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 > 正文
 

技術進步是節能降耗的根本途徑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9月11日 10:14 中國電力新聞網

  降低全社會能耗指標,企業是關鍵。而企業節能,技術進步是關鍵。

  靠技術進步節能空間巨大

  在傳統觀念中,說到企業節能降耗,大家容易想到的是“一度電”、“一滴油”,想到的措施是“隨手關燈”、杜絕“跑冒滴漏”等等。這些觀念和措施無疑是正確而且有效
的。但是,如果企業僅僅要求做到這一點顯然不夠,特別是對于高能耗行業。節能降耗的根本途徑,還是要靠技術進步。

  比如,火電廠等離子點火技術,其節油效果就令人震驚。業內人士都知道,火電廠不僅僅要燒煤,而且要燒不少的油。因為發電機組啟動的時候,傳統的技術是用柴油或重油點火。一臺60萬千瓦新機組,調試一次就要燒掉6000噸—8000噸燃油,今后每啟動一次平均也要燒500噸燃油。所以每個火電廠都有規模遠大于一般加油站的儲油罐。對于一個大型火電廠來說,如果僅僅通過杜絕運輸生產過程中的“跑冒滴漏”或小改小革節油,但肯定是杯水車薪,能節油1%就算不錯。而中國國電集團所屬的一家公司通過自主創新,研發出鍋爐等離子點火技術,由燒油啟動點火變為直接燒煤點火,從而可以使火電廠徹底“無油”。這樣的節能是根本性的,據測算,這一技術一旦全面應用,每年可以為我國火電廠節約燃油600萬噸以上,不僅可以為電廠節約發電成本300億元,而且等于為國家節約了一座中型油田的原油。

  我們舉的僅是電廠的例子,其實對于鋼鐵、冶金、建筑等高能耗領域,靠技術進步節能同樣存在巨大空間。

  節能技術推廣為何緩慢

  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我國工業企業在依靠技術進步降低能耗方面步伐緩慢。一方面,企業在節能技術上的投入明顯不足;另一方面,對于已有節能技術的應用推廣也缺乏熱情。原因多多,但以下兩點最重要。

  首先,體制上存在障礙。我國不少項目建設和使用是兩個單位,建設的不管使用,使用的不管建設。這就埋下了隱患。以節能燈具為例,節能燈肯定比普通燈節電,但節能燈比普通燈價格高不少。如果是自家用,我們很容易算賬:一個節能燈在使用中節約的電費如果大于買燈中多支出的費用,我們就會用節能燈。但是,建設單位想問題,其首要出發點是節約建設成本。因此,看看我們買的住房,哪個

開發商為我們裝了節能燈!所以,中國節能燈產業規模不小,但是其產品卻多數銷往國外市場。

  其次,過去我們對企業更看重產出,而對節能沒有“卡尺”。價格是硬的,節能是軟的,這就導致企業過于看重設備的價格,而將其能否節能放在了次要地位。比如,上海一家公司自主設計的耐熱鋁合金導線,可使原有線路提高輸電容量40%至60%,提高導電率7%至8%,但價格比普通電線貴15%。雖然可以降低線損達到很好的節能效果,但由于許多項目特別是市政建設項目在招標時是以“價格論英雄”,而很少過問產品使用后的節能效果,因此,這種在日本市場上占70%以上份額的節能電線,在國內普及率還不到1%。

  讓“節能警察”硬起來

  技術節能好處不言自明。要推動技術節能,還需要在政策引導與加強監管兩方面使勁。因為,如果是在節能的同時也能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的節能技術,只要清除體制障礙,企業自身就有應用推廣的積極性。但是對于那些投入大、見效慢,甚至短期內會影響到企業效益的節能技術,它的研發和推廣,就需要政策引導和加強監管。

  目前,對“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下降20%的剛性指標,有關部門正在具體分解到地區、行業,特別是對企業的考核指標中。但是,有關專家指出,“在層層建立責任制的同時,國家還有必要在財稅政策、信貸政策上,對節能技改、節能設備研制和應用出臺相應的鼓勵性政策,從而建立起有效的節能降耗激勵機制。此外,還必須加大對企業節能降耗的監管力度。

  據報道,上海是國內最早成立節能行政執法機構的城市,監察人員被形象地稱為“節能警察”。然而機構自成立以來,“節能警察”因沒有必要的權限,從未對超標耗能企業進行過經濟處罰。比如“節能警察”監察一家生產企業時,要求降低照明度,企業負責人卻說“電費我們付得起”。再比如,上海市有上千臺超期服役的變壓器,屬于明令淘汰的高能耗設備。但是如果企業不肯更換,“節能警察”就算查到了,也不能拆、不能罰、不能拉閘斷電。四川省重點監管的高能耗企業有400多家,按照規定這些企業必須制訂節能措施并向節能監察中心上報,但事實上能堅持上報節能統計數據的只有10多家。

  可見,讓“節能警察”的執法手段真正硬起來,也是提高節能效果的關鍵所在。(摘自:

人民日報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