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高油價下的中國能源戰略選擇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 00:25 中國經濟周刊
高價買油貯備,還是重塑石油價值鏈,完善石油市場的金融制度? ★文/劉榮華 石油被喻為“工業經濟的血液”,事關一國乃至全球的經濟命脈。據世界銀行統計: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每桶上升10美元,全球GDP將降低0.3個百分點,同時會加劇全球CPI物價指數上升。而從2001年年底以來, 5年內每桶石油價格已上漲了50美元。 持續上漲的油價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更甚。2004 年和2005年,我國石油進口依存度達到47.3%和44.5%,預計2006年仍將達到44%左右。高油價導致我國石油進口成本(折合)增加了1.1萬億元人民幣,給中國GDP增長帶來1.0%~1.7%的負面影響。 面對居高不下的石油價格,我國應該如何應對?石油進口依存度如何降低?筆者認為,除了增加國內開采量外,更重要的是,國家不應在此高價下再買單貯備石油,而應該著重從石油價值鏈和石油市場的金融制度上加以制衡。 加快國內石油勘探開采力度 國際油價上升的比價效應,雖然實質性推動了能源相關品種價格的大幅上升,但也為我國能源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擴張機遇。 至2005年年底,全球石油已探明可采儲量為1636億噸,原油產量為38.95億噸,石油消費量38.37億噸;全球天然氣已探明剩余可采儲量為179.83萬億立方米,產量2.76萬億立方米。而至2005年年底,中國原油已探明剩余可采儲量僅為22億噸,位居世界第13位;中國天然氣已探明可采儲量僅為2.35萬億立方米,位居世界第17位。如果按人均擁有量計算則排名更低。不過,我國國內石油勘探開采依然大有潛力。 據中國石油協會初步統計,我國地下2000米以上的煤層瓦斯資源為30萬億~35萬億立方米,其儲存量在全球僅次于俄羅斯與加拿大,但目前實際利用量僅為6億立方米。在國家對煤層氣開發采取鼓勵政策的背景下,預計2010年產量將達100億立方米,這也不過相當于可采總貯量的萬分之三。可見,煤層氣開發未來增產前景很大。 此外,我國沿海大陸架的石油勘探開發前景也令人樂觀。7月13日新華社發布消息稱,我國在南海珠江口盆地獲得天然氣重大發現,初步估算天然氣資源超過1000億立方米,有望成為我國海域最大的天然氣發現。這一重大發現證明,我國南海深水海域具有較大的油氣資源潛力,其中,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一個油氣富集區。 新疆和西藏也是未來石油開發的重點地區。據權威專家預測,該地區未被發現的可供采油氣田仍然存在較大的數量。我國應在資金、人才、政策方面予以重點傾斜,引進外資開發也是一個好辦法。 加強替代能源的綜合開發利用 我國是煤炭產銷的國際第一大國。這種資源優勢,使得我國以煤炭為生產原料的煤化工企業相對于以石油和天然氣為原料的化工企業而言,具備較大的成本優勢。 在此背景下,可進一步提高我國特大型煤礦的集約化程度,以發展我國的煤化工業。比如內蒙華電、兗州煤業等上市公司可以借助國有控股并吸收民營經濟實力,做大做強,整合成跨地域性的集團公司。內蒙、山西、新疆、東北三省的國有企業也可以通過整合,打造一批大型化工企業集團。 山西是我國第一煤炭大省,如果將低熱值煤炭的80%用于合成分解為液化氣(目前只是小批量生產),建設新的全國網絡管道,實現對我國中南部地區的工業用和民用輸氣,則我國的油氣進口數量將大大減少。 對于國內水電能源及其它派生能源,國家也要制定創新發展政策。通過整合開發云南、四川的瀾滄江、金沙江、怒江等長江上游主干支流,大力發展梯級水電站;通過加大國家投資、吸收民營經濟參股、必要時境外融資上市,加大對西藏地熱資源如羊八井地熱能源的開發;加大投資力度,提高對風能、核能等清潔能源的利用。總之,在國家目前財力比較充沛的情況下,通過系列優惠政策并配合相關輿論導向,吸引一些有實力的民營資本參與,加大對上述能源的傾斜投資。 