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 > 正文
 

劉振亞:加快建設堅強國家電網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8月21日 09:50 中國電力新聞網

  加快建設堅強國家電網 促進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

  國家電網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劉振亞

  [摘要]本文從國際國內能源發展形勢出發,分析了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迫切解決的能源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必須立足國內;闡述了
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重點、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國家電網對促進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和重大作用。

  能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世界能源需求增長強勁,供需矛盾日趨緊張,能源消費中占主導地位的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競爭更加激烈。受需求預期、生產能力、儲備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國際能源價格,特別是

石油價格持續上漲,對全球經濟、尤其是對國際能源市場依賴較大的國家的經濟發展形成較大制約。同時,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直接威脅著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未來較長一段時期,世界能源將繼續維持以化石能源為主的消費結構,保障供應和保護環境成為世界能源可持續發展共同研究的戰略課題。

  立足國內是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要求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力爭2020年以能源需求翻一番保障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作為經濟快速增長和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國能源供應面臨巨大挑戰。能源安全已經成為事關國家安全、事關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的重大戰略問題。

  我國一次能源蘊藏總量比較豐富,水能資源蘊藏量居世界第一,煤炭探明儲量居世界第三,煤炭資源占全國化石能源資源總量的90%以上。能源資源分布與生產力發展不平衡,煤炭資源的2/3以上分布在北方,水能資源的80%在西部,而2/3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中東部地區。

  目前,我國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產和消費國。但我國人均資源擁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人均能源消費不到發達國家的1/4,能源供應壓力較大。同時,能源發展中還有許多突出矛盾和問題迫切需要解決。一是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我國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達70%,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國家之一。煤煙型污染是我國大氣污染的最主要因素,目前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東部地區已基本沒有大氣環境容量空間。二是資源配置矛盾突出。長期以來,電源建設就地平衡思想占主導地位,形成了大規模、長距離北煤南運的基本格局。近幾年,電力供需緊張,東部地區火電機組裝機增長迅猛,運力緊張,煤價上漲過快,小煤窯發展失控。從長遠看,東部山東、河北、遼寧等產煤大省的煤炭資源面臨枯竭,而江蘇、浙江、上海等缺煤省(直轄市)電力需求將持續增長,通過煤炭長距離運輸、就地發電、自求平衡的發展方式將難以為繼。不但運力瓶頸問題難以解決,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問題也將十分突出。三是能源利用效率較低。我國能源技術水平整體落后。煤炭工業產業集中度低,增長方式粗放,清潔化利用較差,煤炭企業的回采率平均只有40%左右。小火電機組比重較大,全國單機容量10萬千瓦及以下的火電機組約占全部火電機組的30%。經濟增長方式粗放,能源利用效率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單位GDP能耗是美國的4.3倍、德國和法國的7.7倍、日本的11.5倍。四是利用國外能源的難度和風險加大。從1993年起,我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2005年我國能源自給率達到90%以上,但石油對外依存度為42.9%,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和第三大石油進口國。國際環境對我國石油的大規模進口較為不利,成本也越來越高。

  總體來看,我國能源發展存在供不應求、結構失衡、效率偏低、污染嚴重等突出問題和矛盾,對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形成了較大制約。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堅持立足國內,走有中國特色的能源可持續發展之路。這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必然要求。一是我國地域廣闊,能源資源儲量比較豐富,通過加大勘探開發力度,綜合利用各類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夠有效支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需要。二是全球日益加劇的能源供需矛盾限制了我國大量進口能源資源。三是過度依靠進口不利于保障國家安全。四是有利于減少國際上“中國能源威脅論”的負面影響,營造良好的國際能源合作外部環境。

