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查詢:

和國際市場被動接軌的中國糖價迷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 18:01 人民網

  去年糖價的火爆刺激了今年甘蔗和糖的增產,但今年2月以來國際糖價卻一路走低,國家發改委據此采取了降低國內糖價的措施,這又直接影響到蔗農和制糖企業的利益。參加中國糖業協會擴大會議的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目前中國的糖價被動地與世界接軌,但也沒必要通過行政方式來打壓,讓市場自發形成價格體系才是最合適的

  多收了三五根

  廣西來賓市的農民譚順能今年初做了件了不得的大事。他承包了100畝山地種甘蔗。而在當地,人均種植面積不到2畝。

  這位30多歲的農民敢于抓住機會。去年糖價飛漲,年均價每噸超過4500元,甘蔗的價格也水漲船高,達到280元/噸,受此刺激,譚順能決定大干一把。更讓他高興的是,今年風調雨順,將會大豐收。他估算起碼賺5萬元,但這個愿望現在無疑要落空了。

  廣西山地多,土壤偏酸性,緯度又低,這些特殊的地理因素讓種甘蔗幾乎成為當地農民脫貧的惟一途徑。在廣西,有1000萬農民種甘蔗,中國的糖廠也主要集中在廣西,它們的產糖量占全國60%以上。

  驚醒譚順能致富美夢的是今年8月18日中國糖業協會的一次擴大會議。在這個會議上,國家發改委一位主管官員強硬表示:2007年糖價的合理價格應該是3500元/噸。廣西物價局歷來是根據對來年糖價的預測,推算出當年的甘蔗收購價,因此這位官員的表態幾乎等于確定了今年的甘蔗收購價。

  3500元/噸的糖價,對應的甘蔗收購價是230元/噸。8月底,甘蔗收購價可能暴跌的消息在廣西來賓、貴港等地迅速流傳。

  “那就沒錢得(賺)了,接近成本了。”9月18日譚順能對記者說。當地每噸甘蔗的生產成本約180元,而他算上承包費及雇工費用,成本比別人高出50元/噸。

  眼看一年的辛勞,很可能化為泡影,譚順能正惴惴不安地等待甘蔗收購價的公布。

  企業更苦惱

  譚順能并不富裕,他所在的三五鄉是廣西的省級貧困鄉。憑他個人力量,根本無力承包100畝甘蔗田,這背后有糖廠的力量在推動。

  譚順能開荒的前期費用乃至種植的種子、化肥等,都得到糖廠扶持。扶持他的廣西來賓永鑫糖業有限公司還免收了譚順能每畝75元的深耕費。

  根據國家規定,廣西把甘蔗種植區直接劃分給各家糖廠,確保他們的糖料來源,糖廠也必須扶持蔗農。平時,糖廠還要義務給蔗區人工降雨、滅蟲,有時還要替新增的蔗地修路。

  由于前幾年糖價處于低潮期,廣西及相鄰的廣東、海南等省的甘蔗種植面積減少,結果去年糖價瘋漲,同時南方大旱,甘蔗減產。一下子,所有的糖廠都面臨原材料不足的問題,最終引發了各家糖廠互相搶購甘蔗的風波。

  “每個蔗區都有相當數量賣給了另外的蔗區,最終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把所有蔗區全都牽扯進來了。”廣西一大型糖廠的負責人王唐說。

  來賓東糖集團農務部經理黃壽林告訴記者,廣西的制糖龍頭企業貴糖集團公司有一天只收來了28噸甘蔗,而它每天的壓榨能力是8000噸。

  基于2005年的好年景,廣西的糖廠決定讓農民擴大甘蔗種植面積。“今年我們花了3600萬元,多開了11萬畝甘蔗地。”廣西永鑫華糖集團的副總經理姜益華說。

  他們的做法有宏觀數據的支持。目前中國的白糖年產量約為900萬噸,每年需求缺口100多萬噸,如果不考慮進口,國內還需增產900萬噸甘蔗,約200萬畝甘蔗地。

  但如今譚順能的致富冒險即將失敗,永鑫華糖的新投入也變得不確定起來,“什么時候才能收回這部分投資?”姜益華說。他認為,如果甘蔗收購價大輻波動,企業無法對將來作出明確的判斷,從而使這種支農行動成為企業巨大的風險。

  “低糖價,農民賺不到錢,對我們企業來說沒有任何好處,對制糖行業發展的損害也是巨大的。”廣西永鑫華糖集團的另一位副總經理黃安責說,他以前是來賓主管農業的副縣長(來賓三年前由縣升為市),農民增收是他的工作重點,“我們這里的農民,一年下來,惟一能得點錢的,就是賣甘蔗。”

  “而對于廣西的糖廠來說,成年在巨幅的價格波動中掙扎,也無法完成企業積累從而進行延伸行業的投資,形成真正的

競爭力。”進而導致整個行業積弱積貧,無力應對國際市場的沖擊。“黃安責告訴記者。中國的糖廠曾連續虧損近十年,累積虧損額超過120億元,而近五年才全行業盈利。

  糖價之辯

  “如果能把價格調整到合適的位置,就不會發生這種事情了。”王唐認為,收購價上升100元對農民就意味著實際收入的翻番。如果收購價在400元,農民不會冒風險,把甘蔗運往外地。但400元/噸的甘蔗價,對應的糖價要超過6000元/噸,“國家也不允許這么高的糖價。”

