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缺電已成為歷史了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8月25日 08:48 中國電力新聞網 | |||||||||
2004年7月7日,人民日報華東新聞《長三角》專刊對滬蘇浙缺電情況進行了報道。 如果粗放的增長方式不轉變,電力建設仍然是無序、盲目和低水平的,那么,長三角現在暫時的、脆弱的電力供需平衡,遲早會被打破,“短缺—過剩—短缺”的怪圈也很難突破。
缺電大省,安然度夏 時值處暑,逼人熱氣遲遲不退。但今夏長三角明顯少了此起彼伏大呼缺電的聲音,“開三停四”、“拉閘限電”也鮮在媒體上出現。 在缺電最甚的2004年,全國有24個省份拉閘限電。浙江成為全國“頭號”缺電大省,有人驚呼:“浙江缺電之害,猛于SARS!”去年,該省缺電量占全國14以上,達850萬千瓦。不得已,這個旅游大省規定:除重大節日外,景觀照明、亮燈工程和霓虹燈、廣告照明一律停用,讓電于民。 今年,情況明顯好轉。6月下旬,浙江省政府新聞辦專門召開2006年電力迎峰度夏新聞發布會,稱“今年供用電總體好于去年”,主要表現為:用電需求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電力供應總量顯著增加;拉閘限電大幅度減少,居民生活和重要用戶基本用電得到保證。 上海情況也不錯。今夏,上海最高氣溫幾度沖破38攝氏度,用電最高負荷也直逼2000萬千瓦。盡管如此,上海沒有出現令人擔心的大規模限電。雖然尖峰用電負荷還存在缺口,但基本做到了“不拉電,少限電”。不僅如此,一些參加錯避峰的企業加班用電申請也獲得批準,是幾年來用電形勢緊張的首次突破。 江蘇,也曾是缺電大省,2004年缺電在800萬千瓦左右。當年,江蘇省新增發電能力500萬千瓦,2005年新投1000萬千瓦機組,2006年繼續有800萬千瓦機組投運,3年內江蘇省發電能力翻一番。今年,江蘇省投資152億元用于電網,全省連續4年的嚴重缺電局面趨向緩和,今年全省僅安排了500萬千瓦的錯峰限電計劃。 早在2004年,國家發改委官員就曾預言,2006年全國缺電形勢全面緩和。看來,這個預言應驗了。 “目前,既看不出供不應求,也看不出供過于求。”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曹玉書教授認為,一方面,近幾年電力建設加快,裝機容量增加,電力供應有了很大改善;另一方面,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節能降耗成為越來越多人的自覺行動,需求側管理得到加強。 “電力過剩”?為時尚早
不缺電了,長三角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 目前來看,還不能這么樂觀。 首先,電力供求平衡是個動態的概念。專家認為,目前供求平衡還比較脆弱。 今年6月,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在一個新聞發布會上指出,隨著迎峰度夏前又一批電廠建成投產,今年下半年電力供需形勢將總體平衡,不僅扭轉自2002年6月以來出現的電力供應緊張局面,而且成為我國電力發展史上又一個轉折點。在回答記者關于“現在是不是已經出現電力過剩”的問題時,張國寶謹慎地說,目前只是在原來的緊張狀況下有所緩解。 專家們也表示,判斷電力過剩還為時尚早。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對電力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尤其是長三角地區,經濟相對發達,電力缺口很大。 以浙江為例,盡管沒有出現前年和去年那樣窘迫的大面積缺電,但局部缺電和電力缺口的不穩定性依然存在。溫州、臺州、寧波、杭州的部分地區,由于局部電網結構相對薄弱、基建工程受阻等原因,區域電網制約較為突出,可能會導致機組不能滿發,有電送不出、有電用不上。同時,夏季高峰時期發電容量備用較小,電力平衡尚有缺口。另外,受調峰機組出力不盡穩定、外省自身電力供需平衡的變化、高溫少雨天氣的持續程度等因素影響,電力缺口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浙江省電力公司有關人士指出,該省由“全年性缺電”變成了“時段性缺電”。 節能降耗,永恒話題