  我國能源發展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我國能源資源稟賦與需求特點出發,順應國際能源發展多元化、清潔化、高效化的潮流,堅持節約優先、立足國內、煤為基礎、多元發展的方針,加大能源開發力度,優化能源布局和結構,提高能源開發和利用效率。在國內能源開發環節,高效清潔開發煤炭資源,推進煤電一體化、集約化開發,大力發展水電,加快發展核能、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提高能源供給能力。在能源輸送環節,綜合運用輸電、輸煤、輸油和輸氣等能源輸送方式,提高能源輸送和配置效率,建立全國乃至更大范圍能源資源配置的格局。在能源消費環節,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加大電能對其他能源的替代程度,特別在交通運輸行業,加快發展交通電氣化事業,大力發展電動汽車,減少對相對缺乏的石油資源的過度依賴。在國際能源合作環節,積極參與世界石油、天然氣、煤炭、電力等資源的開發與合作,對我國能源供應進行有效補充,在開放的格局中維護國家能源安全。

  發展特高壓電網是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電力是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為主體,電力為中心,石油天然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面發展的能源供給格局。電網是能源產業鏈的重要環節,是能源、特別是電力輸送的樞紐,具備優化能源資源配置方式、提高能源資源配置效率的基本功能。電網越堅強、覆蓋范圍越廣,越有利于提高能源優化配置的規模和效率。研究表明,特高壓電網具有大容量、長距離和低損耗送電的特點。從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出發,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加快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重點、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的國家電網,對解決我國能源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構筑穩定、經濟、清潔、安全的能源供應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建設特高壓電網是實現能源資源集約化高效開發的根本要求。我國的資源稟賦特點決定了高效開發煤炭資源和提高水電開發率對提高能源供應能力至關重要。在煤炭開發方面,提高我國煤炭能源開發效率,必須走集約化發展道路。我國將建設神東、晉北、蒙東、寧東、陜北等13個大型煤炭基地,占全國煤炭儲量的70%以上,形成若干億噸級生產能力的大煤炭基地。我國發電用煤超過煤炭產量的50%。煤電就地轉化和長距離運輸后再用于發電是煤炭的兩種主要利用方式。受運力、運輸損失、運輸成本等因素影響,就地建設大型煤電基地,實現煤電一體化發展,可以有效提高煤炭開發利用效率。同時,還可將不適于長距離運輸的褐煤及洗中煤等低質煤就地轉化,提高利用水平。這些大型煤電基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北部地區,距離負荷中心較遠,只有通過特高壓電網才能實現其電力的大規模外送和大范圍優化配置。在水電開發方面,我國蘊藏量大、開發率低的西南水電基地距離中東部負荷中心1000千米~3000千米。西藏可開發水電容量約1億千瓦,距中東部負荷中心3000千米以上。常規的500千伏電網難以滿足西南水電大規模外送,特高壓電網是大規模經濟開發西南水電尤其是西藏水電的唯一有效手段。在我國西部加快開發金沙江等大型水電基地,在西北部集約化開發大型煤電基地,采用特高壓輸電方式將西部水電和北方煤電遠距離傳輸到東部沿海等負荷中心,不但有利于保證東部電力供應,還有利于西部地區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西部大開發,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在核電開發方面,我國規劃在東部負荷中心建設若干座大型核電站,作為我國能源供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需要建設堅強的電網,以保證安全穩定運行。

  因此,實施“大煤電、大水電、大核電、特高壓”戰略,可以大大提高我國能源生產、轉換、輸送和使用效率,增強能源供給的安全性、經濟性和可靠性。這將是我國未來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規劃,2020年,國家電網特高壓及跨區、跨國電網輸送容量達到2.5億千瓦以上,其中通過特高壓傳輸的容量約2億千瓦。

  建設特高壓電網是實現優化能源資源配置方式的必然選擇。實施能源大規模、大范圍優化配置,是我國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能源發展的基本趨勢。近幾年我國出現的煤電油運緊張問題,究其根源,是能源配置方式、特別是電力發展方式不適應資源與生產力分布的不平衡格局引起的。其中,油的緊張是資源短缺問題引起的;煤電運的緊張,則是追求局部區域就地平衡的電力發展方式引起的。電力發展方式問題的實質,是對電網功能定位不到位,電網長期投入不足,發展滯后,導致優化能源資源配置能力不足。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樹立全國范圍能源平衡的思路,綜合考慮輸電、輸煤、輸油和輸氣等能源輸送方式,建立在全國乃至更大范圍優化配置能源的基本格局。輸電與輸煤是我國能源輸送的主要方式,二者具有很強的替代性和互補性。加快特高壓電網的建設與發展,為我國能源輸送提供快捷、高效的電力“

