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東航危機調查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 16:54 東方今報
王志強 楊婧 是什么讓這家曾經輝煌一時的上市公司時過境遷走入困局?是什么導致這家曾經“盈利能力最強”的民航業驕子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演繹的傳奇褪去顏色?東航的危機可能只是中國民航業整體困境的一個縮影,一次爆發。 2006年上半年,繼第一季度虧損9.55億元之后,第二季度東航又產生5.45億元的大面積虧損。 這將是這家中國第三大航空企業成立以來出現的最大經營性虧損,也是自南航去年曝出17.94億元人民幣巨虧以來,中國又一家國有大型航空公司陷入深重的經營危機之中。 從表面上看,造成東航今年上半年巨虧的原因,可歸結為航空燃油價格持續暴漲,民航業競爭加劇以及始于2002年的民航業重組導致的經營費用大幅度攀升。然而,顯然難以憑借這些說服投資者。 同樣在國內航空市場最不景氣的2005年,國航(0753.HK)卻大賺24億元,而上航、廈航等幾家地方航空公司,也一直實現著逆市盈利。 “今天的東航實際上已經不堪重負。”7月19日,一位前東航總裁在接受采訪時說。 那么,作為國內最早改制上市、在國內民航企業中一直保持領先地位的東航,是如何一步步走入今天的困局的? 1997年6月到10月間,東航成為國內首家在香港、紐約和上海上市的民航企業,當時一共募集資金近30億元。上市以后,東航曾擁有許多較佳的發展契機。遺憾的是,東航并沒有抓住這些機會。相反,為貫徹落實大公司戰略,它在5年內連續重組了五家航空企業。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正是由于在重組過程中支付了大量的改革、改制成本,才無可挽回地造成了東航在主業競爭力上發生了持續衰退效應。 而且,由于體制原因,目前在東航及其大股東——東航集團身上,依然存在著非常嚴重的計劃經濟和行政管理色彩。 據了解,東航集團旗下的14家分公司大部分由民航各省分局轉制而來,其人員和財務涉及地方利益,整合的難度本身就很大,整合不好的直接后果是航線整合不力,運力調配不能統一,結果既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也增加了成本開支。 公司治理結構難以完善,不僅造成管理上的問題,更在客觀上造成了東航在戰略上不斷錯失機遇。而戰略缺位帶來的損失,對東航來說更是難以估量的。 如今的東航,正處在十字路口,一方面飽受磨難,另一方面又在等待著新生。眼下,與上海航空合并及引進外國航空公司成為戰略投資者,或許是種種拯救東航設想中比較明確的指向。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