作周期也相當長,估計裁決出來,兩年的設限期也都已經結束。 商務部的上述官員也說,中國的皮鞋出口企業要及時分析、認清形勢,做更長遠的打算。 對于中國鞋業來說,更迫切的需要是尋找一條最佳路徑。 對此,衛亞菲稱:“從長遠發展來看,中國鞋業可以走市場多元化道路。”她指出,我國在投資東盟、非洲等地區都有優惠政策,企業可以考慮產地轉移。也可以考慮在北美、歐洲等地設廠盡量避免反傾銷。此外,“中檔鞋應該在創品牌方面更扎實,只有在皮鞋行業做大做強才能掌握話語權。” 意大利是本次反傾銷案的堅定支持者,而該國素以皮鞋塑造品牌、提高鞋的附加值見長,在北京日前舉辦的第二屆鞋業論壇上,意大利鞋業協會副主席巴林告訴記者,意大利的制鞋企業主攻高端消費群,其中3%屬于奢侈品。“鞋企不僅僅只是為了制造皮鞋,他們更重視的是悠久的制鞋文化,意大利的皮鞋代表著人們生活方式。” 然而從中國制鞋業的現狀來說,吳振昌認為,鞋是大眾消費品,不可能都制造成奢侈品。不過他承認,創立一個品牌并非易事,“這需要大量的經費,同時一個行業也不可能全部是知名品牌。” 不過,在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員院長楊承杰看來,中國鞋不必過于恐慌,“歐洲市場只占我國鞋類出口的14%,且只針對涉案的皮鞋征稅,球鞋、布鞋等并不在列,因而對中國整個鞋業的影響并不大。”他樂觀地認為,留給中國鞋企仍有一段時間。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