高速公路”,可以充分發揮電網的功能,提高能源配置效率和效益,減輕鐵路運輸壓力,減少煤炭長距離運輸造成的污染、浪費和成本升高,對促進全國范圍的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具有顯著作用。經過初步測算,北方煤電南送1億千瓦,每年將減少東部地區原煤消耗2.3億噸。

  電網是電力市場的基礎和載體。市場越大,競爭越充分,資源配置效率越高。通過特高壓電網的建設與發展,培育和發展國家電力市場,可以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實現跨大區、遠距離的電能輸送和交易,有效調節電力供求關系,引導電力投資,更好地調節電力平衡,提高效率和效益。

  建設特高壓電網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方式。電力行業是主要的能源消耗行業之一。對長距離輸電而言,電壓等級越高,電網損耗越低。與500千伏電網相比,特高壓電網在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具有明顯優勢。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輸送功率為400萬~500萬千瓦,是500千伏交流的4~5倍,理論損耗為500千伏交流的1/4左右;±800千伏直流,輸送容量640萬千瓦,為±500千伏直流的兩倍多,電阻損耗只有±500千伏線路的39%。通過建設特高壓電網、優化電網結構等措施,預計在“十一五”期間,全國線損率可降低0.3個百分點,每年可減少線損電量110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標準煤消耗超過400萬噸。同時,特高壓電網的建設為大容量、高參數、低能耗機組的采用提供了堅強支撐,有利于電力工業整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另外,我國地域遼闊,時差、季節差明顯,且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同地區的電力負荷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建設特高壓電網,通過優化電網調度,可以減少事故和檢修備用,獲得錯峰、調峰和水火、跨流域補償效益。根據規劃,2020年,華北—華中—華東形成堅強聯網,可減少備用裝機容量約2000萬千瓦,減少棄水電量約60億千瓦時。

  建設特高壓電網是推動電力工業技術升級的基本途徑。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發展特高壓電網,在特高壓交、直流輸電技術領域取得突破,自主開發特高壓技術及其設備,有利于提升我國電網技術、電力設備制造和相關行業的整體技術裝備水平和競爭力。堅強的電網還能為火電、水電和核電技術的升級創造有利條件,為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突破和規模化開發利用提供平臺。電網科技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和電網技術的跨越,有利于推動電力行業乃至整個能源工業走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實現整體技術升級。

  建設特高壓電網是我國拓寬對外能源合作領域的重要手段。我國的對外能源合作包括石油、天然氣、煤炭、電力等方式。近年來,國際市場石油、天然氣資源的爭奪日益激烈,各種風險不斷增大,不穩定因素增多。毗鄰的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蒙古等國家擁有非常豐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加強國際電力合作,通過建設特高壓電網,實現周邊國家能源資源的經濟開發利用,是滿足我國能源需求的重要補充。據測算,周邊國家電力通過特高壓電網送到我國負荷中心,經濟性較好,具有競爭力。目前,國家電網公司正積極開展同周邊國家的能源合作和跨國輸電,其中,中俄電力合作項目已納入兩國政府能源合作框架。為盡早實現對周邊國家能源資源的大規模經濟利用,加快特高壓電網發展十分必要。

  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

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到2020年,我國發電裝機容量將突破10億千瓦,將新增發電裝機容量5億千瓦以上。電網發展面臨重要歷史機遇和更高的要求,加快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重點、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國家電網刻不容緩。

  國家電網公司作為我國能源行業中的國有重點骨干企業,承擔著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更大范圍資源優化配置的重大責任。我們有信心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堅持以“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電力客戶、服務發電企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宗旨,加快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重點、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國家電網,努力實現“電網堅強、資產優良、服務優質、業績優秀”的現代公司的發展戰略目標,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