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勞動力價格優勢漸失 企業應轉向技術提升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3日 23:23 中國產經新聞
本報記者 魯菲報道 自2005年,中國獲得的外商直接投資開始減少。而2006年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資額較去年同期又減少了0.5%。外商投資中國制造業的速度已經開始放緩,而中國作為制造基地的優勢也在逐漸喪失。 低端制造業開始轉移 多年來,中國一直是世界上獲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之一。利用這些資金中國變成了世界制造工廠。而如今,轉移到中國后仍然有利可圖的制造業目前已經轉移得差不多了,就連最低端的制造業也已經開始向生產成本更低的國家轉移了。 亞洲金融危機過后,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獲得的外商直接投資開始增長,而越南開始成為外商投資制造業的新地點。目前,越南的投資成本和勞動力成本低于中國。 臺灣企業是最先認識到大陸在低成本制造業方面的優勢,但是近兩年來,他們新的投資大都投向了亞洲其他國家。受臺塑和裕元集團大型投資項目的影響,目前臺灣已把越南當作最大投資國。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鄭京平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對一些外國公司來說,中國的投資成本可能已經上升了,而其他國家也在加大吸引外資的努力。 勞動力成本上升 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對全國25個省48個縣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仍有75%的人表示,將繼續外出打工,打算外出務工人員月工資平均預期為1100多元。 一位食品廠人力資源部的工作人員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我們廠招的都是普通女工,文憑不限,正常工作每月工資800元,可就是招不到人。” 除了在工資和相關待遇方面的勞資矛盾外,勞動力供給數量的曲線變化也是造成“民工荒”的重要原因。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2005年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勞動力已經開始從“無限供給”轉向“有限剩余”。2004年,中國勞動力供給增長率首次出現下降。預計到2011年,勞動力供給量將不再增加,2021年勞動力總量將開始減少。 最近,全球最大的人力資源管理咨詢公司美世咨詢公布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工資成本高于印度。在所調查的中國42種職位中,95%的基本工資成本要高于印度。而高層和專業人員的收入為印度同等職位的兩倍以上。 促進產業升級 上海社科院副院長、經濟研究所所長左學金研究員表示,10年以后,中國勞動力密集型制造業將逐步失去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這些勞動力密集型制造業將隨之轉移到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如南亞的印度、孟加拉國。中國的產業結構到時將被迫升級。 專家普遍認為,對于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我們實在沒有必要緊張。在這方面,日本的經驗非常值得借鑒。日本早在上世紀60年代初就及時調整戰略,走高工資、高生產率的道路。高工資逼著日本企業增加技術含量,提高勞動生產率。結果,日本的機器人使用率為世界之最。目前,韓國也在力圖走日本當年的道路。 因此,有專家認為,中國不可能永遠依靠勞動力價格低廉發展。那樣的話,企業可能失去加大科研投入、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技術含量的動力,中國經濟也將失去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只有正視這種變化,才能實現從粗放式勞動力價格優勢向集約式技術優勢的轉變,以確保經濟平穩發展。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