筆者通過能量模擬數據模型測算:如果我國能實現原煤以每年1.6億噸轉化成煤氣等煤化工,并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風能、核能、全國水電能源以每年25%的速度遞增的話,則十年內我國能源對外依存度可從目前的44.5%下降到2016年的31%左右。 多渠道進口石油 8月25日,中國與委內瑞拉簽署了能源合作等一攬子協議。委內瑞拉允許中國企業在其15個地區加大投資開采石油(這些地區已探明的石油儲量達一億桶),并可以合資修建輸油港口、投資建設新的煉油廠。同時,委內瑞拉還將增加對中國的石油出口。這表明,中國石油力量已深入南美最大、世界第五大的石油出口國委內瑞拉。 借此良機,中國應抓緊協議的落實,并加快鋪設到太平洋口岸的輸油管道,爭取在2010年之前,將目前從委內瑞拉進口的原油量從每日50萬桶(折合一年進口2200萬噸),提高到每日100萬桶(折合4400萬噸以上)。 如此,我國就可以逐步分散目前主要依賴中亞、中東等地的石油進口格局,實質性緩解由該地區地緣政治危機而引發的能源進口風險。 打通大西南水上運輸通道 目前我國進口的石油多以原油為主,但超過半數的原油加工產能大大落后于沙特等中東大型煉油廠,生產成品油的成本也因此較高。從成本統計分析:進口中東一噸成品油或10立方米液化汽的價格,比國內進口原油后煉化成一噸成品油或10立方米液化汽的價格,要低110元左右。因此,如果開通一條從紅海—霍爾木茲海峽—南海金蘭灣—湄公河—瀾滄江的成品油運輸線,不僅將增加一條國外成品油進入中國的通道,同時可大大降低成品油運輸費用,我國西南、中南8省區的能源供應成本也將大大減少。筆者初步核算:一旦開通此條進口通道,十年可以節約進口運輸成本1000億元,并可產生綜合效益3000億元人民幣左右。 據《中國水運報》不完全統計,瀾滄江—湄公河航道通航五年以來,通過該航道進出的貨物已突破百萬噸,以中、老、緬、泰四國航運企業為主,參與營運的客貨船也已超過百艘。但開通瀾滄江—湄公河的國際航運后,對成品油運輸安全、運輸品種多樣化、船舶技術水平提高、船舶大型化等問題,仍需我國主管部門加以重點考慮。 增強話語權 力爭定價權 目前,決定世界石油定價的有兩大集團,一個是通過金融市場形成定價機制的美歐集團(紐約和英國布倫特原油期貨市場),一個是通過調節石油供給來影響國際石油價格的歐佩克石油組織。作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費國, 我國不僅沒有國際石油定價權,甚至連話語權都沒有,這的確是一個悲哀,也是不合理的!如果要增強我國的話語權,進而成為定價中心,應加快、加強在金融制度和市場建設方面的努力及完善! 首先,我國應逐步建立和上市自己的煤炭、水電、石油類品種的期貨市場,形成我國自己的能源價格定價中心來影響國際價格,增強在國際市場中的話語權。 溫家寶總理曾經在我國期貨市場制度安排中明確批示:試點燃料油期貨,完善交易機制,逐步推出石油期貨。上海燃料油期貨兩年來上市和成功運行,對我國下一步開展石油期貨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但是,燃料油期貨是一個偏小的石油系列品種,我國年消費量僅4600萬噸,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也屬于消費走下坡路和即將淘汰的品種,所以我國必須要有原油、汽油、石油液化氣、柴油等真正與國際產銷市場接軌的大宗油品期貨。 其次,話語權僅是一種影響力而非價格決定權,面對日趨復雜激烈的國際競爭,進一步完善我國石油市場體系,盡快推出和豐富石油期貨合約,已是大勢所趨。上海期貨交易所近期提出,要加大能源商品期貨的開發力度,研究開發原油和成品油期貨,以期形成完善的能源商品期貨系列。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筆者認為,發展石油系列期貨的長遠目標是,建立一個能夠反映中國國內成品油市場供需關系、消費結構和季節特征的成品油期貨市場,形成國內成品油基準價格體系,為政府宏觀調控提供科學依據和有效手段,科學引導生產和消費,合理配置石油資源。只有這樣,才能更多地反映中國國內市場的供求關系,更多地被國內企業用來作為安排生產和進口的重要定價參考。筆者相信,通過上述金融制度的安排和建設運營,中國在石油方面的話語權一定會通過“中國石油價格”變成“亞太石油價格” 乃至“國際石油價格”!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