裝機容量增長過快的隱憂依然存在。 數據顯示,1987年我國發電裝機容量突破1億千瓦,1995年超過了2億千瓦,2000年跨上3億千瓦臺階。進入新世紀,電力工業進入歷史上的高速發展階段,2004年突破4億千瓦,2005年超過5億千瓦。預計到2010年,將接近8億千瓦。 自2004年初,國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堅決制止違規電站建設,一部分違規項目停建,電力行業無序建設、盲目布點的勢頭得到一定遏制,違規電站清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果。但在前幾年電力供應狀況緊張的刺激下,各地建設電站的沖動仍很大,燃煤電站比重增加,一批違規建設的電站尚待處理,難度很大,如不有序建設,將導致電力結構的惡化。 8月16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對內蒙古新豐電廠項目違規建設和發生的重大施工事故嚴肅處理,又一次對電力建設的大干快上敲響警鐘。 曹玉書指出,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電力需求還會進一步增加,但是,在建設節約型社會過程中,電力需求應是收斂型的。另一方面,隨著一些在建電力項目的投產,電力供應也會保持一定增長幅度。所以,未來一段時間,應該不會出現嚴重缺電的局面。需要擔心的倒是,電力會不會過剩?“這取決于宏觀調控的措施能否落到實處。如果盲目投資,大干快上,那么,出現產能過剩也不是沒有可能。” 其實,早有專家預言:在今年達到基本供需平衡之后,明年就會出現電力產能過剩。那時是否又會鼓勵人們用電呢? 上海大學教授、電力專家言茂松說,裝機容量過剩的擔心確實有道理,如果“過剩”,電力投資企業要面臨償還貸款等很多壓力。他指出,目前的電力供需平衡是不穩定的,而非持久的平衡。這幾年是電源建設的高峰,如果電力項目都投產,平衡就會被打破,一些電廠發出的電可能賣不出去,很多的銀行貸款可能就會變成壞賬。 但言茂松強調,這里說的是裝機容量過剩,而非一次能源的過剩。發電除了需要機組以外,還需要煤、油、水等一次能源。而這些恰恰是我們短缺的。“上了那么多電廠,煤、油、水從哪里來?排出來的灰塵怎么處理?這些都是問題。因此,保護煤、油、水這些一次能源,這是永恒的話題,與電力供應多了少了都沒有什么關系。” 能源依賴,亟待減輕
今年,國家首次明確提出了單位GDP能耗降低4%左右的約束性發展指標,密集出臺了一系列節能降耗的措施,半年內就安排5.4億元國債資金,支持了98個重點節能項目,可8月1日公布的最新能耗統計數據讓人頗感意外——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不降反升0.8%,煤炭、石油石化、有色金屬、電力等行業能耗水平均有所上升。 而對于長三角而言,能源緊缺的矛盾緩和之后,原來經濟運行中的諸多問題是否就可以暫時掩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腳步是否就可以放慢一些? 從國家有關部門發布的全國各省市區2005年GDP能耗公報看,滬蘇浙表現總體不錯,不過,在單位GDP電耗方面,江蘇、浙江這兩個經濟大省的數字相對都比較高,這說明,長三角的經濟結構調整以及節能降耗依然任重道遠。 長江流域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徐長樂指出,長三角經濟增長總體上還是粗放型的,這種經濟結構對能源的消耗較大,電力供求矛盾比較突出。隨著一些大型水電項目投產,加上長三角各地紛紛上馬火電項目,一些企業自備發電,電力供需可以達到暫時的平衡。 但他認為,這種平衡本身有問題,能源結構非常不合理,包括核能、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潮汐能等新能源比重還很低。火電占絕對主體的能源結構如果不改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又從何談起。“電力建設固然要有量的增加,但更要有質的提升,要把完善能源結構作為重中之重。” 幾乎所有專家都認為,能源消耗的增長仍然快于經濟發展,主要還是源于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這種狀況與我國人均資源有限的國情非常不符。因此,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減少對能源的過度依賴。同時,關停高耗能、高污染的小火電和企業自備的發電設備,提高能源的綜合利用效率。這方面,經濟走在全國前列的長三角地區也應當作出表率。 對于長三角而言,一種理想的模式是,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努力構建節約型社會;同時,不斷改善能源的結構,提高新能源的比重,加強電力建設規劃,完善電力建設投資的體制和機制,這樣,在經濟發展與能源供應之間,就會逐步形成一種更高層次的平衡。反之,如果粗放的增長方式不轉變,電力建設仍然是無序、盲目和低水平的,那么,現在暫時的、脆弱的電力供需平衡遲早會被打破,“短缺—過剩—短缺”的怪圈也很難突破。(摘自: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