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 > 正文
 

中國空調業首次出現年度銷售負增長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9月15日 13:41 新浪財經

  ——2006冷凍年度空調行業盤點暨發展趨勢發布會召開

  9月14日,“2006冷凍年度中國空調行業盤點暨發展趨勢論壇”在北京國家信息中心國際會議廳召開。

  此次會議是繼成功舉辦2004冷年和2005冷年空調行業大盤點與新趨勢發布會之后,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與中國家電網的再度聯手,共同對外發布《2006年度國內重點城市空調零售市場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并對即將到來的2007冷凍年度進行前瞻分析。

  《白皮書》顯示,2006年度全國重點城市空調器零售市場銷售態勢出現歷史性拐點,從1991年國家信息中心建立重點城市零售市場監測系統有數據記錄至今16年,首次出現年度銷售負增長局面。

  諸多不利因素致年度銷售負增長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對全國156個城市、1100家專營連鎖以及百貨商場的月度監測數據整理而得出的結果,《白皮書》認為,2006冷凍年度空調業首次出現年度銷售負增長,是由諸多因素所致。

  2006冷凍年度,國內空調生產企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局面:一級市場保有量趨于飽和,64.35%的省會城市空調銷售量呈現下降趨勢;三四級城市市場開拓尚待時日,消費潛力沒有有效釋放;國際反傾銷浪潮頻發,歐盟綠色雙指令的實施對空調出口產生一定負面影響,加大國內市場壓力;原材料價格一路飆升,生產企業非可控成本大幅上升,利潤下降;生產企業迫于各種壓力所采取的整機價格上調手段所引起的市場動蕩,造成部分城市消費能力釋放后置;宏觀經濟政策調整造成的房地產實際成交面積下降所帶來的新增消費不足等種種不利因素都對空調零售市場的增長產生了負面影響。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監測結果顯示,2006冷凍年度國內重點城市空調市場年度銷售量同比下降7.24%,銷售額同比下降1.98%,與2005年度同期相比,銷售量增幅減少16.69%,銷售額增幅減少9.97%。

  2006冷凍年度整體銷售下降體現在產品分類上相對集中在窗式、壁掛和柜機上,其中壁掛和柜機銷售量同比下降分別為9.52%和5.14%,嵌入式和小型商用空調的市場比例有所上升。與整體市場態勢相同,由于2006年度特價機的減少以及低價空調的退市,銷售額下降幅度相對小于銷售量下降幅度。

  2006年度,由于各種不利因素的集中體現,重點城市整體空調市場出現了負增長局面,重重壓力之下,空調生產企業利潤空間進一步縮小,整體行業醞釀巨大變動,開始進入巨人競爭與重新洗牌階段。

  國家信息中心市場處處長蔡瑩認為,重點城市整體零售市場的下滑僅僅是空調行業目前面臨的困境之一,對于目前空調企業乃至空調行業來講更深層次威脅在于由于市場環境惡化所導致的企業應收帳款攀升、庫存積壓擠占資金現象的普遍存在,相當企業存在資金周轉困難,這些問題直接影響整體空調行業的行業安全。

  中國家電網主編呂盛華分析認為,空調行業近兩年的窘境是我國空調行業十幾年高速擴張的后遺癥,也是空調行業面臨轉型的前奏,空調行業需要建立新的競爭秩序。

  17個空調品牌被淘汰

  2006空調年度品牌競爭延續了2005年激烈殘酷的特征,截至2006年8月,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監測范圍內有銷售業績品牌由2005年的69個縮減到2006年的52個,品牌消失了17個。

  不僅如此,在剩下的52個品牌中,銷售量占有率不到0.01%的品牌為18個,占整體品牌的34.62%;銷售量占有率低于0.1%為34個品牌,占整體品牌的65.38%,在目前整體市場相對低迷的情況下,2007年品牌淘汰率有可能會高于2006年度。

  2006空調年度品牌集中度提高的特點表現較為突出,與去年同期相比,排行前20個品牌的銷售量占有率為97.03%,比2005年度集中度高出1.63%;排行前25個品牌銷售量占有率為99.65%,比去年同期增加0.9%;前20名品牌給剩余品牌留下的市場空間僅為2.97%,比去年同期市場空間縮小1.63%。

  根據監測數據結果,2006空調年度,海爾空調繼續領跑空調市場,在重點城市零售市場以銷售量占有率17.38%、銷售額占有率18.35%、銷售額占有率高于銷售量占有率0.97個百分點的業績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空調第一品牌,這一成績顯示了海爾空調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及技術領先勢力。美的、格力、志高、海信分列銷售量排行2-5名;排行前15名品牌中,國產品牌占66.67%,進口合資品牌占33.33%;國產品牌銷售額占有率高于銷售量占有率的只有海爾和海信兩個品牌,占國產品牌的20%,而進口合資品牌銷售額占有率全部高于銷售量占有率。在內外銷總體優勢上,美的空調表現突出,在全球空調市場格局中繼續占有行業領先者的地位。