  “糖價和甘蔗價是連動的,糖價漲,農民也是主要獲利方,利潤并非全在企業,為什么非要將糖價維持在低位呢?”廣西永鑫華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永寧說。

  在采訪中,很多參加過今年8月在貴陽召開的中國糖業協會擴大會議的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目前中國的糖價被動地與世界接軌,但也沒必要通過行政方式來打壓,讓市場自發形成價格體系才是最合適的。

  去年開始的糖價飛漲引起了管理部門的注意――糖價從2005年年中的3000多元/噸,漲到了今年2月的近6000元/噸。國家發改委國家物資儲備局(下稱國儲)于今年1月開始拋售儲備糖。截至9月19日,一共進行了11次儲備糖拍賣,拍賣總量為110萬噸――這和今年年初估計的市場供需缺口基本吻合。

  業內人士質疑國儲拋糖的合理性,認為拋糖加劇了市場對糖價的悲觀預期。目前的現貨糖價格尚能維持在4200元以上,但期貨的價格已經預示明年的慘淡。根據鄭州商品交易所的行情顯示,主力合約0703的價格目前為3300元左右,這意味著市場認為,2007年3月,糖價將跌至3300元/噸。

  “明顯的計劃經濟思維。”廣西某白糖流通市場副總經理張哲評論到。他認為,糖價過低將導致甘蔗種植面積又一次縮水,從而可能使下一個榨季又出現糖料不足,引發更嚴重的供需不平衡,“原本是穩定價格的,但產生的效果有可能是讓供需不平衡出現得更頻繁。”

  記者9月初在廣西來賓、貴港等地采訪時,當地農民紛紛表示,甘蔗價格到了250元/噸以下,就不會再施肥,有的表示會轉而種桑養蠶,減產屬意料之中。

  由國家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副司長徐息和任課題組長的《中國食糖流通研究報告》中有數字表明,相鄰年份糖料播種面積的增減幅度最大曾達到16.5%,這個巨大數字的背后是無數蔗農對蔗價憧憬和失望的交替。

  低糖價已讓廣東和海南的甘蔗種植面積嚴重縮水,“如果廣西蔗農也不種甘蔗了,中國的糖就只靠進口?或者,一直和國際糖價接軌,萬一連續來兩個大災年,甘蔗連續大比例欠收,中國制糖企業整體歇菜,以后蔗農賣甘蔗給誰?”張哲說,“為什么不讓中國農民賺錢而是讓外國農民賺錢呢?”

  中國糖業協會副理事長劉漢德在對記者分析2006-2007榨季情況的時候表示,過低的糖價將損害農民利益。廣西有1000萬人從事甘蔗種植,占總人口的比例近20%,而全國有4000萬農民從事糖料生產。

  中國目前的人均用糖量為8公斤多,而世界平均水平為20公斤,這意味著中國用糖的增長前景巨大,而目前中國的產能尚不能滿足國內需求,這也是張哲認為反而要保護中國白糖行業的主要觀點。以人均年消費糖8公斤計算,如果價格漲到5000元/噸以上,每個中國人每年要多花20元,張哲認為,這并不是一個讓人無法承受的數字。

  然而接受采訪的各方,一說到入世后的農產品補貼及保護問題,觀點都開始統一,都認為,這是一個目前誰也化解不了的問題。

  為何打壓糖價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國際糖價可以直接傳導到國內,國儲不拋糖,價格也會跟隨國際價格掉下來,企業說打壓,實際是對管理部門穩定糖價的誤讀,純粹是站在企業利益的角度來解讀國家穩定糖價的行動。”某接近核心決策層的權威人士透露。

  該人士認為,如果不提前部署,會導致甘蔗種植面積激增,而甘蔗的特點是種一次收三年,這就意味著會引發連續最少三年的供大于求,而國儲又沒有大量收儲的財力,未來的風險巨大,還不如及時根據國際糖價提前進行調控。

  全球范圍特別今年巴西甘蔗豐產,國際糖價亦在逐步走低,截止到9月25日,國際糖價已經從2月份近19美分/磅跌至目前10.5美分/磅,跌幅近半。

  對于糖價高低,該權威人士表示,不能作簡單的對比,“糖價高,替代產品如玉米糖漿就侵占白糖的市場,獨立地看蔗糖價是沒有價值的。”

  熟稔期貨市場的張永寧則認為,玉米糖漿在糖價高于3800元的時候,是有競爭力,但玉米的價格也在飛漲,玉米糖漿的成本競爭力會在市場的力量的左右下與蔗糖逐步平衡。“糖關稅的世界平均水平為100%,這意味著,中國白糖市場實際是完全向世界敞開的,15%的關稅對國內糖價無法進行任何保護。”該權威人士表示。(文中王唐、張哲應采訪對象要求,使用化名)

  -鏈接

  中國加入WTO關于糖業的承諾

  食糖配額量的年增長率為5%,2002年食糖關稅配額量為1,764,000噸。

  配額內稅率自加入起至2003年12月31日保持在20%,2004年1月1日實行15%的稅率。資料來源:商務部網站(記者 馬韜)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