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陳同海:國內煉油商成本壓力仍較大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 00:0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本報記者 徐玉海 作為國內最大的原油進口商的掌門人,中國石化董事長陳同海在昨天舉行的中國石化股改方案現場表決會議上表示,當前國際油價有所回落,適當緩解了公司煉油板塊的壓力,但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家定價機制仍有差距。而新的國家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實施,將有望更好地協調業務板塊之間以及與消費者間的利益關系。 陳同海表示,盡管布倫特和WTI原油已跌至60美元/桶左右,但目前國內成品油出廠價約為58美元/桶(汽油、柴油折合平均價),仍然低于國際原油價格。考慮從采購原油到生產成品油之間還有成本,如果煉油板塊不虧損,則原油價格就要在55美元左右。對于相關情況,中石化等相關企業會向發改委等部門進行解釋說明。 陳同海說,中石化是世界上前幾位的原油采購商,每年從國際市場上的采購量都在1億噸左右,從股東利益出發,公司改革創新了采購機制,平均采購價格要比市場價低3美元/桶左右,僅去年,中石化節約采購成本就達22億美元。但這并不足以完全消化原油價格上升的影響。 陳同海表示,目前國家已推出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將進一步緩解煉油板塊的成本壓力。這一機制并不是與國際接軌的,而是按控制成本法進行定價的。 之所以采用這種機制,陳同海表示,是由于不僅國際原油價格受到國際大型炒家炒作的影響,而且國際成品油價也受到炒作。這使得國際成品油價格與原油價格之間的差距擴大到了最高20多美元,這樣的炒作因素,不應該轉嫁給國內的消費者。而要將其剔除,就要以原油價格為基礎,進行成本法核算成品油價格。 他透露,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前,國內成品油出廠價比國際成品油價格低2000至2500元左右,比按成本法計算的合理價格低900至1300元左右;而此輪原油跌價后,國內成品油價格還比成本法計算的合理價格低500至700元左右,比國際成品油價格低1500至1800元左右。這就意味著,即使新機制完全執行,國內成品油也低于國際價格。這種政策的結果,是既保持了煉油板塊不虧損,又能夠使國內消費者不受投機影響而利益受損。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