  基于上述空調品牌的市場表現,海爾獲得了由國家信息中心頒發的“2006(冷凍)年度國內市場冠軍品牌”。美的依靠其產品創新和價值鏈整體優勢獲得了“2006(冷凍)年度全國暢銷空調品牌”,志高再次憑借其持續、穩健的增長,獲得了“2006(年度)最具成長性空調品牌”,海信、海爾在變頻空調領域的執著和努力耕耘則獲得了“2006(年度)變頻空調銷售最佳品牌”的稱號。

  整體平均價格上漲成為不爭的事實

  《白皮書》認為,與2005年度相比,價格平均線上升是2006年度零售市場比較突出的特點之一。

  進入2006年,由于市場、原材料價格、出口利潤下滑等綜合因素的影響,眾多生產企業已經體會到價格戰帶來的嚴重負面效應,紛紛開始以推出新產品為契機的價格調整,盡管面臨流通渠道的種種壓力,但06年度空調平均價格還是實現了一定程度的上浮。

  從主要價格段銷售比例分析,2006年度空調平均價格得以實現上升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中高價格段銷售量的增加,另一個是低價空調比例的結構性下降。

  根據2006年度分價格段平均價格同比增長數據顯示,2000-2500元、3000 -4000和5000元以上幾個價格段同比增長最為強勁,分別達到14.82%、9.51%和18.24%,而這幾個價格段銷售量的市場占有率合計達到44.83%,近一半銷售量平均價格的上漲使得空調整體價格上升成為必然。

  另外,由于生產企業在2006年度基本回避了價格武器的使用,低檔、低價空調的市場投放量大量減少,標志性特價機在重點城市幾乎消失蹤跡,從根本上講,個別價格段產品零售價格的上升,是生產企業自身在根據市場變化和市場策略調整產品結構的結果。根據數據顯示,2006空調年度,1500元以下產品同比下降46.34%,1500 —2000元產品同比下降21.75%,低價空調供給量的減少為空調整體價格的上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而2006冷凍年度,在重點城市市場,變頻空調在整體市場環境不利的情況下逆市而動,取得了銷售量占整體市場6.89%、銷售額8.45%的成績,其中銷售量比例與2005年的4.68%相比有較大幅度增長,增幅達到47.22%,在該領域中,海信和海爾表現出色,銷售量、銷售額都名列市場前茅。

  空調出口繼續增長 增幅趨緩

  在國內空調遭遇“寒冬”之際,2006冷凍年的出口市場卻贏來了一股“暖流”。據海關統計,2006冷凍年空調器出口總量為2660萬臺,同比增長7.76%,實現空調出口累計金額40.7億美元,同比增長6.12%。

  2006冷凍年,我國共向200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了空調產品。從對各國和地區的出口情況看,美國、日本、中國香港和意大利名列前四名,出口金額分別為10.5億美元、3.8億美元、3.2億美元和1.4億美元。其中,對美國出口空調高達922萬臺,占所有出口國的34%,成為我國空調出口的第一大國。

  面對國內企業對空調價格集體“喊漲”的情形,空調出口價格在2006年6、7月份略有回升。2006年7月,空調出口平均價格在每臺182.54美元,比2005同期每臺178.84美元提高近5%。在出口的空調產品結構中,獨立窗式空調占有比重最大,約為51.09%。

  其中美的空調繼2004年、2005年以中國空調行業出口第一的身份獲得“國際市場先鋒獎”之后,今年連續第三年以394萬臺(不含散件出口)的出口量高居行業榜首,“2006(年度)出口市場冠軍品牌”毫無爭議的收入美的囊中。海爾空調憑借其自主品牌出口方面的優異表現,在自主品牌出口量上獨占鰲頭。

  2007年可能成為高端“搏殺場”

  《白皮書》還指出,如果三四級城市和農村市場的開拓工作沒有實質性進展,2007空調年度銷售規模還將比2006年度有所下降,全年空調國內銷售量規模在1500萬臺左右,空調銷售數量減少,高檔空調比例增加,銷售額增長幅度超過銷售量增長。

  從中國家電網組織的消費者網上調查顯示,消費者選購空調產品將價格因素作為首選比例也略有下降,對價格的敏感度有下降趨勢。

  此外,品牌集中度在2006年度的基礎上還會提高,將出現國內強勢品牌與進口合資品牌對決的新格局,整體品牌數量與2006年度相比還會有較大幅度的減少,具有相應銷售規模的品牌將會保持在15-20個左右,品牌淘汰率進一步提高,企業兼并、資源整合現象將有所體現。

  銷售渠道市場推動作用,在2007冷凍年度將更加明顯。包括連鎖企業和生產企業在內的渠道競爭,將會逐步在三四級城市和農村市場展開,經銷渠道對于生產行業的制約作用依然普遍存在。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2,900,000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