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傳媒大鱷維北公司造勢打壓競爭對手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 11:37 中國產經新聞
本報記者 陳淑亞報道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傳媒大鱷維亞康姆戶外傳媒廣告(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維北公司)買斷,北京巴士股份有限公司旗下5800輛公交車的車身廣告權,表示廣告價位將提升50%。并放言將向北京公交公司下轄的所有線路車輛進軍,而公交總公司則是其下一步的公關目標,“通過買斷或合作的方式,拿下所有的巴士廣告并非是不可能的”。 “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戶外廣告市場競爭將會日益激烈。”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他還指出,在對戶外媒體資源的搶奪中,某些外資機構以非市場手段打壓境內競爭對手,妄圖進一步低成本占據資源,占領市場,應當引起業界和相關政府機構的關注。 造勢打壓競爭對手 “到2009年年底,維北公司都無法買斷北京公交的全部車身資源,而且也不會與七彩達成任何形式的合作。因此,通過買斷或合作的形式,拿下所有的巴士廣告實屬不可能。”8月23日,七彩集團下屬的北京七彩時代傳媒廣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七彩)一位中層領導在面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如此表述。 《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目前的北京公交集團所屬1.7萬輛公交車的車身廣告的經營是三分天下。分別為北京公交廣告公司、七彩公司、維北公司。 其中北京公交廣告公司為北京公交集團所屬國有廣告公司,擁有北京市165條公交線路、4000余輛公交車車身媒體的廣告經營權;至2009年年底七彩擁有6600多輛車身媒體獨家廣告經營權;維北公司擁有北京公交集團下屬北京巴士股份有限公司(7字頭和8字頭126條線路)5000輛車身媒體5年獨家廣告經營權。 “在明知壟斷北京公交車身媒體市場不存在可能性的情況下,我們認為它是在故意制造言論,混淆視聽。”對于維北公司的說法,上述中層領導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 記者試圖聯系到維北公司相關負責人,然而幾經周折,其公司內部始終不肯接受媒體的正面采訪,其市場部的一名工作人員一再強調,“目前,我們不愿對這一事件發表任何看法。”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場分析人士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述了他的觀點:目前,在處于公交改革的敏感時期,發表此種言論,難免會懷疑其真實用意。他分析不排除兩種可能性,一是干擾競爭對手的交易,蒙蔽不知內情的廣告主,以起到打壓競爭對手的目的。二是不排除向有關機構施壓,達到影響公交廣告的進一步改革的目的。 “這種做法毫無遮掩地反映了傳媒大鱷搶占國內戶外媒體資源的迫切心理,值得引起業界和主管部門的重視。”他進一步指出。 中國市場誘惑力巨大 數據顯示,2004年國內戶外廣告市場銷售額達160億,成為僅次于電視和報紙的第三大廣告媒體,中國的戶外廣告占到全部廣告份額的12%,正成為全球第五大廣告市場。“加上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的拉動,戶外媒體的巨大發展潛力不容置疑。”中國廣告協會副會長孫英才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說。 中國戶外廣告的巨大市場誘惑力不但吸引著國內廣告業國際廣告媒體也爭先涌入國內市場。中國五大傳統戶外廣告商之一的白馬戶外早在2003年就被一家外資企業收購。2005年,號稱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大戶外廣告集團JCD旗下的子公司德高貝登先后收購了另外兩家中國傳統戶外廣告公司,分別是媒體世紀與媒體伯樂。 業內人士指出,戶外廣告豐厚利潤形成的高速增長,使得新型廣告媒體與國際廣告巨頭紛紛介入,將會給這個行業帶來更大的變數。 “戶外媒體實質上是一種稀缺性資源,在市場初期,單純依靠資金進入,從而達到占有市場的目的,等于是變相抬高了門檻,不利于國內企業與外資企業間的公平競爭。”北京另一戶外媒體廣告公司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他認為過早地掀起大肆并構風潮對民營企業的行業介入有失公允,也不利于其他領域企業的發展。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