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核重視人才培養打牢持續發展基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9月06日 09:21 中國電力新聞網 | |||||||||
據經濟日報訊7月25日至29日,美麗的大亞灣核電基地迎來69名來自國內11所知名高校的代表。他們齊聚大亞灣,共商促進核電領域產、學、研結合的大計。 兩年來,為滿足核電加快發展對人才的需要,中廣核集團肩負核電發展“主力軍、種子隊”的使命,建立了專業化核電人才培養體系。中廣核集團董事長錢智民告訴記者:“通過我們建立的專業化核電人才培訓體系,到2010年我們可以為國家培養一支近1.2萬人的核
大亞灣核電站記錄了我國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從起步到發展的歷程。上世紀80年代初,中廣核集團探索出一條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經濟可行的中國改進型壓水堆技術路線—CPR1000,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核電工程管理和運營管理體系,為我國核電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核電人才培養意義重大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健超認為:“同樣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是,在這一歷程中,中廣核集團積累了與國際水平接軌的核電人才培養經驗。” 核電站技術含量高、安全要求嚴,高素質的核電站運營人才隊伍是核電站持續安全運行的根本保證。早在大亞灣核電站建設初期,中廣核集團就先后從300多名自全國各地選拔的“出國學習候選人”中精選114人,分批送往法國、英國,學習核電站生產和管理技能。電站投產初期,他們嚴格實施中方員工與外方專家一對一的“影子培訓”。通過全員上崗授權培訓、考核和認證,大亞灣核電站運營隊伍的技術水平持續提高。 1994年以來,中廣核集團斥巨資引進了兩臺單臺價值超過1億元人民幣的全范圍模擬機及大量先進培訓設備。截至目前,已自主培養主控室操縱員213名,高級操縱員132名。 中廣核集團與法國、南非、韓國的十多個核電站建立了姊妹電站關系,與法國高等技術學院等院校建立了人才培養合作關系,實現了核電人才在管理理念、專業技術上與國際接軌。 在滿足自身發展需要的同時,中廣核集團還為秦山核電站二期、田灣核電站培養了近100名核電專業技術人才,其中有的已經成長為上述核電站的負責人。有十多名技術人才被選送到世界核營運者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擔任高級職員或技術評審專家。當初為大亞灣核電站培養高級操縱員的法國電力公司,多次選派技術人員來中廣核集團培訓。中廣核集團成為國內核電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為核電人才提供保障
錢智民告訴記者,近年來,國家作出了加快核電發展的決策,先后批準了核電中長期規劃和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作為惟一以核電為主業的中央企業,建立適應國家核電發展需要的專業化核電人才培養體系義不容辭。 中廣核集團把建立專業化的核電人才培養體系提升到集團戰略高度,對未來10年的人力資源需求進行預測,制定了科學的人才培養規劃,計劃用3年至5年時間,通過實施專業化核電人才培養工程,造就一支結構合理、專業配套、素質優良、協調發展的核電人才隊伍。經過縝密策劃和籌備,以中廣核集團核電學院為龍頭的全方位、多層次的專業化核電人才培養體系確立,錢智民擔任核電學院院長。 據介紹,中廣核集團核電學院建立了管理培訓、核電運營培訓、核電工程培訓和與高校聯合辦學四大支柱體系。其中,管理培訓旨在培養核電各級管理干部和新員工;核電運營培訓旨在培訓核電運營管理專業技術人才;核電工程培訓培養核電工程設計、工程管理人才;與高校聯合辦學培訓,為核電人才的快速成長提供多種渠道。清華大學教授奚樹人認為,這一專業化核電人才培養體系克服了以往高校人才培養缺乏實踐性和企業人才培養渠道分散、沒有統一規范的缺陷,是核電人才培養方面的一項創新。 今年,一支支胸前佩戴中廣核集團“白鷺”徽標的專業化核電工程管理隊伍,陸續進駐遼寧紅沿河核電現場和福建寧德核電現場。中廣核集團專業化的核電人才培養體系,逐步具備了向多個核電新項目輸出專業核電人才的能力。 根據核電運營培養計劃,大亞灣核電運營培訓基地每年可培養900名合格的核電站運行管理人員,到2010年,中廣核集團運營管理專業技術人才將達到7000人左右。到2010年,中廣核集團工程設計和工程管理人才隊伍將突破4000人,能同時承擔5個以上核電項目建設,滿足中廣核集團“十一五”期間及后續核電項目建設需要。與此同時,聯合辦學模式取得了豐碩成果。按照與上海交大等9所高等院校簽訂的合作培養核電人才協議,中廣核集團已培養了大學畢業生近150人。中廣核集團經營管理、科研開發領域人才培養也向縱深拓展。按照集團制訂的管理領域緊缺人才、數字化運行技術人才等專項培養計劃,每年選派青年技術骨干出國培訓。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今天的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恰似兩個黃鸝,而中廣核集團培養的核電專業技術人才正如展翅高飛的白鷺。一批又一批核電專業技術人才在核電大發展的春天里“展翅飛翔”。(楊陽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